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教师培训感悟: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太和五中听课体会

教师培训感悟: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太和五中听课体会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教师培训感悟: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太和五中听课体会

  本周三,在太和五中我连续听了七节课,但丝毫没有疲惫之感,因为每一节课都让我收获颇丰。

  进入决赛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对教材把握很深刻,设计新颖,有创意;有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也有老师抓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原则,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质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标明确

  杨付军老师尝试让学生自己课前定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抓住这个目标;王莉老师让学生齐读并识记本节课的目标;张允老师设计的目标,不仅体现本节课的任务,还帮助学生明确了以后的自读课应该把握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这几位注重目标教学的老师,都在目标中体现学生自读的方法:圈点勾画、朗读批注。目标教学的巧妙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的知识。以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教师“导”,学生“学”的作用。

  二、课堂精彩

  长期以来,教师主宰课堂,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盘”,从目标到内容,从材料到程序均依照事前的预设进行,无需调整和修正,严重抑制了课堂主体(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这次听的七节课,老师都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人对待,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有的老师抓住了文章的题眼进行设计,切入点找的准确,课堂教学自然就变的异彩纷呈了。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设计:杨付军老师设计了“走进文本,读出美丽――自读自悟,感受美丽――学习写法,探究美丽――走进生活,寻找美丽”的课堂流程;王莉老师“仰望美丽的颜色――聚焦美丽的颜色――回顾美丽的颜色――体会美丽的颜色――对话美丽的颜色”的教学环节,都抓住了《美丽的颜色》中的“美丽”一词进行课堂教学。

  还有的老师以“读”的方式设计教学。如:马心芳老师的设计:“初读――再读――三读”;李山晓老师设计的“默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都以“读”贯穿整节课,使课堂流程更加清晰。

  作为新语文教师的代表,张允老师的设计有着自己的特色,“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二探究质疑――自学指导三总结自学方法”更好的诠释了自读课真谛:要紧紧围绕“选材”、“语言”、“情感”对学生进行自读指导,利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分析自读课文。

  三、拓展适度。

  新课标有这样的要求:“要注重跨越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一节课中,适度的“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生命线。因为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绝对独立的,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教学设计要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

  这几个老师的拓展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颇受启发。闫惠芳老师在设计《昆明的雨》这一课时,就注重了向课外拓展延伸。“自由读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品味赏析——拓展延伸品味生活——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教学流程环节紧凑。还有杨付军老师的拓展环节“走进生活,寻找美丽”,马心芳老师设计的“颁奖词”等,都可以帮助学生从“走进文本”到“走进生活”,达到了“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但毕竟是刚接触部编教材,很多老师对“教读课”、“自读课”的界定还是不够明确,存在一些瑕疵,如:自读课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不多,问题刚出,提问就开始了;“满堂说”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凝练;教学中没有引导独立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更多是课件出示教师的预设答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有点欠缺,一节课没有朗读的声音、没有字词的积累……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刚刚开始使用,“教读”和“自读”是阅读教学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型,二者有着不同的教学功能。我个人认为,部编教材呈现的这两种课型,是在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

  我想,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说课、赛课等不同方式,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一定能深入理解两种课型的内涵,上出符合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课来!


  【本文作者:马集中心校刘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