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私塾科普知识:清末民初全椒的私塾与义学

私塾科普知识:清末民初全椒的私塾与义学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私塾科普知识:清末民初全椒的私塾与义学

  学习啦:私塾是一种私人性质的学习机构,是古代我国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清末民初全椒的私塾与义学》。

  清末民初,全椒初等教育以私塾(蒙童馆或蒙馆)教育为主。

  私塾是历代私人办学。西周前,学在官府。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战国时,私学大盛。汉代以后,私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是“私学”的一种。

  私塾以一年为一馆,每年教学十个月左右,一般只有一个教师,人称塾师。塾师因身份、学识不一,其设馆的方式与待遇也不一样。外地或本地一些清贫学究,塾师请董事为其联络筹措,所设之馆谓“团馆”;人品端正,颇富才识的名师,为富豪家庭所聘,设之馆谓“东馆”;唯学识渊博,声望地位较高,在自己家里设馆课徒者谓“门馆”。对于一些贫苦百姓利用农闲时间合资聘请塾师教授其子弟,一般从当年农历十月起到次年的三月结束,谓之“冬学”。

  塾师的束修(工资),在“团馆”、“门馆”中读书的学生,按不同的年龄和受教内容交纳不同的学金(有时候以粮食计算);在“东馆”读书的一般都是富豪人家的亲属子弟,由办学人付给塾师一定的报酬;“团馆”塾师的膳食,一是自炊,即自理伙食,一是“供馔”,即由一家或几家或挨家轮流供膳。

  私塾使用的教材及学习年限亦无定制。塾师日常的教学程序是上午教读字方(方纸写成的字块)、基本教材,放学前每个学生写大字一篇,大字的书法程序是仿影、临摹,最后学习小楷,兼自习大楷。下午,蒙童温习字方,塾师指认字方,再摇头晃脑范读诗文,蒙童复颂诗文。每月初一、十五以及端午、中秋、馆末等各个阶段,蒙童要将前一阶段所念之书会复读背诵,背错除了重背,还得让塾师用戒尺打手心或罚跪,“学以畏而成” 是一般塾师的基本信条。

  私塾的教学方式是个别教学。对不同年龄及不同智力儿童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即使是读一样的书,也会因进度不同而不能一刀切授课。启蒙儿童先识字方,再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然后读“四书”、“五经”。对年龄大的学生逐步加授一些封建伦理、社会实用及一般文史常识。大多以《女儿经》、《孝经》、《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文观止》、《通鉴》、《史记》、《左传》等为教材。也有选学其他一些书籍,如《大学》、《中庸》、《孟子》、《增广贤文》等。

  清末民初,全椒县城规模较大的私塾有:

  兀(读音:基)经学舍

  兀(读音:基)经学舍设在寄庐,为江彭龄晚年所筑的居舍兼学馆。

  江彭龄,清末民国间本县人,字柱臣,晚号寄庐老人。贡生。知名塾师。以经学考据倡导中,设兀(读音:基)经学舍,课百余人。沐清二品淮安知府、进士汪文绶,民国安徽省教育厅代厅长叶尧阶、全椒中学首任校长、进士邱景章,山西省政府顾问史维孝,画家汪文弼等皆出其门。

  四十岁时,江彭龄因母丧哀,双目失明,仍口讲指画以教授弟子,著有《寄园丛稿》。寄庐内有江彭龄联:

  “扫地焚香,清福要人能领受;编篱种菊,秋花比我更孤高。”

  庐边有二贤祠,内有江彭龄联:“抄迹向荒祠,弹指有年!敌多少、珠帘画栋,锦瑟瑶觞;荣瘁(一作“荣悴”,兴盛与衰败)迭相寻,俄(瞬间)迁异姓。豪游逞狂瞽(放荡不羁的瞎子。瞽,不明),栖神安在?侭(听任,放任)流连、周易庄经,秦书汉史;含咀应不尽,独契真机。”

  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以性命之根本为“真”(神)。栖神,同“栖真”,谓保其根本,养其元神。含咀,品味,多指对书史学艺的欣赏体会。

  1920年春,江彭龄因肺病逝世,享年67岁,学生及教育界200余人送葬。

  朱钟鼐囗囗学舍

  朱钟鼐(1870~?)字彝臣,清末庠生。辛亥革命时,安徽谘议局成立,朱钟鼐与叶尧阶以其学问和声望,当选为安徽谘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任地方财政局副局长,参加民国九年《全椒县志》校阅工作。曾设馆招收准备考秀才的生徒百余人补习。囗囗学舍被称为高级私塾。

  1939年朱钟鼐因病逝世时,执拂者众,学生私谥曰“贞惠先生”。这是全椒继江彭龄之后,得私谥的笫二位塾师。学人汪文弼(右卿)挽之曰:“交游记卅年前,浪迹山林,同访丰乐醉翁之胜;寿考得六旬外,竭枕桑梓,久为乡评物望所归。”

  昆甫改良私塾

  “昆甫改良私塾” 是叶柏青次子叶国璜举办。叶国璜,字昆甫,协父办私塾。叶柏青教高年级学生史记、古文、唐诗,叶国璜教低年级学生四书、五经、古文及各种启蒙课本。

  1931年,父亲叶柏青受山东青岛周姓专聘为家庭教师后,叶国璜独自在家教读,这时已改为“改良私塾”。除教授古文外,还增授高小年级的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先后聘请程吉梧、陶继弓、张焕琼等协助教学,学生由三、四十人发展到近百人,分高、中、低三个班。由于学生增多,叶国璜又租借金氏宗祠(今南屏菜市场)为塾地,这就是当时全椒县城较有影响的“昆甫改良私塾”,得到当时教育部门登记核准开办。1937年,日寇侵华,县城沦陷,乃被迫停办。我县一些文学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都出自叶氏私塾。像抗战开始后参加革命的王永、童苏群、傅明、张弓、何若人、华农、罗应生、卢曼超、章达、韓融、王青松皆是叶门子弟。

  叶国璜停办私塾后,抗战期间辗转大西南,抗战胜利后与万氏夫人定居南京洪武路闺奁营13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病逝。

  除此以外,清末及民国年间,全椒县城规模较大的私塾还有:

  位于县城东门邱止庵茧场的马道宽私塾,学生四、五十人;东门大街(老检察院旧址)的陈逢春私塾;西门中街(老县印刷厂旧址)的田际丰私塾;河湾街的邢作霖(字雨三,秀才)私塾;位于今红栏桥附近王氏宗祠的州门私塾;东门原食品厂附近的潘承炳私塾,属启蒙性私塾;今凤凰街的朱一民私塾。

  在乡村开设私塾还有:古河集的张瀛、陶继弓;大马厂的王稼宗旨;程家市的张鉴怀疑、於可以卿、石玉泉、孙子怡宝悌;六镇集的确刘兆璋;赤镇埠的阮真伯、张焕琼等人(《全椒县志》P559页)。

  1940年以后,在周家岗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设规模较大的私塾有:玉皇庙的姚书庸私塾,西魏的罗本成私塾,黄栗树的张必雁私塾,王郢的王爱农、储杰私塾,郭庄的徐德荣私塾,甄郢的汤兆龙私塾,内庄的胡成祖私塾等。这些私塾少的十多名学童,最多的三十多名学童。私塾经过改良,废除体罚,采用路西根据地小学教材编委会编印的课本,主要是国语、算术,有的高年级的私塾,还分别增设地理、历史、自然等科目。1948年底,全县有私塾28所(《全椒教育志》P12页)。

  义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私塾无异,所以也叫义塾。它是中国旧时由私人集资或地方公益资金兴办的一种免费教育。与私塾稍有不同的是,一年三节(端午、中秋、春节),学生要向先生送“节礼”。而且大部分义学都有一定的学田,用田产租金维持办学,也有部分义学是地方官助。据民国九年《全椒县志》载:“清吴宪书,庠贡,居北乡,嘉庆十九年(1814年)大饥,曾慷慨捐粟二百石设粥厂于孝隐祠,远近乡邻,存活甚众。复创义塾,以诱后进。” 清·光绪初年(1875年)江彭龄的兀(读音:基)经学舍是清末最大的义学。

  有些地方名士、土绅捐办义学时,同时订下多条义学条规:例如,某乡义学规定:

  一、酌定先生修金。每年以四十千文为度,及端阳、除夕每次敬仪一千文。学生以四十人为度,人数满,再来者不收。

  二、先生必延请四十以外六十以内,人品端重之士。所延之师,或干预外事致荒功课,抑或疏懈耽误生徒者,辞去另延。

  三、学生除桌凳外,所有一切笔墨纸砚书本,本人自备。

  四、学生在馆淘气,小则先生加惩,记明次数,若五次不改,即行逐出,次年不得再收。

  五、学生专为本乡子弟赤贫无力从师者而设,若有营业,能筹措束修者,自可另选名师,毋庸送入义学,以体贫事。

  六、学生自六岁以上至十五岁而止,若年届十六以上,业已成丁,自可食力,毋庸再送入义学。

  七、先生每年修金,按四季支取,此外不得另索生徒。

  八、学堂本属学生读书之所,一切闲人不得闯入。先生亦不得延误。倘有无故酗酒扰乱学堂,或系本童之父兄,除将本童逐出外,其父兄亦必廪官惩究。

  “义学条规”把义学办学宗旨、塾师选聘标准及工资待遇、塾师工作职责、对入义学学童条件、要求以及维护义学办学秩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当时是一个较完善的地方办学条例。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