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化妆 > 化妆文章:我对美即远远比不上我对面膜的热爱

化妆文章:我对美即远远比不上我对面膜的热爱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化妆文章:我对美即远远比不上我对面膜的热爱

  做面膜的品牌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美即。

  很多人都听过美即的“停下来,享受美丽”这句广告词,但很少有人了解这句广告词背后的故事。

  它其实源于一个面膜痴迷者对面膜作为独立的品类价值的探索。用“停下来,享受美丽”让消费者感知到面膜的“隔离”和“时间”的价值所在,从而凸显面膜品类的价值。

  这个痴迷面膜的人,就是佘雨原。

  恐怕很少有人能像佘雨原这般对面膜一直葆有一颗赤诚之心,即便被可采踢出了局,也要自己做出一款面膜来。

  2002年底的佘雨原,正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大挫折:被他一手提起,巅峰时期1年卖5个亿,一度占据国内面膜市场60%份额的可采面膜,却过河拆桥,终止了与他的合作。

  这样的打击,无论从生意上还是情感上,无疑都是巨大的。在被可采终止合作之后,佘雨原一夜之间遭遇“无货可卖”的窘境,数百人的团队也被迫裁减至40余人。

  那时的佘雨原,甚至不敢让亲人和员工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经常躲在厕所里偷偷哭泣。

  接下来是一段“病急乱投医”的日子,佘雨原疯狂地推出各种不靠谱的品牌,却一个又一个的宣告失败,很多产品他后来甚至都记不住名字。

  所幸,度过了这段焦躁的日子后,佘雨原终于平静下来,找到了方向。2003年,他创立了日后对自己意义非凡的品牌——“美即”,回归自己热爱的面膜行业。

  那时的面膜在中国还是特殊护理品,采取整盒销售。就连贴片式面膜的启蒙者SK-II对消费者的教育,也是一个月只能用两次。佘雨原却创造性地提出将面膜拆成单张来卖,与其卖出几十元、上百元一盒,不如10元一片来得更有吸引力。

  利用当年在可采积攒下的渠道,佘雨原用单张面膜主攻屈臣氏,不仅开启了面膜的单张销售时代,还生生将面膜品类从“特殊护理品”推向了“快消化”。

  经过几年耕耘,美即在屈臣氏渠道早已如鱼得水,也开始了如同神话一般美好的发展历程。

  2010年,佘雨原敲响了港交所的金钟,只有100万元注册资本的美即成为面膜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还因超额认购784倍成为当年港交所的“股王”。

  2012年,这个只卖单品的公司,销售额超10亿元,占据中国面膜市场26.4%的份额,站在“山顶”傲视群雄,一时风头无两。

  2014年,欧莱雅以65.38亿港元高价收购美即,这是外资收购中国大陆化妆品牌的最高额度。

  虽然美即后来遭遇不可避免的下滑(被爆2016年回款不足2亿元),佘雨原也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美即,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伟大。

  因为面膜已经成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品类。不仅如此,面膜还成为国货品牌可能唯一有底气跟外资品牌叫板的品类。

  这与佘雨原的努力绝对分不开。佘雨原曾说过,他对面膜品类的热爱远远超过对美即的热爱。美即承载的是佘雨原的梦想,是他对面膜独特品类价值的探索。

  “敷面膜需要1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面膜把人与外界隔开了,面膜创造了一个属于自我的时空,在这段时间,消费者可能体验到了心灵愉悦,也可能能够寻找到自我。”这是佘雨原赋予面膜的价值。

  很多人是生意人,但佘雨原更像是“面膜哲学家”。


  【本文作者:石薇 (微信公众号:化妆品观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