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

时间: 李斯21287 分享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结合书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能调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美的意境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景的文章我们学过很多了,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写景佳句:(生分别说诗句)。这样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看来,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赞叹的啊!正所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啊!这话是谁说的?陶弘景,选自文章《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

  1、解题:看题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答:回复;谢中书:指谢徵;书,一种文体,又称为信札或尺牍)

  2、介绍作者:陶弘景(生介绍,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充)

  三、朗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师问: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陋室铭》: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特点是——骈句为主,结尾以长句、散句收束,这种写法是:骈散结合,整篇文章非常具有韵律美。

  2、自由读:体会这种韵律美,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

  3、指名读:简单评价。

  四、疏通文意。

  五、分析文章:

  1、文章结构:文中的景色描写非常的优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问:以下哪些句子是写“山川之美”的?(生读)

  剩下的句子为什么不是写景?(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

  总结: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这些写景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美?为什么?

  (学生先交流,然后发言展示。)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这种美景表现出来的?(分析写景方法)

  4、分析结尾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背景,知人论世)

  (能与谢灵运共赏美景的自得自豪之意;娱情山水;归隐山林的愉快;安慰友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找精神寄托)

  六、小结:这篇山水小品文,虽然篇幅短小只有68字,但内涵却极其丰富,作者运用多种写景方法描山绘水,传情达意,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七、结束语:老师没有去过江南,所欣赏的美景也极其有限,但读了本文,我却有一种“超脱物外,凡心皆无”的感觉。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确,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俗物羁绊了我们的脚步,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当然,今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如陶弘景一般寻一方净土隐居山林,但至少陶弘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清新怡人的自然美景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灵重获宁静,那么,就让我们伴着北方初冬的些许寒意,一起踏雪而行,去重拾那份宁静吧!

  八、作业:完成题单和背诵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二

  一、教材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 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问题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

  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

  (四)体悟感情:

  老师引入: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师引入: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学生自由表达。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知识检测:

  1 、文学常识积累

  《答谢中书书》作者 是 ( 朝代 ) 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 ,号 ,丹阳秣陵人。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五色 交辉( ) 晓雾将 歇 ( )

  夕日欲 颓 ( ) 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

  三、合作学习

  (一)题文探奇,整体感 知

  阅读题目与文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朗读背诵,品味感悟

  1 、听读。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

  2 、跟读。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

  以上通过伴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 、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 、学生自读。结合文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方式:同位对译,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5 、理清思路,用 3 ~ 5 分钟背诵课文。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三)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写景视角;境界特点;点睛之词;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总结写法,实践体验。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同学们根据这些写景特点,自己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

  四、达标反馈

  1 、解释加点的词

  俱 备( ) 沉 鳞( ) 竞 跃( ) 复 ( )

  2 、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照以海滨之月 。 D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 、文中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五、学习小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感慨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绘景

  感慨 期与谢公比肩 自 豪


相关文章:

1.《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2.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3.初二语文教师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4.《打开心中的那把锁》阅读答案

5.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范文3篇

30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