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感悟文章 >

关于放松心灵的智慧人生感悟文章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我们的生活也是咸淡互补、张弛有致的。人生需要偶尔放松心弦,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喘息的时机,一个释放情感的空间。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放松心灵的智慧人生感悟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给人生留点缝隙

筑路工人在铺设水泥路面的时候,隔五六米就要留条缝隙,叫“伸缩缝”,为的是防止热胀冷缩拱坏路面。这是自然规律。其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热胀冷缩”的问题。

我有个侄女,亭亭玉立,找了个男友,人长得帅,对她也十分疼爱。可没想到两人结婚仅仅一年多,就分道扬镳了。这是侄女提出分手的,原因也很出人意料——他对她太好了。因为他太爱她,除了上班,不让她随意外出,偶尔外出也要盘根问底,问东问西以后才同意;后来即便是在上班时间,他也要去“盯梢”“探班”;到最后发展到无端猜疑,常常酗酒后寻衅闹事。

难道爱也有错?爱本身没有错,但得有个“度”,爱过了度,就会由爱生恨。爱像一把沙,轻轻地抓着,就能抓得满;用劲太大,沙就挤漏了,抓到的反而少。

一次,我去一位友人家中拜访,带了两瓶红酒、几斤水果。友人夫妇十分殷勤,酒肉款待。然而,告别时,他们非要我把酒和水果都带走,任凭我好说歹说,仍不作罢。我只得“客随主便”,强作欢颜,悻悻离去。

朋友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他们自觉条件优裕,怕我破费。但他们一点回报的缝隙也不给我留,岂非跟关门谢客、与人绝交无异?

我见过一帮朋友,互相称兄道弟,亲热无比。他们有个约定,每半个月聚会一次,大家轮流做东。开始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但好景不长,原来,新鲜感一过,大家就慢慢厌倦了,闲话也多了起来——姓王的不会弄菜,姓周的太小气,姓马的不识时务……最后互相指责,不欢而散。

结朋交友,当如同两根铁轨,平行向前,便走向无限;倘若亲密无间,变成一根单轨,既丧失了自我,又难以走远,友情也就到头了。

日升月降,潮起潮落,万事都是轻重缓急、疏密相间,我们的生活也是咸淡互补、张弛有致的。弦不能老是紧绷着,拳头不能老是打出去;气不可太盛,欲不可太旺;亏则盈,满则溢。人生需要一道缝隙,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喘息的时机,一个让情感得以释放的空间。

2.精神强度

我喜欢精神强度这个词。

一个作家说,三十岁以下的爱情不靠谱,因为完全是利比多分泌太多的结果。三十岁以上,意识形态完全成熟了,步入了精神领域,再喜欢一个人,精神的成分要站得住脚。

即使和爱情不沾边,有精神强度的人,也不会轻易被打倒。虽然有时候他很脆弱,但这脆弱,其实是艺术里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架,犹如寂寞花园里一朵绮丽的花,安静地开,安静地谢。

看过一个纪录片,是记录清华物理系教授叶企荪的。钱学森、杨振宁全是他的学生,他开中国物理系先河,终生未婚,把自己交给了物理,交给了学生。在““””时期,被说成特务,为了不牵连学生,在清华遇到学生时,他假装不认识。有学生上前打招呼,他摆着手说,不要来,不要来。那时他背已驼发已白,每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小屋,只有一张床,床上,放着整摞的物理书。而他睡觉的地方,只是一张椅子。事后有人问过他,觉得寂寞吗孤独吗绝望吗?他答,我有物理,有书,有天空,有深邃的精神。如果不是精神世界的强度,或许他早就和一些大师一样选择自杀、投湖或悬梁。他倔强地活在自己芬芳的世界里,一直到生命最后。

看杜拉斯传,惦记于这个女人的精神强度——她的一生,总在打倒别人,从来没有被别人打倒过,即使爱情。她用她的文字打倒读者,用她的爱情打倒男人。在离别时,她不哭男人哭;在爱着时,她得意地说,你多幸运呀,你爱上我,你爱上这么著名的一个作家!

她一点不卑微,一点不示弱。不,一点也不!

我在她的精神强度里感觉到了无限的软弱。她没有性别,她是杜拉斯。她说,我渴望堕落。

而大师黄永玉,一直在用画来表达他的精神强度。“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这是黄永玉同他表叔沈从文聊天时说的话。

黄永玉问表叔,这样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沈从文答:“懂了就值了。”

是啊,懂了就值了。

这世间,必有一种懂得是精神,穿越灵魂,幽幽而来。总有那个明白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的惆怅的人,总有发个信儿就刹那间说慈悲的人,因为,他的精神强度恰巧与你在一个线上,不远,不近,你说,他懂,他说,你懂。

即使没有那个一起来看杏花的人,也是饱满的。因为内心是强大的,是蓬勃的,是生生不息的,是杏花春雨里最美的笛声,是一个人的自斟自饮,是徐悲鸿说的那句“我就要一意孤行”。

那些有精神强度的人,是金,藏于内心,不显露;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会闪现出非常动人的光芒。

放在最孤寂的地方,他不凋落;放在最热闹的地方,他不张扬。

他用精神支撑着内心,那个花园里,妖妖地开着一朵又一朵世间难寻的花,如果你进得去,那么你看得到。

3.最难的是宽恕

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清兵大举攻打扬州,眼看破城在即,全城百姓人人自危,却无处可逃。扬州城内有个叫程伯麟的商人,平日虔诚拜佛,乐善好施。这天晚上,程伯麟忽然梦见菩萨显灵:“你家共17口人,其余16人均可保平安无事,唯独你劫数难逃,因为你前世砍了王麻子26刀,今世须偿还。”程伯麟大惊,慌忙跪求解除之法。菩萨道:“破城之时,你千万不能逃走,否则将连累全家遭殃。”

五天后,守将史可法战死,扬州城破,城内兵荒马乱,尸横遍野。程伯麟安排家人全部躲进厢房,自己则独坐堂屋,坦然等死。当夜,果然有清兵来敲门,程伯麟镇定自若,大声问道:“来者可是王麻子?我在这里已等候你多时,尽管进来砍我26刀吧。”门外的清兵大惊:“我就是王麻子,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程伯麟打开大门,将梦中所见所闻如实相告。王麻子听后,百感交集,叹息道:“你前世砍我26刀,所以才招致我今世找你报仇,如果我今世再砍你26刀,来世你岂不是又要找我偿还,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罢,王麻子抽出佩刀,用刀背在程伯麟身上敲了26下,随即骑上战马,疾驰而去。程伯麟由此躲过大劫,后来举家迁往南京定居。故事的真实性大可不必深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处世哲学,倒是挺耐人寻味——宽恕别人,其实也是宽恕了自己。

悬疑电影《恐怖游轮》,表达的是另一种宽恕。洁西是个脾气暴躁的母亲,动不动就对儿子发怒,非打即骂。一天,洁西带儿子去海上游玩,在前往码头的路上,她一边开车一边训斥儿子,结果与一辆大卡车迎面相撞,母子俩死于非命。洁西死后,灵魂不得安宁,总认为是自己亲手杀死了儿子,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于是,她的灵魂穿越时空,回到了车祸发生之前。为了改变事件原来的进程,阻止车祸发生,她潜入自己家中,杀死了以前的“自己”,试图以此来挽救儿子。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无论洁西怎么努力,都不能阻止那场车祸。她不甘心,一次又一次穿越时空,回到从前,杀死了无数个“自己”,却无法改变结局。于是,心酸的悲剧再三重演,故事的结尾又变成了开头,永远没有结局。

如何才能解开这个死循环?影片并无交代。其实很简单,只要她肯原谅自己,立马就能跳出轮回的怪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事情既成事实,就必须平静地接受;否则,就变成了那位可怜的母亲,困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炼狱中,无止境地循环往复。她迷失在过去,同时也失去了未来。

宽容是最好的救赎,人有时得学会超脱。就像前面那个清兵,将刀刃换成刀背,顷刻斩断了复仇的循环链,所有难题迎刃而解。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都认为对别人应该宽容,为什么不可以宽恕自己一回?

398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