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时间: 晓贤752 分享

  目前,社会普遍反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吧!

  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一、作业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功能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时候,有位名叫黄喜的丞相,在微服私访的途中,看到农夫驾着两头牛耕地,他随口问道:“你的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却没有直接回答,等到牛到一旁吃草后,他才附在黄喜耳边说:“告诉你吧,边上的那头牛更好一些。”见农夫这般低声细语,贡喜颇感奇怪,于是问道:“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就意味着那头牛不好,它们是可以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说话的意思来的。这样,那头也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就会很难过……”农夫答道。

  这位农夫无疑是深谙“牛性”的。牛犹如此,人何以堪!看完这个小故事,我猛然想到了我的学生们。想到了那些认认真真学习,刻苦努力攻读,却迟迟不见成绩的学生们。

  我现在正在教一年级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重点就是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因此我很看重孩子的书写质量。我不能容忍孩子写字时的态度不端正,在我的严格要求下,班里的孩子都能做到认认真真去写字。这从他们的作业中能够看得出来。但认真的结果并不一样,有的学生写出来的字很规范,很美观。他们所写汉字的结构、笔画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有些孩子可能天生模仿能力就弱一些,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听得很专心,书写时也非常认真,按要求去观察,去书写,去对照,但写出来的字就是不好看。写字对于他们来说,那真是 “看花容易绣花难。”

  我曾毫不犹豫地在那些字体漂亮的作业旁盖上了鲜红的“优秀”印章,而在那些不够美观的作业旁盖上了他们试图逃避的印章。当作业发下去后,看到孩子们“几家欢乐几家愁”,我还自认为这种评价极大地刺激了那些有待提高的孩子们的自尊心,下次他们的作业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的努力付出却得不到他们希望得到的认可,这种打击他们也许能够承受一次、两次或者好几次,但更多次以后呢?那份对学习的热情还会依然高涨吗?

  为什么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反倒会下降?是不是我们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先前我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会因此而备受打击,只是一味地因此而生气,气那些孩子们不听话,不按老师的要求去观察,去仿写。我想,有我这种想法的老师可能还不在少数吧。由此可知,备受打击的学生会有多少!

  但现在,我不再生气,而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提高,而不是让一部分孩子因得到认可而喜气洋洋,另一部分孩子因没有得到认可而灰头土脸。如今,当孩子的作业再次摆在我面前时,我不是先去看作业质量,而是先想想他们写作业时的态度,或是从孩子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孩子写作业时的态度。对于那些确实付出努力了,但依然没能做到最好的孩子,我会给他一个他能够接受的评价——在“态度”二字下给他盖一个鲜艳的“优秀”印章,在他们作业的右下角再给一个恰当的作业质量的评价,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样,作业本发来下,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就应该是那个大大的“优秀”印章,这个“优秀”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满足,更是继续努力的信心。有了这个信心后,再看看后面那个表示自己实际水平的等级,即使低一些,心里也不会太难受,打击也不会太沉重——前面的那个“优秀”给着他们无限的希望呢!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提高。评价时,要多考虑一下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二、频繁测试带来的心理重压

  一年级的孩子真是太可爱了。他们对于学习的那份兴趣,对知识的那份渴求真的是太强烈了,这份兴趣与渴求是高年级学生所不曾有的。他们写生字时的那份认真与执著也是高级年学生所不能比的——一个字写不好,要么重新再写,不止写一个,而是写好几个;要么写完后拿起自己的作品跑到老师跟前让老师去评价。如果写得不够好,老师会给他们范写一个。然后学生乐颠颠地回到自己位子上再认真仿写。写着写着下课了,你看看教室里吧,绝大多数还是趴在那里一笔一画地写着。为了孩的视力,老师便一遍遍地催:“下课了,不要写了,快出去玩吧。”这种情形高年级真的很罕见。

  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降低呢?我的看法是:都是测验惹的祸!

  有测验就有成绩,无论这成绩是分数还是等级。对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测验对他们来说不会造成自信心的降低,但对于一直位列“末班”的呢?一次挫折不算什么,孩子们依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两次挫折不算什么,期待下一次嘛。可是三次呢?四次呢?更多次呢?别说是孩子了,就是成年人,能经受住多少次失败的打击却一直矢志不渝呢?于是,小学阶段,短短的六年时间,我们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把孩子的学习热情一点点打压下去,对他们来说,知识带给他们的只有灾难,只有耻辱,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难堪。既是这样,那就索性不学了吧。于是厌学情绪就产生了。

  如果小学低段不考试,教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与知识的培养。即使有个别孩子因种种原因暂时跟不上进度,教师也会耐心地等待,而不必为了让学生给自己考出好成绩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生拉硬拽,拔苗助长,以至彻底浇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当孩子年龄稍长,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作基础,有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后,再让其承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打击或许才是时候。

  总之,如果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对 “弱势群体”的激励作用;如果测验不再那么频繁,小学低段甚至不进行测验,那么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许就不会那么快就淡漠下来了。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以下思路:

  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知识提炼,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领悟到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得到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而不是不加区分的让学生看自己同等量的知识,花同等量的时间,去做更多的重复。让学生总是超级负重去觅食,但觅不到实物时,他宁愿丢弃黄金,也要去找水喝。

  学生应该做的是广泛的接触新领域,在实践中、生活中把知识利用起来,感受知识的神奇。例如,学语文,就用于我们的平时交流,争取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人们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等等。而不是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的表达,作文中的表达,生活中仍然是垃圾语言。

  不能切实贯穿于生活,为人类服务,我们学知识干啥?我们学的一套、做的一套,学不能为做服务,怎能不累?因此,我们储存的知识并不是我们的,只有能够付诸实践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

  对于知识的态度应当是加工与筛选,所有的知识只需领住头,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从有关载体中搜寻即可。每天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身躯去获取新的领域,而不是学的越多,担子越重,而是学的越多,做事越顺,脑子越活。这样以来,知识自然与你溶为一体,而不是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才想到原来平时怎么这么疏忽。

7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