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纪念随笔感想5篇_金庸逝世一周年有感

时间: 庄宇21208 分享

  2018年的10月30日,武侠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今天是老先生的一周年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感想体会,供大家参考。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纪念随笔感想5篇_金庸逝世一周年有感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感想

  对于金庸先生,相信网友都非常熟悉,现如今经常热播的武侠电视剧基本都是根据金庸的同名小说拍摄,如《射雕英雄》、《神雕侠侣》、《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等。金庸先生著作的武侠小说非常多,概括为一句诗便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部作品,令人喜爱。

  对于金庸先生的作品,娱乐圈内多位明星都曾参演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如杨幂、黄晓明、黄日华、林志颖、胡军、李亚鹏、苏有朋、贾静雯等等。去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在当时造成了非常大的轰动,娱乐圈内几十位明星发文哀悼送行,更有一些明星到哀悼会现场送行。

  因金庸先生常年居住于香港,当时葬礼也是在香港举办,港星有吕良伟、许鞍华等人前往吊唁送行,内地一些知名人物也专程赴港吊唁,如马云、张纪中、黄晓明等人。据悉,金庸先生丧礼是去年11月12日举办,而黄晓明生日是11月13日,黄晓明亲自赴港吊唁获得不少网友的称赞,纷纷赞其不怕白事冲生日等。

  如今,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今天10月30日恰逢金庸先生去世一周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率先发布缅怀金庸先生的微博,并且还剪辑了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电视剧。去年时群星为金庸先生送行,今年金庸先生去世周年却略显冷淡,娱乐圈内仅一位导演一位明星发文悼念,引发关注热议。

  首先是导演张纪中,上文提到在去年金庸先生葬礼时张纪中便前往吊唁,今年张纪中也是首个发文缅怀金庸先生的名人。据悉,张纪中导演曾拍摄多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两人私交甚好曾一同讨论武侠等。今年张纪中悼念金庸也是发文表示“我也将在你的指引下,用作品传承武侠精神,终生沿着弘扬武侠精神的道路走下去!”

  除了张纪中中,娱乐圈内还有一位明星发文悼念金庸先生,那便是女星刘涛,其转发央视新闻的缅怀金庸先生的缅怀文,写道:“人生离合,亦复如斯,致敬经典,怀念先生。”据悉,刘涛曾饰演胡军版《天龙八部》中的角色阿朱,在当时给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刘涛也因该角色被大众熟知,此次发文缅怀金庸先生获赞知恩图报等。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有感

  “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了。” 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4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斯人已去,然江湖侠情犹存。

  2018年的今天,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10月30日是#金庸去世一周年# 的日子,29日晚#张纪中发文缅怀金庸# ,称“査先生,这一年来,我总是思念你,时常想跟你说说话。你虽离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国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并表示“我也将在你的指引下,用作品传承武侠精神,终生沿着弘扬武侠精神的道路走下去!”

  网友:

  1、我喜欢他笔下的江湖,喜欢黄蓉,喜欢任盈盈

  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金庸老先生都逝世一周年了

  3、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怀念金庸,致敬经典

  4、恍然一年~侠客一梦,致敬金庸。

  5、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所有的回忆都来了,眼泪也不禁流下!

  6、胸怀大义,不改赤诚,一副肝胆,付与苍生。深深怀念。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体会

 

 金庸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我全部都读过,并且有的作品读了三四遍。

  他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不仅仅是一位写武侠小说的,而是我年少迷茫不安时的指明灯,是我曾经苦闷无助时的精神食粮。

  他的武侠世界,不仅仅讲述了一段段男女情爱,更是在一个个江湖的缩影下,让我们在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中,窥探到无数个传奇人生和传奇故事,书中各个人物都是那么刻骨铭心,随便说出几个名字,都是有着刻骨印象的。

  在这些故事和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更绚烂夺目、精彩迷人的世界。当然,这世界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喜有悲,有生有死。这在当时,对于从未步入社会的我们而言,是多么鲜活和好奇的一幕幕图景啊。

  金庸先生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几十年笔耕不辍,最初他的小说是在报纸上连载,想象一下,那散发着油墨味小报的一角,那个武侠世界,那个江湖,曾经是多少人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盼望拿到手里,大快朵颐的啊。是的,它就如同美味的蛋糕,或者一杯香茶,让人一直想,一直想,哪怕吃到嘴里,喝到口中,甜味和余香依旧久久不会散去,在心头回味。

  每一年,我都特别关注金庸先生的健康状况,他的新闻不多,偶尔的几条,看到他一切都好,心中就松了一口气,也在默默祝愿他,身体安康。

  去年今日,当得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后,真的,一瞬间,内心阴云笼罩。当看到网友做的一张图,后面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各个英雄,前面是老先生的背影,下面一行字,先生,走好。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瞬间泪流满面。

  金庸先生,您虽然走了,但您从未离开过,因为您的小说永远都在,您笔下的人物一直都在,您的名字,更是会永远存留在我们心中。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心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说到这幅对联,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一个人名。是的,他就是金庸。作为华语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金庸用这幅对联串起的武侠小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

  金庸生前曾经说过,希望自己能“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在这句意味深长的愿望里,饱含着大侠一生怎样的侠胆柔情和悲欢沉浮?他能“悄然离开”他所创造的江湖吗?在金庸逝世一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去探求金庸那个璀璨的世纪。

  1

  从1955年《书剑恩仇录》开始,在此后的17年间,金庸共创作过15部武侠小说,近1500个武侠人物。金庸为我们塑造了侠肝义胆、为国为民的武侠世界。可以说侠义在金庸小说中必不可少,它是金庸小说中最富人文精神的地方。金庸曾在接受许戈辉的采访中表示:“我写武侠小说主要的动机是觉得现在中国社会不大有侠义精神,希望提倡一下。”

  1972年,金庸在完成《鹿鼎记》后宣布封笔,几乎令所有的金庸迷都为之惋惜。然而,这就是金庸,他宁愿“大闹一场”后,“悄然离去”。他用17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人人皆可成侠”的世界。

  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认为:“金庸的侠是真的侠,是动了自己的真情,动了自己的感情的那个侠。”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墨认为:“其实武侠小说,我们讲完全是个虚构的江湖。但是金庸先生他把这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和社会这样一个纬度,也引入了他的这个小说创作当中。从而想象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形成一个内在的张力,或者是一个倒影,或者是一个背景。”编剧史航认为:“金庸笔下的侠是夹缝中的人,但是那些人那些侠告诉你,在夹缝中也可以做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掀起金庸热。金庸武侠小说进入内地后,盗版之风随之而来。1985年,金庸授权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剑恩仇录》,首印50万册,定价4元,毛利润达50万元。金庸获得5万元版权费。

  金庸将5万元版权费全部捐赠,并表示将授权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部小说。或许这是金庸打开大陆市场的一次尝试。遗憾的是,最后并没有实现。八年后,金庸与三联书店开始合作。时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率先把金庸小说集带到内地。

  2001年《金庸作品集》告别三联版,进入广州版时代。无数读者通过文字想象着金庸的武侠世界。但让金庸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却离不开一部接一部的“金庸剧”。

  2001年张纪中版《笑傲江湖》成为大陆首部金庸武侠剧。迄今为止,张纪中共拍摄了8部金庸武侠剧,被公认为华人世界中拍摄金庸剧最多的一位导演。正是在一部部作品的创作中,张纪中也感受到金庸先生的真性情。

  2

  金庸在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以动情的笔触写下了“十万军声半夜潮”这一大自然的奇观。浙江大学教授徐岱认为:“家乡的情怀永远是在他的心里,所以他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向他的家乡,或者说向他的理想中的家乡致敬。”

  红旗出版社总编辑徐澜认为:“金庸很愿意写钱江潮。我觉得潮水,因为这是他家乡的一个特质,这个应该也是他的家族里面的血液里面的基因,所以这个特质让他一路裹胁着,钱塘江潮一路裹胁着让他走了很远很远很远。我记得他回来时间最多的就是跟观潮节相匹配的季节,也就是每年的10月份前后,海宁潮水最大的季节他要回来。”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海宁袁花镇赫山房。1936年,金庸考入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嘉兴古城,烟雨楼畔,金庸本可以安心求学,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的炮火响了,浙江的嘉兴、海宁等地,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校长张印通的带领下,师生们开始了千里流亡,最后到达丽水碧湖。在联高的一年级,16岁的金庸遭遇到人生的第一次危机。

  金庸后来自述,在学校撰文讽刺训导主任沈乃昌先生而被开除,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同时,他也承认“不怕重大压力而在文字中畅所欲言,这也是后来《明报》所以得到成功的一个主要关键。”

  此时的中国大地正处于战火纷飞,前途茫茫的时刻,但对于刚刚中学毕业的金庸来说,他还是决定,到千里之外的重庆继续他的求学梦,实现自己的外交官梦想。但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的学习期间,金庸因不满学校纷争,不合理的校规挺身而出,终为校方所不容。一年后,金庸就被校方辞退,金庸又一次面临失学。西南大学教授韩云波认为:“金庸他后来能够把江湖的这种勾心斗角也好,或者说这种所谓的正邪斗争也好,写得那么淋漓尽致,写得那么出彩,我想这是跟他早年的这段学习经历是有关系的。其实这就是他的一个生活体验,就是他深入生活,只不过这个他是被动的,有些作家是主动的。”

  这段乱世求学、漂泊异乡的经历,无论是在金庸先生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报业浮沉中,还是社会活动中,无疑增添了厚重的人生色彩以及刻骨铭心的感悟。

  3

  金庸一手写武侠小说,一手写社会评论,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金庸武侠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3亿册,由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此外,金庸更是白手起家,一手缔造了香港知识分子的大报《明报》,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香港文人办报的成功典范。

  对于金庸来说,办报纸不同于写武侠小说,这并非是一件浪漫的事。除了掌握一磅白报纸的价格,金庸也坦言职工的薪金和退休金也要小心计算,“不可随便放松,为了使企业成功,非这样不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和《金庸与报业》作者张圭阳则认为:“对金钱来说,金庸要作为生意人他用的非常谨慎,私人的财富他有时候又很豪爽。”

  1959年,南下香港的第十一个年头,金庸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1959年5月20日,这一天《明报》正式创刊。《明报》初创,筚路蓝缕,金庸曾表示写小说是为了提升报纸的销量,对他来说办报才是主业,写小说是办报纸的副产品。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认为:“某种意义上是小说养了报纸。在这里与其他作家不一样的是,金庸既写小说也写评论。这才是他的特点。”

  金庸与报业结缘的历史向来已久,早在金庸在衢州中学读书时,就曾在《东南日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并结识了《东南日报》的编辑陈向平。1946年,金庸回到杭州后,在《东南日报》开始做外勤记者,主要负责收听外国电台、广播,从中选取有价值的国外新闻并编译成国际新闻稿。随后金庸又考取上海《大公报》,从杭州前往上海。

  在动荡的乱世,《大公报》始终“保持文人论证的本来面目”,力图“用舆论的力量纠正这个时代的错误、黑暗与罪恶”,不断地“发表负责任的评论”。胡政之、张季鸾等老一辈报人的精神对金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金庸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多年后,金庸仍清晰地记得南下香港的这一幕,写下了“南来白手少年行”的诗句。

  1961年《明报》发行已上升到两万多份,但仅靠武侠小说,《明报》很难成为一份知识分子的大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金庸发表了大量的社论,对政治局势进行中立的报道和评论。不到十年间,《明报》日发行量迅速突破10万份,跻身香港大报的行列。

  4

  写武侠小说只是金庸的副业。金庸的主业其实是他的《明报》。从时间上来看,自1959年创办,到1993年易主,《明报》确实占据了金庸一生中34年的时间,刚好是他武侠小说生涯的两倍。

  金庸将他对国事民生的关切洞悉都倾注于一篇篇社论里。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金庸对上世纪后半叶香港及中国大陆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预测。这一点连他自己也颇为自得,他说他写社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作预测”,而且“后来事实大都应验了。”苏州大学教授汤哲声认为:“金庸写社会评论具有他的敏感性。聪慧、敏感,同样也可以看到他的全局性的观点。”

  1972年,作为小说家的金庸宣布封笔后,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的《明报》及其政论中。站在香港这个特殊的瞭望角上思索两岸三地的时事与政局,金庸以他的洞见与热情承担起了更多的历史责任。很快,金庸遇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1973年春,随着蒋介石退居二线,更加务实的蒋经国向已成为华人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金庸发出了采访邀请。

  回到香港后,金庸在《明报》上写下了3万字的连载 《在台所见·所闻·所思》,讲述他为期十天的台湾之行以及与蒋经国的一席长谈。

  1981年2月26日,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的社论。金庸预测,中国政府会在香港租约到期15年左右正式启动和英国的谈判。5个月后,金庸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此时,距离上一次他接到中国外交部的邀请,已经过去了31年。这一天,他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来到了人民大会堂。31年后,迎接他的已不再是中国外交部的普通官员。

  1981年从北京回港后,金庸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这场影响香港未来的讨论,几乎每隔两三天就发表一篇有关的社论。这些社论后来被他集结成册,以《香港的前途——明报社评之一》为名出版,可见对这个阶段的发声他是何其珍视。

  张圭阳采访时表示:“到了1982年-1984年中英谈判的时候,英国千方百计希望影响金庸,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去做一个筹码跟北京去进行讨价还价。一个凳有三个脚,香港也做一个脚,当时的港英政府在香港推了很大力的宣传力度,希望香港媒体全部支持他的理论,把香港扶持起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这样。金庸站在爱国立场他坚决反对这个。”

  1985年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正式成立,59个委员中有23人来自香港。查良镛以记者的个人身份担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年过花甲,第一次参与全国政治,金庸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提出了很多方案和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双查方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双查方案后来并没有得以实施,这也成为了金庸心头永远的遗憾。然而,金庸并非不懂得遗憾的艺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由无数个遗憾和孤独时刻组成。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走完了他94年的璀璨一生。但他的江湖和侠义永存。“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在金庸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一同回望这位世纪老人璀璨的一生,也深深感受到了他那留有余地却又广阔无垠的人生气象。感谢他给我们创造的那个包罗万象的江湖。感谢他给我们留下绵长悠远的回味与想念的余地。

  2019金庸逝世一周年缅怀

  金庸的去世让不少人伤心不已,他的书可以说是影响了好几代的人,而根据其书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也是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如今正好是金庸逝世一周年,不少金庸迷以及和金庸有交情的明星也是纷纷发微博悼念金庸。金庸逝世一周年,张纪中发文悼念金庸:一定把《飞狐外传》拍好。

  10月29日20:39分,曾多次拍摄金庸作品的导演张纪中也是在网上发文悼念金庸老先生,称在得知金庸去世时,他始终不肯相信,催眠了自己很久才接受了这个不幸的事实。在金庸去世的一年里,他很是想念金庸,以后会用作品传承金庸的武侠精神。

  除了悼念以外,张纪中还表示一定会将《飞狐外传》拍好,不会辜负金庸,也不会辜负观众的期待。从张纪中的微博可以看出,他与金庸真的是有很深的感情。

  对此网友也是纷纷表示“其实张纪中老师的金庸剧味道是最对的”“老爷子留下的武侠精神永远被人铭记”“期待飞狐外传”“风陵渡口初相见,一见杨过误终生……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永灿烂,长安宁”“在先生的武侠里,塑造了我的三观和侠义之心。我对江湖的憧憬以及个人身上的侠气都是因为先生。怀念先生”“不要迷恋特效【特别慢镜头】,从剧情出发,从演技抓起,武戏要快慢有法,轻灵与劲爆相结合!”

1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