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习心得 > 学习援鄂医疗队回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学习援鄂医疗队回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时间: 庄宇1208 分享

学习援鄂医疗队回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凝聚青春正能量,众志成城抗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在青年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援鄂医疗队回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学习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当看到习近平主席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时,我感到十分有爱、亲切,同时也感悟良多。疫情是一场保卫战、阻击战、歼灭战,更是一场全民战,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进入了“战备”状态,一批批医疗队涌向“前线”,人们自发地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力量为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纠结,焦急,感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被疫情牵动着心。在这场大事件中,更加感到医护人员的伟大和无私奉献,看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更加感到了医学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因为我们都对它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们对医护人员都充满了敬佩。

  通过这场疫情,看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对我们国家的自身优势更加自豪。我们拥有乐于奉献的人民,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能不能站在防疫一线,但我们仍可以为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待在家,服从学校的安排,持续的学习,并且做一个理智的大学生,不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言论,辩证看待问题。我们终将会战胜这场疫情,沐浴在春光下。

  学习回信精神心得体会2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下午,我在疫情期间,与全国大学生一起通过网络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短短几小时的网络课,却让我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从艾四林教授、秦宣教授、王炳林教授、冯秀军教授的授课中,我深刻的认识并学习到了:一,应对这次疫情就是一场伟大的斗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我们中国人民可以应对一切灾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农村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各家各户几乎都有人在外上学或务工。农村疫情防控,必须严阵以待、不留死角。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大为拓宽。笔者所在的河北省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从1月20日开始,村两委就通过300多人的村务群,每天及时发布消息;同时,用好村内大喇叭、移动音箱等设备,定时播放县乡有关公告,提醒村民做好个人防护。“信息紧跟形势走,专家说啥我都有”,对所有村民更好了解疫情、掌握科学防护手段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升村民的防护意识,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强不强、综合治理能力好不好至关重要。考虑到农村还有不少行动不便、信息接收能力有限的群体,类似上门排查等一对一的提醒方式,也很有必要。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主动作为,为村民提供体温测量、口罩配备、房屋消毒等服务。这些举措,让村民感到温暖和贴心。通过这个过程,村民对为什么要防控疫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会有新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知识水平、健康素养,对于村里反复强调的防护常识,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能立刻接受的。有人就表示不解,觉得过年串门是传统,“没啥大不了的事”。另外,由于鉴别能力有限,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一个不注意顺手转发,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这说明,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把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往深处想、向实里做,才有可能真正保障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次对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基础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检验。村干部轮流值班、党员分片包保、志愿者站岗排查、村里能人积极倡导、在村村民互相监督等举措多管齐下,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性,程度实现了对病毒的物理隔离。春节期间,村民普遍较为空闲,在一些地方,村两委、驻村干部通过打油诗等形式做防护提醒,不仅普及了医学常识,也有利于消除村民心理恐慌、增强村庄凝聚力。

  为了更好应对疫情,于营村在县乡党委、政府指导下,村两委联合党员、村医、驻村干部、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些农村干部每天在群里总结防控经验,讨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以敬业的工作态度,迅速掌握专业的工作方法,正是当前全国广大党员干部都在做的一件事。中国基层的疫情防控网,正是靠千万基层干部“一针一线”织起来的。

  不管是值班站岗,还是宣传引导,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做好防控,正是基层干部群众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

  学习回信精神心得体会3

  2020年新年伊始,在热闹节日气氛中,征战的号角吹响,一场全面防疫的战争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有这么一群稚嫩的身影,逆行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年纪轻轻,“90后”、“00后”是时代给他们的标签,守护是他们的关键词,中国青年是他们的姓名。

  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青年都彰显出奋勇向前的担当和青年力量。在这场防控疫情斗争中,90后00后占援鄂医疗队人数近三分之一,还有广大青年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他们勇敢坚毅、奋战不息地守护着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表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有着满分的守护力,是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力量。

  守护,是迎难而上的担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挺身而出。我们看到,在危难的时刻,数以万计的青年“白衣天使”们逆行而上,主动奔赴战疫一线,和前辈一起跟死神搏斗抢人;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在生产一线、建设一线、科研一线,争分夺秒构筑生命安全墙;一位位青年走出家门,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去,“我年轻我先上”是这届年轻人的担当作为。青年主动请战、逆向疾行、不惧危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娇滴滴的一代”也是抗疫战场上的勇士,能够为祖国和人民保驾护航。

  守护,是坚守岗位的责任。广大青年始终坚守岗位,用90后00后的“不听劝”,守住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线。无数青年医护人员在一线争分夺秒救治患者,无数青年社区工作者敲开千家万户的门登记走访,无数青年基层干部坚守村居防控卡点。他们当中有的人为了坚守岗位推迟婚礼、有的人轻伤不下火线、有的人骑行四天三夜奔赴工作岗位、有的人放弃与家人团聚而坚守战场。在关键时刻,他们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守、用行动扛起肩上的责任。

  守护,是志愿服务的逆行。没有身披铠甲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疫情面前,广大青年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是参与火神山、雷神山项目建设的工人,是挨家挨户送菜上门的志愿者,是接送医护人员的滴滴司机,是在健康服务点检测体温的守门人,是接受疫苗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平凡的青年们在疫情面前,自愿组成青年志愿队伍,当好“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在前线接受考验,用青春筑就防疫的长城。

  以前你们保护“90”后长大,现在换“90后”保护你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虽然明知前方危险重重,但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守护,是青年的关键词,也是青年蓬勃向上、坚实可靠的力量。青年强,则国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青年还需继续往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中去,勇立潮头,不负韶华,磨炼品质、增长本领,努力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一代。

  学习回信精神心得体会4

  “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关怀和信任、鼓励及期待。

  青春如歌,青春如火,青春如梦,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有希望,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战“疫”场上,一批批“90后”在紧跟时代中砥砺前行,在肩负责任中奋发有为,用责任和担当绘就出绚丽多姿的“青春色彩”,闪耀在战“疫”一线。

  “闻令而动”的“赤子心”,闪耀纯粹之“青春底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种“兴”和“强”不是停留在书本里、课堂上、口头上,而是要诠释在行动上、体现在岗位上、抒写在危急时刻。战“疫”也是战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安与危、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争先恐后奔赴“战场”,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份“闻令而动”和“向险而行”的勇气,透露出“听党话”的悠悠赤子心,闪耀着“跟党走”的殷殷家国情。

  “冲锋在前”的“狂狷气”,闪耀担当之“青春本色”。“90后”“00后”,曾一度被认为是“温室里成长”的一代,被称为“掌上明珠”。但没有吃过苦,并不能说明一定扛不了事。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这群在父母眼中尚未长大的“孩子”,在人们眼中尚不成熟的“待历练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喊出“我年轻,我能扛”的豪言壮语。这之中,有党员、有干部、有医生、有护士、有志愿者、有学生,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青年”。他们的“战位”虽然没有“舞台”那般耀眼,“冲锋”的阵势也没有“摘金夺银”那样显赫,但他们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行动证明了不是“垮掉的一代”,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于无声中闪耀出青春风采和青春智慧。

  “苦中作乐”的“豁达态”,闪耀乐观之“青春原色”。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值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温和而不炽烈,总能给人希望和力量。在战“疫”场上,活泼的年轻护士在防护服上画出“猪猪侠”,淘气的举动透漏出几分乐观;“希望疫情结束,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的语录火了,青春的朝气喷薄而出;“疫情结束后我要去看中超”厚重的战袍也掩不住他们内心的向往;以及巡视病房以手机照明的“提灯女神”,为患者带去自信的“开心果”小护士……他们用光和暖,让生命重新点燃希望。这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以积极乐观为底色,绘就出五彩斑斓的“青春色彩”,他们不仅仅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更是自信中国的“最佳代言人”。

  学习回信精神心得体会5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用“理想信念”彰显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时刻指引着我们青年一代在任何时刻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十九大号召青年以“奋斗的青春”谱人生华章,以“灵魂的归巢”追中国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拼搏奋斗”收获青春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七十一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用奋斗把青春梦想耕种于祖国沃土,在火热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收获青春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37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