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读《知识分子的背叛》有感:政治热情的丧失

读《知识分子的背叛》有感:政治热情的丧失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读《知识分子的背叛》有感:政治热情的丧失

  天下的人就被分成了统治的一方和被统治的一方,而知识分子只要生活在天地间,就自然隶属于某一方,对于掌握了某种知识的人,往往容易掌握这个领域的发言权,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华丽的修辞去打动人,通过构造一切别人不太容易想到的体系迷惑人,通过自己在那个领域的权威震慑住人,从而在精神上或现实中引领者芸芸众生向前走,所以无论只是分子依附哪一方,对于另一方而言都是重大的挑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礼贤下士的故事,文王渭水请太公,奠定八百年周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顾茅庐,天下三分……可以说是得人者得天下,也是因为知识分子总是显得那么出类拔萃,招致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从正反两面的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走向,很有可能左右时代的步伐。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生活的体质融合的还是很不错的。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无论哪一派知识分子,都希望在政治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都愿意四处游学,到处宣扬自己的学说,从而才产生了中国“士”这个独立的阶层,但是他们没有达成一边倒的局面,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就是站在了统治阶级的一边,希望自己的学说可以被统治者任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墨家则站在了偏被统治者一方,以“兼爱、非攻、尚贤”的说辞喊出了广大下层阶级的声音,但是他们的目的却是出奇的一致,就是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国泰民安的社会。所以可以说他们是依附于政治的,如果突然之间没有政治了,他们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而到了战国以后,尤其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就成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所有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来自儒,这些以儒学武装自己的士,在精神上有比政治更高的追求,他们只是把政治当成是自己实现儒家思想的一个工具,他们可以以正义的化身、道德的化身去质疑一切,他们公开反对皇帝,并且一再用“死谏”的方式,逼迫统治者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似乎生来就是正义的化身,不容置疑,为此他们可以不顾生命,不择手段。可以说这是的知识分子投靠的是正义与良心了,他们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足够了。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方孝儒因为“即使十族又何妨?”而搭上了自己九族加上自己的学生几千人的性命,但是也许很多人还是以此为荣的,因为他保住了读书人的气节。无论是为了政治奉献终生,还是因为政治而粉身碎骨,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总有一种“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即便是陶渊明般的人,也偷偷构建自己的世外桃源。如果按照西方划分知识分子的标准,中国可能很难找出纯粹的知识分子了。在西方语境下,知识分子与政治的界限划得比中国似乎清楚多了,并且认为他们总是在挑他们生活的体制的刺,总是在指责体制的问题,而不是和中国的士一样去维护那个体制,去为那个体制的完善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似乎就是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着各种高深莫测的理论,指责当局如何如何。他们与中国古代的隐士似乎有相似的清高,却没有中国隐士们的淡定与悠然,总是被征服的勃勃雄心困扰。他们似乎生下来就是为了否定的,他们质疑一切,他们反对所有,而后固执的认为自己说的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知识分子是指从事教学、律师、新闻等职业的人员”时,知识分子的归宿问题似乎解决了,因为社会主义的主人就是广大的社会劳动者,知识分子作为“脑力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完完全全是不争的统治阶级。但是这个统治阶级是如此的庞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他们只是分工的不同,可是从古到今作为只是分子的那股傲气,总是无法被这么一个简单的“脑力劳动者”化解掉,在寻找归宿中形成的那一份自负,的确难以将知识分子很好的消化在广大的劳动者之间了。其实,这么去划分知识分子的界限,其用心还是有待追问的,前面已经说过,知识分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潜力股,如果不把他们放在主人的位置,如何可以保证他们不四处“说三道四”呢?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个主人的名义似乎太好混到了,对于这么没有挑战的角色,有多少知识分子,有多少真正的知识分子还感兴趣呢?

  其实这个看时很完美的办法,却使得知识分子对统治阶级失去了兴趣,他们甚至在这种失落中也失去了以前那种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再为统治阶级提供中肯的意见,甚至也懒得去批判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他们更愿意曲意逢迎,用自己的华丽辞藻为当权者歌功颂德,以换取大把大把的钞票;他们更愿意闭口不谈政治,埋头故纸堆,玩命的写研究报告,以期望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印成厚厚的铅字文,用那一些“文”留名后世;他们也甘愿充当沉默的大多数,为着房子、车子默默的奋斗着。知识分子对政治热情的丧失,其实似乎是“士”的使命的终结,知识分子完全退化了,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没有了,那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患没有了,那种“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的豪情没有了……中国的“士”因此偃旗息鼓了。

编者注:本文为原标题《从“士”到“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背叛》读后感)》中的一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

385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