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读《杨绛全集散文卷》有感: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读《杨绛全集散文卷》有感

  这次读的是《杨绛全集》中散文卷中的第三本,涉及内容很杂。有写作者的求学、逃难经历,有的写作者家中佣人、保姆的故事,也有写作者自己的家庭趣事,还有作者哀思丈夫和女儿的文章诗句。

  杨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人,看她的文字就像看她的照片一样舒服。说她是“老人”而非“作家”,是因为和钱钟书相比,她的写作水准确实相形见绌,她自己也说:我写的几个话剧是不能和《围城》相提并论的。《围城》真的是一本婚姻宝典书,虽然是本小说,却可作为婚姻维系的工具书。我在大学时就读过,却不能领会其中要义。直到真的结婚后,各种曾经听说的矛盾无一不少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后再看,才感觉这本书把婚姻看透了、写绝了。回到杨绛的这本散文集,文章中的文字平淡寡味,正如她的人一样,即便刚经过大风大浪,文章里却只显和风细雨。

  我一直想我为什么喜欢杨绛,如果并不喜欢她的文章。正如我喜欢《围城》却对钱钟书不感冒一般。我喜欢的是杨绛身上恬静隐忍的性格。杨绛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可她并不持才傲物、放浪不羁。年幼求学时本本分分读书、勤勤恳恳上进,嫁为人妇便安心相夫教子、下厨房入厅堂皆无怨言,晚年亲人相继离去亦耐得住寂寞,安心整理书稿,做后亡人应尽之事。感觉她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皆无怨言,女儿、妻子、母亲、先生各个角色应对自如。她也曾经历逃难、饥饿、十年浩劫,我想夜阑人静时她也曾哭泣、懊恼、怨恨过,可她视于人前的总是平静——从心底里发出的平静——无论是在文字中还是在镜头前。

  是什么支撑着她?又是什么安慰着她?是先天性格使然,还是后天磨练而成。网上有句话“平淡其实是很奢侈的”,我想那是因为维系平淡需要持续的修行。现代社会已很少有人有这个定力平淡下去,世人皆急躁、无人不焦虑。所以我在心烦时便翻翻这本书,看看传统的大家闺秀如何笑对菜米油盐的。是的,杨绛支撑着我、安慰着我。

  平安小果果写于2017年10月17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来自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

读《杨绛全集散文卷》有感: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读《杨绛全集散文卷》有感 这次读的是《杨绛全集》中散文卷中的第三本,涉及内容很杂。有写作者的求学、逃难经历,有的写作者家中佣人、保姆的故事,也有写作者自己的家庭趣事,还有作者哀思丈夫和女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7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