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原因大全 > 重阳起源多和“辟邪”有关的原因

重阳起源多和“辟邪”有关的原因

时间: 欧东艳656 分享

重阳起源多和“辟邪”有关的原因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

  重阳起源多和“辟邪”有关的原因

  东南商报讯: 眼下提到重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人节”。而在几千年历史传承中,重阳被当作“老人节”不过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追溯重阳起源,更多还是跟所谓迷信的“辟邪”有关。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对这种月份和日期数字相同的日子,像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等,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或是崇拜,或是敬畏。

  具体到九月九的重阳,更多流露的是一种敬畏感。从数字上来说,九是最大的,两个九相遇更是达到了顶峰,过了这个最高点,也就意味着将要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代桓景拜费长房为师修道。有一天费长房跟桓景说,九月初九不是个好日子,建议他在这一天带着家人离家到高的地方去,以免受到影响。桓景很听师父的话,到了这一天就带着家人离开,等回来以后发现家里的家畜、家禽全都死了。

  古人在登高时还有“插遍茱萸”的习惯,因此重阳也被称为“茱萸会”。三国的曹植曾说其“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意思就是它气味辛辣,排斥他物,不像桂和兰这般是“贤人”,而是“小人”,但也正因此有了辟邪之意。

  其实,茱萸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常绿小乔木,初夏开绿白色小花,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可做中药。宁波目前没有大规模种植,省内一般在浙西如临安等地比较多见。

  登高、插茱萸,是重阳最广为人知的两大习俗,而究其根源,则是为了避祸和辟邪。

  这样的追根溯源听起来有点迷信的味道,其实并不尽然。

  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往往是和节气紧密结合的。比如春节,一定是和立春这个节气结合在一起的。重阳对应的节气则是寒露。

  寒露这个节气,光是听名字,就能感觉到一种秋天萧瑟的气味。这个节气最为明显的特点是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二气不和,造成一种萧条的局面,万物也逐渐进入到秋收冬藏的时节。

  选择在此时登高,目的就是降低阴阳不调给人带来的不良影响,离开地面那种压抑的环境,呼吸到新鲜空气,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提高免疫力。

  当然,登高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强烈的心理作用,每登一个高台阶,都会让人产生往前走的信心。

  发展至今,很少有人会想到“登高辟邪”,更多提及的是“登高辞青”。这个时节,萧瑟之意尚不明显,更适合用秋高气爽来形容,也恰好与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时的“踏青”说法相对应。

23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