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原因大全 > 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时间: 晓贤752 分享

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有哪些?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们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吧!

  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这是维新派最重视的地方,细节包括:

  举办京师大学堂

  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

  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

  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分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公车上书,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1、 敌强我弱。维新运动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等都准备不足。而维新派所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十分强大。

  2、 脱离民众。维新派没有掌握政权,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发号施令,希望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原本维新派应该与会党民众的斗争相结合,以造成强大的声势,迫使当权者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但维新派却采取了脱离人民群众的方针,甚至害怕和敌视民众。这使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活动范围仅局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圈子内。此外,维新派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他们才想到兵权,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3、 抱有幻想。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他们虽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响亮口号,但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向西方学习,实行资本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就可免于侵略。他们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来帮助变法。这反映了维新派的妥协性。同时,维新派既不满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却又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想不流血的戊戌变法,结果以流血的戊戌政变而告终,然而,维新志士的生命唤醒了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想通过和平改革的途径来使中国富强起来,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后来,许多维新志士抛弃了改良主义的幻想,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看过“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教训”的人还看了: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页更多有关“戊戌维新运动影响”的内容

79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