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阅读推荐 >

考个状元有多难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金榜题名是很多人的梦想,考上状元在古代到底需要多少考试才能考上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考个状元有多难》。

  宣城自古文风昌盛,人杰地灵,奚本金先生统计说自前汉至清,宣城籍出状元2人,进士327人,举人369人,儒林2019人,总2717人。著作1266卷,其中入编《四库全书》323卷。一千多年才出了两个状元,你以为是宣城人蠢啊?其实不是,古时候考个状元是真难啊!

  现代人对科举制度中的各种名称糊涂,童生、秀才、廪生、增生、举人、贡士、贡生、监生、进士、解元、会元、榜眼、探花、状元,感觉一团乱麻,即便你现在请度娘,那些似是而非的解答情况也漏洞百出,保证会让你更不明白,别急,看完了以下内容你就全明白了。

  你在私塾或者社学里面读书:

  如果你聪明的话,可以五个人一道请一个已经考上秀才的人作保参加每年二月知县(县长)举办的“县试”,县试考五场,不仅仅是考八股文,诗词歌赋、算术都考。

  过了“县试”那就要参加知府(市长)在四月份举办的“府试”,考三场,内容和县试差不多,如果你幸运过关,ok,你现在有身份了:“童生”。你以后就是一百岁,如果后面的考试还考不上依然还是童生,七八十岁的老童生,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孔乙己”就是“老童生”。

  有童生身份就可以参加省里学政(教育厅长)举办的“院试”,“院试”每三年举办两次,考上的称为“秀才”,现在你可以了,一脚跨入士大夫的行列,不用给县官磕头、不用当差等等。

  说白了,这院试才是现在的高考,这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有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别以为秀才不值钱,这秀才比现在的一般大学难考许多。

  考上秀才还是要读书的,府里去府学堂,州里的去州学堂,县里的去县学堂。秀才分三等:“廪生”、“增生”、“附生”,廪生级别最高,每个月有廪米六斗,还有一些补贴,“增生”没有,由于每个学校廪生和增生都是有数额限制的,《宣城县志》续补遗卷四十:宁国府学廪生增生各四十,一年一贡,宣城县学廪生增生各二十,两年一贡。

  ”因此所有当秀才一开始都“附生”,每年还要参加“岁考”,考试结果分六个等级:考一等者,附生补增生,增生补廪生。二等无升降,廪生停米。三四等及格,五六等由蓝衫改着青衫,由县学改入社学,遇到厉害县长暴打一顿还要革去秀才。这样想想,现在的大学学生快活的要命蛮,除了谈恋爱就是喝酒吧!

  府学堂和县学堂不仅在招收秀才的总数上不同,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保送的名额也不同,府、州学堂一年一个名额,县学堂两年才一个名额。

  这个保送的秀才叫“岁贡生”,直接到国子监去读书了。每隔三年还有一个“优贡”的名额,也是在国子监读书,更值钱。

  国子监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中央办的学堂,在这里读书的秀才,有许多好处,后面再说。

  秀才第一年参加“岁考”结束后,第二年参加“科考”,为第三年到省城考试做准备。古时候,交通不便,去一趟省城花费大,都去考,考场也接待不了,“科考”的目的就是减少参加“乡试”的人数,为了节约费用,因此每个学校只能通过三人,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县里只有三个秀才有机会到省城参加考试,这个难度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国子监的贡生们这时候体现优越了,他们不需要“岁考”,优贡生还不需要“科考”。

  如果你过了“科考”,你人生的转折点到了,即将到来的“乡试”就是一次公务员考试,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考,考上了就是“举人”,得到举人身份就是已经踏入官场,相当于取得公务员身份,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官而已,“范进”中举之后,拍马屁的全都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乡试在秋天举行也成秋试,因此放的录取皇榜叫“桂花榜”,乡试第一的叫“解元”,洪林贡村那个贡钦就是解元,而解元中最出名的就是点秋香的那个唐伯虎了。

  乡试的第二年还有一场考试等着你,那就是在京城举办的“会试”,参加考试的有“举人”和国子监的学生,现在知道这个国子监的学生的好处了吧!

  如果你有考中了,你就是“贡士”,这个就牛了,全国每三年也只有300多号人,这个会试的皇榜因为在春四月,又名杏榜。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明朝时期,宣城人混的最好的那个“宣党”领袖汤宾尹就是万历23年的“会元”。

  如果你是贡士了,接下来就是人生彻底的转折点,参加皇帝举办的“殿试”,一甲三人,就是著名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剩下的录取者分为二甲和三甲,都统称是“进士”,能直接当官了!沈懋学就是万历五年的状元,汤宾尹是万历23年的榜眼,舒宏志就是万历十四年的探花,还有一个崇祯七年的探花杨昌祚,清朝的时候宣城没有出过状元了,倒是有两个榜眼和一个探花。

  这么难考的状元,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立马变成大官,状元能给个从六品的官职已经是很不错了,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吧,也还行啊。

  如果你牛气,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那就是连中三元,有考证的中国历朝历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只有十六人,明清两朝各才二人,可想而知的难度。那么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人有吗?有,整过中国考试史上就一个:明初的黄观。

  1905年,袁世凯成了科举制度的掘墓人,因为他的上书,9月2日,一纸谕令下来,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科举制度在各种褒贬中走向终结,功过是非,见仁见智,也是雾里看花,只不过我总觉得考试制度的好坏对错和制度本身无关,而和统治制度有关。

  公众号:杉木随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