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词语意思 >

存在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_术语解释_代表作家

时间: 莉莎1157 分享

  存在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存在主义文学的术语解释

  存在主义原是来自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克尔凯戈尔的一个哲学概念。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恶心》开了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的先河。他于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哲学纲领,1944年上演的戏剧《密室》加强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影响。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1942年)是存在主义最经典的两部小说,它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荒诞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些忧虑的、彷徨无主的“多余人物”。早期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大都是表现荒诞世界中的生活的无意义的。1946年萨特发表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论著,暗示了存在主义的新动向,作家不再单纯在荒诞的世界里书写无所事事,而是从绝望的世界中寻找希望。萨特在战后的作品中体现了这种“新人道主义”精神,例如在《恭顺的妓女》(1947年)中,作者谴责了种族主义的罪恶行为,对被压迫被损害的黑人寄予深切的同情。

  阿尔贝·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另一大将。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作家,但他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存在主义气息。他的小说《局外人》和剧本《卡利古拉》(1945年)、《误会》(1944年)以及散文集《西叙福斯的神话》等,都揭露了荒诞世界里的荒诞人生:现实世界无非是一个一无可为的荒诞世界,人的存在也是如此,人所苦苦追求的生活意义都丧失了着落,人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小说描写一个摆脱了资产阶级陈规陋习羁绊的女性,是存在主义文学中的新人物。

  此外,雷蒙·盖兰、莫里斯·梅洛·蓬蒂、班雅曼·丰达纳等作家也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显示了存在主义的风格,是存在主义的边缘作家。

  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日本的安部公房和开高健,印度的尼勒默尔·沃尔马等都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意大利的莫拉维亚、美国的诺曼·梅勒和索尔·贝洛等创作中亦可辨出存在主义的踪迹。

  从60年代起,存在主义作家已经失势。到了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支文学流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阿尔贝·加缪(1913·1960),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等。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1942),描写莫尔索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对死刑都等闲视之的生活经历。以他的冷漠、局外人生活态度,表现世界存在的荒谬性,及其人物对世界秩序的精神不安与绝望心理。《鼠疫》(1947)是加缪的顶峰之作。通过鼠疫流行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表现重大的人生哲理。成功塑造了里厄医生这样一个与鼠疫,即与法西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世界存在的荒谬与罪恶,人类充满危机和无尽的灾难,只有选择正义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波伏瓦的代表作品有《女客人》(1943)、《大人先生们》(1954)。其他具有明显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有:美国的诺曼·梅勒(1923~2007)、索尔·贝娄(1915~2005),法国的雷蒙·盖夫(1905~1954)、莫里斯·梅尔洛—蓬蒂(1908~1961),英国的戈尔丁(1911~1993)等。

  存在主义的女将是西蒙娜·德·波伏瓦。她是萨特的学生和伴侣。《女宾》(1943年)是她的成名之作,小说描写一个摆脱了资产阶级陈规陋习羁绊的女性,是存在主义文学中的新人物。

  西蒙娜·德·波伏瓦,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西蒙·波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另一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讲演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又译做西蒙·波娃。 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29年通过考试,和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并从此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

  波伏娃出身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但她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她和萨特相识后,两人有共同的对书本的爱好,有共同的志向,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但终生没有履行结婚手续,并互相尊重对方与其他人的性关系,但两人建立在互相尊重,有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爱情非常强烈,萨特去世后波伏娃写了《永别的仪式》,是对和萨特共同生活的最后日子的痛苦回忆,流露出强烈的爱情。

  波伏娃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写过多部小说和论文,她的小说《达官贵人》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的主题在于说明知识分子不能为革命和真理同时服务,两位主人公的革命目的和方法虽然不同,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失败而牺牲了。此外她还写过多部小说如《女宾》,《他人的血》,《人不免一死》,《名士风流》以及论文《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与各民族的智慧》,《皮鲁斯与斯内阿斯》等,提出道德规范与存在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她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第二萨特。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别》,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男性亦然。这是她这本书的最重要的观点。 她在书中提出女人因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为历史上女人从没有得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她认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她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猜你感兴趣:

1.荒诞的名词解释

2.荒诞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如何造句

3.浅谈“理解”狄尔泰的故事论文

389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