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苏格拉底》读后感:微笑的圣人

时间: 子文834 分享

  编者按:我行我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对命运报以微笑,苏格拉底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啊!

  微笑的圣人

  作者:高书峰 笔名秋源

  执着的人啊,永远都不肯懈怠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历尽磨难,仍是要微笑的。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伟大哲人,年轻时觉得冥冥之中受到神的召唤,要自己一生去追求真理,用智慧之光去洗沐他人。苏格拉底领命了。

  渐渐地,他看到了同胞——雅典人狭隘自负的国民性,便履行起揭露与鞭策的职责来。他整日拖着破鞋到处找人辩论事理,用他著名的“产婆术”质询法迫使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浅薄,后来,在雅典广场上时时能见到这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东游西荡,拦住每一位被他看中的人进行一番“纠缠”。用他的话说,要象牛虻一样不断地叮咬雅典这头倦怠的牛,以使它不至于丧失活力。

  人们被激怒了,这仿佛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有人控告苏格拉底不敬神和蛊惑青年,于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人孤独地站在了雅典的公民法庭上,面对的是自己倾一生心血热爱的同胞们。该灰心吗?该愤怒吗?不,没有!苏格拉底没有放过这次机会,最后一次履行了自己的使命,把被告席变成了布道台。他的目光已不再停留在台下人的身上,而是穿透了永恒的未来,凝视着后世的每一个人,在夜灯下,我抬起头来,仿佛迎着他那深邃的目光,法庭上,苏格拉底拒绝委曲求全,知道自己的死刑不可避免,他却说,到了另一个世界将会遇到众多逝去的历代英雄们,能有如此难得的机会去找神明们辨论是非,并检验他们是否货真价实,岂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恍然间,我的眼前又映出了另一个孤独者的身影。我想,两千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的那位老人——孔子也是这样的吧。君子既知天命,为了重构破碎的华夏文明,他奔波于诸国之间,他也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突然间,我觉得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没有人认同他的主张。可我想,孔子依然是微笑的,他的心是平静的。我行我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对命运报以微笑,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啊!孔子虽然没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留下一篇令人荡气回肠的演说,可他的精神却一样地回荡于宇宙之间,万古恒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认为孔子这句话比苏格拉底的话更凝练,更悲壮!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再听听苏格拉底最后说的话:“时间到了,我将去死,而你们去活,只有神才会知道谁将会走向更美好的国度!”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有同样的殉道精神。

  后记:读《苏格拉底》,看到到苏格拉底之死这个著名的话题时,内心开始有了澎湃,对苏格拉底的敬佩之心油然而起,也开始感受到苏格拉底理念里真正的价值。他为雅典的民主而生,也为雅典的民主而死。尤其是审判的那章,推翻了我所有前面对他的怀疑。前面他妻子埋怨他不顾她的生计就算了,连孩子都吃不饱呀,我内心还是在批判苏格拉底的,毕竟他作为人父,这是他的责任。但当他在被审判时意气风发的演说时,我才知道,他哪里是丈夫、父亲啊,他是伟人啊!

  公众号: 墨香识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1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