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攀登者》影评5篇_精彩电影观后感800字

时间: 家锐21251 分享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 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攀登者》观后感一

  全剧透吐槽,不想被剧透的别往下看。

  我以为我是来看登山的,是来看爱国的,我错了,我是来看玄幻的,是来看爱情的。

  开场导演想立马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安排了几场动作戏,本无可厚非,只是太emmm'战狼'了,导致我看前期看的时候,一直在感动一卧槽之间反复横跳。为了提现主角的本事,在表白的时候也要先爬下废弃工厂,还是用轻功的那种……

  中间剧情,张译和吴京的感情戏还行,张译全场最佳。井柏然也不错,妆容造型什么的,挺合适的,就是跟他cp的那个女角色有点尬,胡歌一开场那个口花花,有点出戏瞬间又回到了李逍遥和景天。

  然后就是重灾区了,后期无力吐槽,单说女主这边吧。气象组十几个人,女主都快咳死了,还让女主一个人说,女主晕倒了,你就开始拿电话说了,合着你不是哑巴啊。

  然后结局一直在峰顶和图书馆之间闪回,粗看没啥,细看你就能看到女主穿的黑色高跟鞋,1965年……我也不想注意这些细节,但最后这一幕放了好久,还是特写的那种,想不注意真的好难啊!

  《攀登者》观后感二

  作为《攀登者》第一批观众,太震撼了。攀登险峰,斗风战雪的段落太惊险,我都跟着一起紧张。还在想是不是夸张,但是看了影片最后的真实影像才知道是真的还原。感谢主创,更敬佩那些在困难时期前仆后继勇战神峰的前辈们。他们靠着血肉之躯实现了人类从北坡首次登上珠峰的壮举,在峰顶留下中国人的脚印,宣示了领土的主权。

  《攀登者》观后感三

  其实这三分有一分是给当初不顾自身安危,为祖国荣誉勇于攀登的登山者们的。关于这部电影其实是国庆档三大献礼片之中我期待最高的,可惜真的不尽如人意,拖沓的剧情,刻意的设计基本毁了这个很好出高分的背景故事......。

  先说下优点

  这部电影的背景故事真真的不错,给我们这些远离雪山,不了解登山运动的小白一个很好的科普;张译的演技基本全程在线,无论是冒进还是谨慎,都表现的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他这戏估计崩的还得快);特效还不错,感觉到投资不小,雪山的压迫感,都很强烈。剩下我真的就找不到什么优点了........。

  剩下说下槽点的部分了。

  1、吴京同学,承认你的打戏不错,我也很喜欢,但是不是每个角色都是一个特种兵的设定,攀岩和登山也是不同的运动,请不要只要你动弹就是战狼附体的状态。

  2、基本所有的冲突都设计的很刻意,一表白就打断,一质疑石头就碎了,找到章子怡一要拥抱就下来一个冰溜子,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那个井柏然的氧气瓶会心一击,这种刻意到爆的设计三番五次的出现,实在有一种为了冲突而冲突。

  3、罗辑看不懂,8000米下到7000米去找章子怡一转眼就到,小章虚弱的不能大声说话就是不能交给旁边身体健康的同事去说。你走不了让别人去上面找信号传递信息不行么。最后关头非要用军用电台你侬我侬,刚说完不让上,转身就登顶,你确定你不是在逗我.........。

  4、所有的感情线真的都是多余的,都快喧宾夺主了,我敢说把感情线直接砍掉都依然不会改变剧情的走向。

  5、情节重复太多,我翻阅了一部分资料,基本可以确认在1975年我们攀登一共只有两次,而导演非要设计出3次,而每次出现的问题基本都一样,仿佛灾难就是导演的遥控器,让你滑到你就滑到,天气预报重来都不准确,这样让观者有一种反复观看的错觉。当时我在电影院的感觉就是仿佛这个电影是一个3个小时以上的电影。

  最后说下剧情,不希望被剧透的可以忽略这下面的部分

  其实很简单,不当战狼的冷锋,不对是登山队员方五洲是中国第一批登山队员,1960年正值我国与尼泊尔商讨国界问题,为彰显我国对于珠峰的主权,就让小方及其所属登山队去攀登珠峰。而因为缺乏必要的天气预报和后勤保障,登山队遇到了雪崩,小方为了救队员小松把唯一的录影设备丢失了,而最后幸存的也只有4人。虽然在幸存队员的努力下成功登顶,但因为缺少视频证据,国外登山组织不承认他们登顶成功。

  后来经历了10年浩劫,登山队解散了。直到1975年中国才重新准备再登珠峰,又把之前的登山OG小方,小松,小布喊回来继续登。

  结果第一次小方先带队出发,因为天气预报不准确,遇见大风胡大哥冻掉一条腿,小方也再救对象时候手骨折了(对了小方有个对象,就是章子怡!但是真的这条线跟剧情毫无衔接我们后面再说),登山失败。然后小松有个门徒,平时练得不错,还跟当地的藏族小姑娘日生情愫,一看这是我出人头地的机会啊,我要带队上,小方一看这不行啊,你还没啥经验啊,这上去出点事怎么办;小松这时候不乐意了,怎么的我看上的人还能走眼,哥们上!然后这小伙就在马上要登顶时候出现事故,不幸遇难,第二次登顶也失败了

  这一回可给小松打击坏了,都是我的锅啊,这可不行说啥今年不能上了。这时候小方的对象小章出来了,说我这测算了70多天,测定的气象可准了(章子怡饰演的是一个海归气象学家,之前1,2次不太准确的气象报告也是她出的......)这几天没事,还能上。小方一听,我这得听我对象的,上!然后就第三次登山了,结果这次又马上要登顶了,小章一看,我这计算错了,不行啊又来大风了,现在不能上啊。一打对讲机完了没信号。这怎么办,我也上吧,上去这不就离得近信号强了么,结果在告诉小方不能这时候登顶之后光荣牺牲。而得到了小章警告后的小方,转身向对象说,没事给我上!然后就登顶成功了,全剧终..................................。

  所以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感受,与各位共勉,不喜勿喷。总之这是一部槽点多余优点的,在合格边缘的类型片。

  《攀登者》观后感四

  吴京让电影市场丰富了起来,作为投资者他愿意承担开拓新领域的风险,这其中会出现未来成为主流的存在。有人说他在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但他本人就是很爱国,就想你无法理解的老辈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情。他有很强的理想主义倾向,这让他在一众油腻男星中显得舒适许多。作为演员,他的角色也都几乎秉承着这一理想主义,热血的特质。感情戏是这部片子最为人诟病的存在,也一并使得节奏不对,完整感不强。“哎呦,我的胖妞”那里,作为电影院普普通通一名观众,我的情绪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段的差劲,尴尬,非常尴尬。后来打电话表白,百斤八两地尴尬。登山题材。作为少见的类型片,最大的成功秘诀当然是扬长避短,登山的种.种危险,珠峰上空的样子,珠峰的生态,峰顶俯瞰视角,以及关于要人还是要摄影机的选择都可以多做文章,这都是新鲜,观众觉得有趣的地方。三个人搭人梯,最上一个摇摇欲坠了,整个都是摇摇欲坠的,且是在八千米的高空峰尖尖的摇摇欲坠,可太刺激了。井柏然的那个角色,青涩,但你看他到最后,拿出了队长的威严,割绳子那刻他不是吹口琴的文艺青年了,俨然又是个热血的吴京。“没路了,都没路了,前面也没路了”,观众这时候不了解还以为是遇到新的危险了,但就登山而言,前后左右都没上去的路了不就意思是说到了山顶了吗。这也是个新鲜的点。登山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儿,往场面动作上多努努力才是正解。主旋律,这部片子就说就是为了献礼七十周年拍的。西方有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我们怎么不可以有自己的民族英雄主义。但是当年的那种为了祖国崛起而愿意献出生命的精神好像随着国家的强大我们渐渐习惯于坐享其成。这种片子也是拍一部少一部。

  《攀登者》观后感五

  好的电影,是层次丰富的,观众可多角度去挖掘。但《攀登者》的“层次”“角度”却让我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各元素都有点,却又……似乎不宜用“不完整”这个词,也不宜用“主次不明”这个词,总之感觉就是——差点意思。

  第一条线

  曲松林代表的时代烙印。宁愿死,也要挣得这份荣光。心结执着了15年,因李国豪之死而醒悟,这一节表现得不够,感觉开始的铺垫——李国豪教藏族女子摄影、方五洲受伤李主动请缨、最后牺牲,全是为了打开曲松林的心结。而李牺牲看起来只是队员踩滑了,而氧气瓶竟然掉落砸头这样一场意外。据说是真实题材改编,不知这段是真实的,还是编的。

  第二条线

  两对鸳鸯。一对是15年+的长跑,一对是一见钟情,均为攀珠峰都牺牲掉一个。不知是卖点,还是画蛇添足。我觉得,换成战友情更自然。

  第三条线

  方五洲的表现。不少镜头很震撼,仿佛科幻;方五洲的表现,与其说是英雄,不如说近超人(我认为剧中方的表现,不是经验丰富、实力强劲解释得过去的)。也不是说“中国人就不能飞”,我个人只是在想:有没有别的表现手法。

  这样一个题材,教给我,我怎么拍?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怎么做菜,只是在导演们做出来后,我尝一筷子,仅此而已。

  关于爬山的题外话

  人为什么爬山?

  剧中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并给了一个答案。但那个答案并未给我触动。

  我想还是那句“会当凌统顶,一览众山小”,追求登峰造极的人性,趋使着人们去攀登高峰。

  另一方面,并非人人都觉得有上珠峰的必要,而是一部分人追求凌绝顶、览众山、登峰造极。所以不是“人为什么爬山”,而是“你为什么爬山”“你们为什么爬山”。

  人都有自己想登上的山,众小山汇集成大山、群山,前赴后继,文明向前。


相关文章:

1.攀登者观后感800字

2.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

3.2019《攀登者》电影首映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

4.2019《攀登者》优秀电影观后感5篇范文

5.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精选5篇

15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