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原因大全 >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时间: 洪华1047 分享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产生的无疑就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那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有哪些?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首先,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维新之后日本虽然建立了西式军队,但是在其军队当中仍然盛行着其传统的武士到精神,且士兵对于天皇是绝对的忠诚,可为其而死,所以其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的强悍的,而且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日本早已垂涎中朝两国的丰富的资源,于是日本制定了一个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同时大力发展海军,从1890年开始拿初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建立和发展近代的海军,其宗旨是以超越北洋海军为目标的 ,到甲午战争前,这一目标已基本达到。

  可以说日本对于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他们不惧怕战争甚至渴望战争,因为这一战不但可以掠夺殖民地抢夺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机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此战日本可以说是以国运相赌,若胜便是羽化成仙,若败则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日本是抱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心来的,他们不是来挑起战争的,而是来拼命的!

  反观中国,此事中国古代官场的土特产品------党争,再领风骚,帝后二党斗得是不亦乐乎,根本旧无暇顾及日本,或者说根本就没把这些倭奴放在眼里。统治集团内部的失和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了战局的。

  其次,清军三军主将能力平平。

  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清军失利,而黄海海战的失利并不可将全部责任推到军费被挪,操练不勤等问题上,北洋舰队主将丁汝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排兵布阵上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隔行如隔山,让一个陆军的将领去指挥海军,这大有中国足球长期把持在一个从来都没有踢过球的人的手中一样,胡闹!

  平壤战役未始,主将叶志超狂奔数百里,渡过鸭绿江;日军将攻旅大,旅大主将赵传业随即乘船逃跑,等等,诸多的跑路门,涌现出了诸如叶跑跑、赵跑跑这样的长跑将建,可见但是一些战略要地的清军主将真的连酒囊饭袋都不如啊!虽说主将逃走后仍有许多的军官力战拒敌甚至是以身殉国,然而主将一跑,人心即散,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终不成气候。

  三、清政府的军队腐化堕落,战斗力低下

  清政府的军队主要分为三种:八旗军、绿营军以及后来的地方团练,如湘军、淮军等。八旗军自不用说,拥有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大爷们当兵不过是走个过场,哪有人去拼命啊,同样的老牌军队绿营军也是自甘堕落,战斗力低下,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崛起的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团练武装虽说当年战斗力十分的强,是什么所谓的“反革命的急先锋马前卒”,但是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他们变了,战斗力低下,而且军官们克扣兵饷,士兵怨声载道,毕竟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嘛,而且在湘军中产生了早期的哥老会,这更加的影响了其战斗力!

  而且清军营务废弛,疏于操练,当兵之人多为市井之徒,插科打诨一个顶俩,打起仗来却是一群熊包,毕竟战场上你面对的是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啊,而在街上用钢管和砍刀斗殴的伎俩是对他们没有多少杀伤力的!

  当然了,清军并非全部如此的颓废,当中虽有几支善战的军队,但是没有兄弟部队的任何支持或者只是在精神上给与支持这是明显不够的!战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只有全方面配合的好才能赏心悦目的艺术,但可悲的是,清军一方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艺术家。

  反观日军,他们大部分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无论是射击还是肉搏,以及其它的军事技术上都是十分的精湛的,而且当中有许多人世代都是武士,他们自幼接受严格的武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虽说日本武术大部分是借鉴中国的武术,但是经过几代日本人的不懈努力,日本武术已自成一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军人拥有着浓厚的武士道精神,以杀身成仁报效天皇为至上荣誉,一群亡命之徒前来拼命,估计即使常山子龙复生心中也难免生惧。而正是由于这种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军官深受其害,每每冲锋在前,这样难免死伤,但是事实证明,将领们喊着:给我冲,和跟我冲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一群不怕死的军官,领着一群不怕死的士兵,来和个把不怕死的清军掐架,先甭说别的光比人手都吓死你,一经接触便知道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了!

  四、寄希望于他国调停

  在战争开始之前清政府派大臣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斡旋,把自己的家事寄希望于外人来解决,真是疲弱啊!

  而那些帝国主义列强此时正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国呢,因为伟大的大英帝国的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无需出兵,日本的侵略利益他们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所以这些西方的大爷们面对清使一面表示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们的,一面祈求耶和华一定要让日本人胜利啊.

  中国人此时显其迂腐,对付那些政治老流氓,利益大胃王,怎么能讲那些仁义道德呢?殊不知最后口水费了不少,但是作用似乎不大,帝国列强终未出兵帮助清政府或者是照会日本政府照顾点清军的面子,他们仅仅是在精神上支持清政府,可惜清政府不是阿Q,不会精神胜利法,最后惨败!

  五、会党党徒无法认清形势,助日败清。

  利用会党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886年8月日本军人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主动接触会党,“通过秘密交往,了解其志向所在”,“培养实力,以备不时之需”,可见此时的日本人已准备从内部攻陷清政府的国防。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关日方利用中国会党的情报不断送达清政府,1894年9月18日,李鸿章致电衙门:“闻倭顾问大隈条陈,···东三省为中国发祥地,···驻韩兵马,宜注意东三省,一面与平壤华军交战,一面攻夺东三省···料中国各省会匪同时起事,再密谋某某国侵华边疆,俾华糜烂而后已。”

  日本在当时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民族矛盾激化之时蓄意利用会党反清复明的思维定式,模糊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企图寻求汉奸来策应,配合他们发动的 侵略战争,其用心是十分的阴险狠毒的!

  日军利用会党的情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对会党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反过来又促进了清政府对会党的镇压和利用。如在当时的两广总督李翰章看来“国内的敌人远比来自国外的进攻更危险”。

  但是在前线清军屡遭挫败的现实面前,清政府决定在长江各省招募新兵,仅从安徽、湖南、湖北就招募了约30万人,其中“长江流域的主要会党哥老会的大部分成员都被征兵,送往前线了”但是这些人加入清军之后,前线清军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驾驭,哥老会在关外各路清军中的频繁活动,导致军心不稳,军令不行,战斗力进一步的下降,内部不稳濒于解体的军队是无法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

  总体上说,甲午战争时期在各色清军阵营中的会党分子漫无纪律,战队里十分低下,根本就无法完成抗日御侮的历史重任!

  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衙门。奕訢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清政府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这时,美国政府认为对清政府进行讹诈的时机已到,表示愿意居间 “调停”。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议和的条件。但日本拒绝和他谈判,同时又通过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訢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 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它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它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

  日本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但日方指定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 “议和”条件,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于是1895年3月,赶忙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当时北洋水师虽全军覆灭,但是辽东战场争战方酣。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袭占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

  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想方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猜你感兴趣:

1.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

2.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3.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4.甲午战争失败原因

5.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原因

6.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334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