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

时间: 光宁21217 分享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一)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一本书叫:《魔奇魔奇树》。“魔奇”这个词在日本叫“年糕”那为什么不叫《年糕年糕树》呢?作者说:因为《魔奇魔奇树》要魔幻多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泷平二郎1929年出生是日本著名版画家、日本剪纸艺术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八郎》《魔奇魔奇树》《山花》《雪》。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豆太是一个非常胆小又调皮的孩子,他很怕黑漆漆的夜晚,你看看都五岁了总该可以一个人上厕所了吧,他却不敢。真是一个胆小鬼。呵呵~

  他和爷爷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在他们家的屋前有一棵可怕的“魔奇魔奇树”

  这是小豆太起的名字每到秋天魔奇魔奇树就会落下很多亮闪闪的褐色果实,爷爷就会把果子弄成粉,捏成年糕好吃极了!

  直到有一天爷爷病了,为了下山帮爷爷请医生,豆太鼓起勇气到了山下请了医生,爷爷的病好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豆太尿尿时还会去再叫醒爷爷的。

  这个故事说明,人啊,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没有干不了的事。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二)

  今天和小宝一起读 的这本绘本是日本的齐藤隆介写的《魔奇魔奇树》,这是一本关于亲情的绘本,书中主要说的是一个五岁叫豆太的小男孩胆小、怕黑,常年和爷爷住在小屋里,小屋边有一棵可怕的“魔奇魔奇树”,豆太很怕这棵树,可是有一天晚上爷爷生病了,为了下山帮爷爷请医生,豆太终于鼓足了勇气……这本书非常好从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还让人从中领会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没有做不了的事,体现出了诚恳,淳朴的情感。

  小宝听完一直不停的问什么是魔奇魔奇树,我们家门口有吗?我也要当勇敢的小男孩,长大了保护妈妈呢!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三)

  我惊愕了,我们成人的自以为是,指手划脚,已经粗暴地刻下了伤痕。读完<魔奇魔奇树>,我问了几个问题,豆太是个胆小的孩子吗?答曰不是。反省一下,孩子如此回答一是受故事中豆太一人深夜里下山请医生一事的影响,她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这无可厚非;二是明显地家长平日的教导影响了她,大人总是说要大胆,要勇敢,因此她或许认为故事是通过这一情节有意告诉她豆太是个大胆的孩子了。成人灌输的痕迹生生地显现了,似一道伤痕刻在孩子的思维模型里。再反省一下,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是不是可以不受成人的干扰呢?应该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认识,判断事物,发自他的内心,这样才是他自己的,最本真的,也许也是最接近事实的认识。他们不受成人世界价值观,思维定势的束缚,孩子的认识判断是最接近内心的,最原生的,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价值观吗?

  我惊愕了,我们成人自以为是,对孩子指手划脚,却不知自己正拿着不名状条条框框在束缚自己的孩子。等到说要解放思想,就已经是晚了,被奴役了才要解放是吧。尊重事实,尊重万物的原态,宽容,给思想一片自由的空间吧,哪怕豆太是个胆小的孩子,也没什么,这正是他这一阶段的真实状态,何况他有时也会胆大一回呢!”小孩子都会胆子小,像爷爷这样的大人才胆子大。”贝贝最后这样说。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四)

  《魔奇魔奇树》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近四十年中,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销量超过百万册,成为日本最畅销的绘本之一。这个故事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欢迎,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深厚的爱,以及永远值得称颂的勇气,而当勇气是因爱激发,就更加显得可贵。豆太为了救爷爷奋勇奔跑的情景,以及那幅明亮的魔奇魔奇树的璀璨画面,无论何时来看都一样令人震撼。

  我拿到这个故事时,将这个故事分成了2个部分。即豆太胆小,害怕天黑,晚上不敢一个人上厕所;豆太勇敢地为爷爷找医生。一个是害怕一个是勇敢,要怎样让孩子体会到豆太心里的害怕和不安到后来的勇敢?开场我运用恐怖的声音渲染整个坏境来介绍“魔奇魔奇树”,孩子们对这类神秘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很快便身临其境。接下来,通过图片的展示,孩子随我共同阅读故事,其中一问一答式、孩子讨论总结式贯穿整个活动,充分体现《纲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精神。

  可是这个故事实在是太长了,而且,这是一个日本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一些内容含有当地日本的特色比如榻榻米,这些部分幼儿不是非常理解,因此,我对故事进行了稍微的改动,使故事更加的贴合幼儿的经验。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的顺利,唯一的问题出现在最后,我问幼儿勇敢的孩子会做什么事,不知是不是之前的故事将一部分的幼儿的思维禁锢了,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勇敢是一个人在晚上跑出去,然后接下来一些孩子的回答完全偏离了勇敢的定义。幼儿都觉得故事里面的豆太是勇敢的,也因此有了一种学习豆太勇敢的想法,但是,幼儿对于勇敢的理解太狭隘了,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在结束了语言活动后,我请幼儿进行了对魔奇魔奇树的创作画。于是,我又一次强调了故事中描述的“很高很壮”、“树叶遮住了天”、“到了晚上会发光”等语句。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我并没有给幼儿做示范,而是请几个幼儿站起来说一说自己想象的魔奇魔奇树,便发下纸张,请幼儿自由创作。接着,我就留出时间,放手让幼儿创作了。没想到,幼儿对“发光”一词理解不够充分,也不知如何来表现“发光”。所以,在许多幼儿的作品中,只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树。好在接下来的作品展示及评介环节,我让幼儿重新回顾了一遍“魔奇魔奇树”独特的造型,在对个别幼儿的绘画欣赏上,让幼儿理解了“发光”一词,以及可以运用的表现方法。

  《魔奇魔奇树》读后感范文5篇(五)

  “魔奇魔奇树” 这是一个日本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原本非常胆小的孩子,不敢在黑夜里独自上茅房,不敢看一眼屋外的树,但因为对爷爷的爱和关心,为了爷爷把一切的恐惧和担忧都不得不抛到脑后,勇敢的在黑夜里下山帮爷爷请来医生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实在是太长了,而且有一些内容含有当地日本的特色比如榻榻米,这些部分幼儿不是非常理解。为此我对故事有点改变,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的顺利,都觉得故事里面主人翁是勇敢的,也因此有了一种学习主人翁勇敢的想法,但是,幼儿对于勇敢的理解太狭隘了,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我的反思:

  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在讲述的过程中,自己有点乱套了,讲到主人翁去找医生回来的路上看到树发光时的情景,差点把他为爷爷治病而未观看到魔奇树发光的重要情景给漏光了。幸好,小朋友提醒“他爷爷肚子不痛了吗?”这一句问题的“提醒”又把我重新整理了思路。同时,也在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在倾听能力方面做的非常好,也从中反映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初步理解,即便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讲故事时,我是结合图片给幼儿讲的,发现图片的一张张出示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提问的时候,老师只要点一下图片,幼儿就能回答出问题来,回答出来的效果还是满高的。

  在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也许与故事的内容有点关联。还有,在出示图片时侧旁的幼儿有点观看不到,这是位置安排的不够到位,自己以后必须要改正了。

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