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对症下药成语经典典故

时间: 楚雯20 分享

对症下药,汉语成语,拼音是duì zhèng xià yào,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对症下药的相关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对症下药成语解释

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二、对症下药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诸侯混战,水旱成灾,疾病流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医生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他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华佗一生非常同情劳苦大众,四处奔波为人民解除疾苦,被人尊称为“神医”。

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相传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就是他发明的,最突出的是发明酒服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在发明麻沸散之前,由于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破腹、截肢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华佗在当时已经能够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传说有一次,有个推车的人突然曲着脚,捂着肚子喊痛。不一会儿,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立刻切脉诊断,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麻醉后,又给他开刀诊治。经过治疗,病人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

华佗的神奇之处除了发明了麻沸散外,就是他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抓药。有一天,州官倪寻和李延病了,一齐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的感觉相同,都是头很疼,全身发热。华佗仔细诊断,却给开他们不同的药。倪寻和李延非常奇怪:“我们病情一样,吃的药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是不是华佗徒有虚名,只会招摇撞骗啊?”

华佗看出了他们的疑问,问道:“生病前你们都做了什么?”

倪寻回忆说:“我昨天赴宴回来,就感到有点不舒服,今天就头疼发烧了。”

“我好像是昨天没盖好被子受凉了。”李延答道。

“那就对了。”华佗解释:“倪寻是因为昨天饮食不对,内部伤食引起的头疼身热,应该通肠胃;而李延是因为外感风寒受凉引起的感冒发烧,应该发汗。病情表面差不多,但倪寻只要一点药物就会好,李延却需要借用药物调动自身的机能才能痊愈。治疗的办法理应不一样才对啊!”

倪李二人觉得华佗说的非常有道理,回去吃下不同的药,两人的病第二天就好了。

当时的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于是,曹操就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曹操一个人治病。于是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回到家里后,他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

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发现华佗是在说谎。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下令把华佗处死。

三、对症下药成语造句

1、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2、遇到困难,只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就一定可以将它解决。

3、如果您不知道准保户在想什么,您又怎么能够对症下药。

4、能对症下药才是良医,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5、面对疲软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症下药,试图挽回局势。

6、只有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好问题。

7、我们平常就要对机器作深入了解,以便出状况时能对症下药。

8、这药我吃了完全无效,医生到底是否对症下药呢?

9、看病访先接受检查与诊视,否则医生如何对症下药?

10、等我望闻问切之后,再对症下药。

11、对这次事件,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行事。

12、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13、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也得因对象不同,对症下药。

14、这次把你的病认准了,我对症下药,绝对药到病除。

15、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成语经典典故相关文章:

对症下药的成语接龙100个和成语解释

对症下药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

关于成语对症下药的造句

经典成语典故集锦

成语故事典故集锦

创业励志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整理归纳

当局者迷的成语典故

五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江苏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四川省3月模拟考

79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