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教育心得:我教昆明的雨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孩子的积极性更加活跃,更加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我教昆明的雨》。

  今天,我们学习汪曾祺的课文《昆明的雨》。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章善于从细小的生活入手,平淡质朴,如话家常。

  这篇文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也愿意去读,再加上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很放心的把文章的解读交给了学生,在简单对作者梳理字词分析之后,我让孩子们再读课文,读的时候做了明确的分工,让1组和2组的同学设置问题(以命题人的方式和思路),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其他组的同学在前两个组问题没有出来之前,可以先预设问题,预设问题的答案。

  之后,就看到孩子们在认真的阅读,激烈的讨论。

  不一会,前两个小组的同学竞相到黑板上板书问题,还因为写不开,有在后面排队的。他们的问题设置很规范,思路很清晰。主要有:1.文章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草木、菌子、杨梅等事物,作用是什么?2.文章的开篇为什么从宁坤的画写起?3.“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用是什么?4.作者为什么写到了他的房东和养女?5.文章最后写作者的诗有什么作用?6.“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里面的“情味”指的什么?孩子们没有参阅任何的资料,问题设置的如此恰当,真令人惊叹。

  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间四五六三个组明显预设不足,课堂回答比较少。后面的两个组回答比较活跃。张健、张若茜、田欣冉、张艺涵等同学回答的比较积极,为他们小组赚了不少分数。

  下课的时候,还有很多孩子的问题来不及展示。孩子们的热情比较高。我自我感觉要比我抛出问题分析问题要好的多。有遗憾的地方是孩子们只顾发现问题,对于答案的整合有点弱,如果,让孩子们抛出问题然后整理答案,判断别人的答案合不合理,可能比我判断效果更好些。

  公众号:甘泉语文栖息湿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