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感悟文章 >

关于人生智慧的精选励志感悟文章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保持人生的心灵的宁静,发现生活的美好。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人生智慧的精选励志感悟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 保养师的过错

  肖恩是著名的飞行员。有一次,他在郊外进行个人飞行表演,但飞机在升到空中300米高時,两架引擎却突然熄火了,所幸的是他技术娴熟,在引擎失效的情况下依旧慢慢着陆了。

  迫降之后,肖恩立刻就开始检查飞机燃料,没想到,他所驾驶的这架螺旋桨飞机,里面装着的居然是喷气机燃料。肖恩马上把那个年轻的飞机保养师叫到身边,问他这是怎么回事,那个保养师也正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难过,他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见保养师一言不发,肖恩缓了缓口气说:“你以后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吗?”保养师连忙说:“不会,再也不会了。”肖恩这才拍了拍保养师的肩膀,笑着说:“好样的,为了证明我对你的信任,相信你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你以后继续帮我保养飞机。”说完他就让保养师继续回去工作了。

  一名记者看到了这一幕,就采访肖恩:“那个保养师害你差点没了命,难道你没打算惩罚他吗?”

  肖恩笑着说:“惩罚?这次事故的本身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这会让他在愧疚中不断努力,而如果我惩罚他,那就意味着一切都抹平了,他不需要再愧疚了,那样反而不利于他改正错误。”

  2.生活与点心

  一个小家伙向祖母抱怨说,“一切”都很糟糕:学校,家庭,健康……没有什么让自己满意的。

  此时祖母正在烘制点心。她问小孙子要不要吃点什么,小家伙欣然接受。

  祖母说:“吃点淀粉吧?”

  小家伙不满地叫喊:“多难吃啊?奶奶!”

  祖母接着说:“那就尝几个生鸡蛋怎么样?”

  “决不!那更难吃!”

  “那么尝尝烹调油或者酵母粉好吗?”

  “奶奶,您怎么了?这些东西都很难吃啊?”

  祖母接着说“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本身都很难吃。但是当他们以正确的方式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再通过烘制就可以成为美味的点心了。”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迷惘、难过。但是,生活会调和所有的事物,将他们变得对我们有益。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生活,当生活把所有的事物调和融洽的时候,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都会变得神奇。

  3.必要的距离

  有段时间我颇纠结。在不多的文学活动中,有幸接触到一些名人。我很珍惜这种幸运,希望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时间长了,有的人却颇让我失望。不管你怎样真心真意待他:在人前待之以礼,在人后听到对他的负面议论比如“名不副实”“过气了”之类,总是尽力劝说议论者给予必要的尊重——谁没有过气的那一天呢?但遗憾的是,他对此永远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漠。我自然不敢期待任何哪怕是最细微的一点善意,但受到他时不时当众毫无来由的奚落,特别是当我发现这常常是掩盖他的某种空虚和嫉恨的时候,我真是打心眼里为自己也为他难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终止这种只能讓人难堪的交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则微博,豁然开朗。

  那则微博说:与人为善是一种能力,与人保持距离也是一种能力。用与人为善找到好的回应对象,用保持距离过滤不值得交往的对象。两种能力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筛选手段,都特别重要。与人为善不是一味迁就,保持距离不是愤世嫉俗。一个能理解并回应你的善意的人,与你产生良性互动的机会就比较多;一个自视颇高让你永远得不到正视的人,让你受到伤害的几率就比较大。这是明摆着的事。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无意义的迁就毫无必要,也耗不起。随时止损,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以我不太丰富的人生阅历,以下类型的人,真的遇上,就趁早保持距离为好。

  对他人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说起自己同过学的人、共过事的人、短暂交往过的人,甚至是偶尔认识的人,总是一无是处;与他交谈时他漫不经心,要不冷淡不屑,要不你说什么他都打哈哈;永远是一脸的优越感,咄咄逼人,不是伸手相握,而是抬手让你碰他的手指;没听清你说什么就打断、抢话、牛头不对马嘴地接茬说自己的;打听、谈论、传播各种八卦隐私,同时炫耀自己的艳史;当众取笑朋友的弱点表现自己的优秀;为了利用你,强行套近乎,动不动就说你是他一辈子的朋友;高声大气,咋咋呼呼,对上司唯唯诺诺,对下级粗鲁无礼,颐指气使;神情猥琐,目光躲闪,含糊其词,话说一半留一半;只要涉及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正义就打死也不开口;自我感觉超好,把尖刻无礼当聪明可爱。觉得是个男的就会喜欢她,想占她便宜。自己最聪明,别人都没有见识,自己永远是对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回应都以轻蔑的“不可能”开头。男性小拇指留很长的指甲,油头粉面,在电梯里对着镜面墙拂弄头发;时不时吹嘘,某天在某高档酒店跟某名人吃了饭,合了影,某大老板是他哥们儿;一有机会就伸出手腕逼人家猜腕上的手表或手镯值多少钱,那串佛珠手链是什么材质、在哪个庙里由哪个高僧开的光。永远是最时髦的——你说佛教,他就是名僧的居家弟子;你说基督,他就是教堂的礼拜常客。

  对于判断应该保持距离的人,上述特征,有一点就够了。一个人一开始就让你觉得哪里有点不舒服,最终一定会让你特别不舒服。

  人自然应该宽厚、不狭隘,有容人之量,但容忍并不等于没有距离,并不等于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有反感,并不等于要勉强自己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反感。反感有时是你的潜意识在提醒自己避免可能遭遇的伤害。

  当然,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不可能只与自己觉得舒服的人相处。学会与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人保持距离,既是避免伤害之道,也是与各种各样的人在一个无可回避的空间共处共存之道。

39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