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感悟文章>

关于春节的文章3篇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啦,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春节的文章:过年

  要过年了。儿时的年,以倒计时开始。过了元旦,应付完讨厌的期末考试,年就近了。

  因为盼,等待的日子显得漫长。

  那时家务繁多,年前家家都忙。父母单位到年二十九才会放假。

  怕过大年二十九,父母会将我们的罩衣扒去,露出厚重的棉衣、棉裤,丑陋,羞于见人。又不能不出门,那两日家里用水量大,要一次次到水管上去。七九六矿的冬天寒冷,那一场场从中秋就刮起的寒风,一场比一场猛。寒风带着冰雪,一遍遍地铺向大地,到腊月三九天、快过年时,更是寒风彻骨。水管是常流水,一夜过去,水管周围冻满了厚厚的冰,早起的人要将坚冰刨去,才能用到水。白天水管边总是围满了人,有人挑水,有人洗衣、洗菜、洗肉……。在家里洗的衣物,要到水管上去投。水冰凉,冰冷刺骨,手冻得通红。实在太冷,下不了手,就找一根棍子,将衣服翻来挑去。胡乱翻腾几遍,就将衣物捞出,挂在凉衣绳上,也看不出是否洗净。挂在绳上的衣服,马上就如铁板一块,冻得僵硬。

  那两日,贪玩的我也不得闲,若不是盼过年,真不想受那份罪。

  终于等来年三十,忙了一天,要吃年夜饭了。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饭,父亲做了他拿手的猪头肉、清蒸黄花鱼、扣肉、各种炒菜。一家人热气腾腾地吃着年夜饭。那时父母年轻,我们还小,饭卓上没有客套话,不分彼此,猛吃才好。

  饭后,母亲为我们换上新衣,新鞋。每人分一包鞭炮。如果有二踢脚、月里行,是了不得的事。鞭爆要细心地一个个拆开,不能一下全点了,那叫缺心眼儿。一个口袋装炮,一个口袋装瓜子和糖,高高兴兴的出门。

  许多年间,三十晚上只有父母在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不知他们是怎么过的。

  三十晚上要熬夜。约上最好的伙伴,点燃用来放炮香烟,像二流子边走边抽。将小炮点燃,扔起,听到清脆的爆炸声,感觉好爽!二踢脚要轻轻夹在两指间,点燃,响过第一声后冲向天空,稍后听到第二声清脆的爆炸声,真牛!月里行冲向天空,火光划出长长的弧线,美丽极了。

  极度严寒的夜晚、以往冷清的街道,今晚到处都是人。

  由于兴奋,会忘了寒冷。

  人多处,有年轻人将许多二踢脚立在地上,逐个点燃,密集的炮声响彻天空。他们还会放许多花炮,看到五彩的烟花在夜空中闪烁,引得小朋友大呼小叫,那就是三十晚上的盛况。

  后半夜,天气更加寒冷,手从口袋拿不出来,怕一拿出,就被冻掉。炮声稀了,路人少了,决心守岁的伙伴们没有影了。

  我和弟弟不愿回家。炮放完了,又跑到人们集中放炮的地方,希望找到没有燃放的鞭炮。运气不错,每人找到一个只响了一声的二踢脚。我将炮拿在手中,点燃,兹了,夜空中喷出梦幻般的火花。弟弟学我,也将炮拿在手中,点燃,炸了。手被火药熏的黑黄,肿得像发面馒头。弟弟如狼嚎般向家中跑去。

  也不知几点,路上再也没有了疯狂的人们。我独自回家,家中灯火通明,父母包了饺子,炸了麻花。他们睡了。我胡乱吃几根尚有余温的麻花,和衣睡下。

  感觉只睡了一会儿,父母便叫起床。早饭是饺子,初一的早上要吃饱,因为家中来拜年的人多,中午没时间吃饭。

  天微明时,邻家只有姐妹的男孩就来家中拜年,多年间,他总是第一个到我家拜年。一进门,就高喊;“叔叔、阿姨过年好”。他是来约弟弟出门拜年的。饭后,犯困,想睡,父亲不让,要我去拜年。

  先到伙伴家,见了他父母也喊;“叔叔、阿姨过年好,”他们说:“好”。给一把瓜子,几颗糖。约上伙伴,到老乡家,父亲的朋友家,伙伴的熟人家,更多的伙伴家。只要我认识,伙伴认识的人家我们都一起进去,高喊“叔叔、阿姨过年好”。拜年的过程中,队伍会状大,有更多的伙伴会加入进来,一群伙伴会同时挤进一户人家,拜完年就跑。一天会跑几十家。

  大年初一,家里只留下大人,孩子们都出们拜年。人们都新衣、新裤,光鲜亮丽。

  到了下午,肚子饿了,猛吃瓜子也压不住饥饿。回到家中,见地当中摆了大半框苹果,以往总是被母亲锁着,吃时由她分配的诱人的苹果,今天就堂堂正正地摆在地上,真是过年了。我手里拿一个,口袋里揣两个,又跑了。下午回家吃饭,见框已见底,弟弟们原来更疯狂。

  每到过年,矿上会搞大观园,猜谜或游戏。猜谜是聪明人干的事,我不费那脑子。我一次次排队,玩各种游戏,如钓鱼,扔乒乓球,蒙面击鼓等等。奖品会是一支铅笔,一个钻笔刀,一把尺子,一块像皮……,如能获得奖品,兴奋不已。

  正月十五的夜晚,没有花灯。我们将玻璃罐头瓶洗净,栓根绳,绳的另一头栓根竹棍。在瓶底粘半根蜡烛,点燃,地面会呈现一片光环。照亮了夜路,温暖了心田。挑着瓶灯,满街乱窜,夜晚到处都是烛光点点,如梦如幻,夜景迷人。

  多年来,年年年过,在多个地方过过年,和许多人过过年,儿时七九六矿的年最让人难忘,记忆最深。浓浓的年味,童年的情怀,回味无穷。

  关于春节的文章:过年

  年过完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亲戚们的家都走了一遍,一大队的20多人马,大吃大喝,大人打牌,小孩子们不在家里电脑上网,而是成群结队到网吧打游戏。唉,都是辛辛苦苦地玩了几天,这就是如今的过年。

  人都说老了,会越来越怀旧。我现在就经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晚上做梦也是小时候的事情,莫非我老了?

  回想起儿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莫过于过年了。先是一个盼啊!在江南,一入隆冬便开始烧煤烤火,那空气中到处充满着二氧化碳气味的时候,就盼望着过年了。尤其是孩子,对年的期盼是很具体的,盼望着过年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更盼望着一种和谐与欢乐的气氛。还记得小时候那首儿歌: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噼里啪啦放鞭炮……

  按中国的传统——从进入腊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都算是过年。这期间,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训斥孩子,即使孩子有了过错也不能打骂。过年时的父母与平时相比显得更宽容、大度,更和蔼可亲,更不拘小节。那时的孩子可以把父亲当“马”骑,可以向母亲提点“非分之想”,小孩子在家偷吃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可真是最最幸福的时光了。快过年了,孩子们只管高兴,可大人们却要忙年。那时候由于是搞集体时代,我们的家境比较贫困,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家家户户还是:父亲负责办“年货”,母亲忙着做新衣、做新鞋、做红薯片。记得小时候,我们吃粮靠生产队分口粮,一切东西都是生产队分配。还有粗粮、细粮、分鱼、分肉等等。因为要过年,分细粮就是稻子,白面是自己家里种的,还可分到面粉票,糖票,盐票,布票,棉花票,豆油票。此外,还会给每户极其珍贵的煤油票(又叫洋油),由于不准私人养鸡、养鱼、养猪,所有肉、蛋也要凭票购买,有的按户,有的按人头。但那时过年想吃到好的食品是很难很难的,什么饼干、糖果都是难见之物品。招待客人的香烟、湖子酒、瓜子、花生是很少的,小孩子们都不感兴趣,只对糖块儿情有独钟,那时的糖块儿大多是糖球,家家只舍得买一点儿,我们家的孩子多,家里也买了糖果,但都得藏起来,等到过年那天才能吃上,你说孩子们能不盼望过年吗?这“年货”还包括蒸些糯米粑子,是用桐树叶子包的,这是母亲的事儿了,除此之外,母亲还有件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新鞋子,这一点几乎成了铁的定律,即使是有困难的家庭母亲也要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或者拆旧翻新,或者漂染改色,总之要让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穿得焕然一新。我们家里能够享受穿新衣服的待遇,那就是我的哥哥,他年年穿新衣服,我是年年穿他的改装衣服。直到我17岁那一年去当兵,高兴地里里外外换上全新的军装,才算改变我穿旧衣服的历史。我们穿的鞋子都是母亲用旧布一块一块拼做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一点儿的可以给孩子买一双胶皮靰鞡,囊中羞涩的就由母亲动手做鞋,巧手的母亲做出来的鞋子比胶皮靰鞡还好看呢!对女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儿还有一件,穿上一件花衣服。我的大妹子就只有这点奖赏。对着镜子照呀照呀别提多美了。因为我穿的旧衣服是不能再改了。男孩子在年前还有一件大事情,就是都得理发,那时根本不知道还有发型之说,只知道理发就是把头发剃短,叫平头。因为正月不许剃头的。等到二月二才可以剃头,那时剃头叫剃光头。

  到了除夕之夜,没有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听,为了坚持守岁,来年平平安安,到12点,放鞭炮,接财神,一家人围坐在火桶里烤火,一边嗑瓜子,吃花生一边轮番讲笑话,笑声不断。我们那个冲子里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全冲的人在冲中堂屋烧一堆大木火,大家都到这里来烤火。有的从家里拿来糯米粑子,红薯之类的生食品放到火中烤着吃。时间太久了,有的人就在火堆傍边睡觉了。天色开始蒙蒙发亮,家家户户要开财门拿财了,我们这些孩子们开始精神焕发,摸黑到各家各户的门口捡不响的炮仗。然后再把这些炮仗折断,放到一堆,也有放成一圈子,点火一燃放,放出耀眼的光芒,也算一乐吧。后来发生了“”,说是破除迷信,破旧立新,美好的传统春节也被取消了,大年三十和新年初一都要下地劳动,叫抓革命,促生产。不准燃放鞭炮,不准贴对联,不准过年。这样,可真苦了我们这些孩子们。

  大年初一是拜年最兴旺的日子,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家家都为拜年的人准备好烟、糖……、瓜子、茶水。大年初一直到大年初五、六走在乡村道路上到处都是拜年大军,不论谁,不论在哪里遇见都会笑逐颜开地问句“过年好啊!”,“恭喜发财呀”,你会感觉到这是个非常重感情、重友谊的礼仪之邦。那时的拜年纯粹是一种礼节,没有一点儿拉关系、套近乎、谋私利的想法。绝对不会听到有谁到你家拜年,喝过茶、抽过烟之后说:“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情想求你。”绝对没有,拜年就是拜年。我还清楚记得,父亲带着我们兄妹们到外婆家拜年,母亲没有去,我们那个地方那时候比较封建,说是女的要家里看家,只有过了正月十五日以后,才能出去拜年走动。外婆家只有两间房,我们一去就是五、六人,加上姨妈家也是五、六人,外婆家根本住不下,只好借宿。大家几个孩子挤在一张床,非常好玩,也非常热闹。那时候没有红包给,只有父亲给你一毛钱算是压岁钱。

  过年期间最最盼望的就是队里放电影了。男女老少带着自家的板凳:高的、矮的,有坐的,有站的。聚在一起那叫一个热闹啊……总之,这个年过得很高兴、很幸福、很舍不得年这么快就过完了。

  现在过年与过去相比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许许多多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年之程序都悄悄地消失了。比如:穿新衣,登门拜年、挤在一起看电影、对吃的那种渴望……都已被新时代、新生活、高科技取代了。

  过去是盼过年,现在是怕过年。经常听到:“天呀!没两天就要过年啦,这年说来就来了,也太快了!”大年初一,走街串巷的拜年大军不再出现,拜年被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取代了。不过,给领导拜年的人越来越多了,像争头炷香似的争先恐后,早早地给领导拜上,更有甚者由于慌张送礼后竟忘了署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还走错家门。看电影、走亲戚已不是当今过年的主旋律,电脑、电视、麻将、字牌,聚餐搞得人疲惫不堪,一个字,那叫“累”呀!末了来一句“这年总算过完了!”

  我就纳闷儿了,过去生活条件差时过年是快乐的,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为什么过年却成了遭罪了呢?!时代发展,观验变了,思维也变了,传统的东西慢慢地失传了。有的孩子连老家是那里的都不记得了。

  关于春节的文章:过年

  不几天又要过年了,这年来的真勤,就一眨眼的功夫!岁岁年年人不同,回想童年的年,过的真有味道,现在那味道哪去了?苦思冥想,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原来年也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题记

  我不知道人家的童年的年是怎么经历的,但我还是想把我童年的一些记忆描述成文字,就算引不起共鸣,那我就当我自己写了一篇日记,趁现在脑子里还有印象,记录我自己的童年记忆,等老了自己欣赏,也许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煮肉】

  现在日子好了,每年过年每家都会割上几十斤肉,年后来的客人也都吃不了很多,大多都自己吃了。就算不是过年,平时每个家庭也会不断割肉,一家人围在一桌,改善一下生活,特别是为了孩子,长身子,补脑子,谁家也不会舍得自家的孩子受苦。山东这里的风俗兴临近年关每家都会灌点香肠,有钱的多灌点,钱紧的就量少一点,但动不动就十几斤肉的。虽然现在肉贵,可都不怎么在乎!

  但在我的记忆里则不同,特别是我小的时候。

  那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自从进腊月,就每天板着指头算日子,算还有几天就要过年。

  过年盼望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吃到肉。人跟人的人生不同,所以人跟人的经历也会不同,人跟人的感悟也会不同!也许很多与我同龄的人与我没有相同的经历,所以我说的话很多的人也许不信,但的确真实的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姐弟六个,我倒数第二。孩子多,父母拉扯我们也比人家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日子绝对的清苦,能在平时填饱肚子就已经算是很奢侈的事情,别说是吃肉了!每年临近年关,邻居都会煮肉,日子紧的割块方肉,年夜的时候放在院子里敬天神,宽裕一点的那就奢侈一点,买套猪下货放在锅里煮,一年紧吧的日子到年关开开荤。我家则不行,我们姊妹没这待遇。每到邻居煮肉的时候,那香味跟不要命似的在大街小巷里乱窜,我很乖,也很馋,每到这时候,我不喜欢别的玩伴打扰我,我总静静的趴在那家煮肉的大门上贪婪的犒劳着我的鼻子,那香味,不用吃到肉,如果给我几个煎饼,我闻着这香味肯定会多吃好几个。等天快黑了,母亲才会顺着煮肉的香味找到人家的门口,把我强硬的拖回家。

  有一年,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大概父亲每年年关都见我趴在人家大门上那狼狈样发了善心,也不知道父亲平时是怎么积攒下的钱。那年父亲竟然拎回家一套猪下货,还有一付猪骨头。天啊,我呆呆的看着那生肉两眼发直,垂涎欲滴。肉在锅里滚,香味在院子里飘,我在大锅前呆呆的蹲着。眼瞅着锅里翻滚的肉,鼻子贪婪的闻着肉的香味,就等着锅里的肉出锅。

  肉快要出锅的时候,突然有同学在门口喊我的名字。母亲喊着我的乳名说谁在门口喊你呢。我一个激灵,是谁这么讨厌,大概闻到我家煮肉的味道了吧?我蹭地跑出去,把大门关地死死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天到底是谁在我家门口喊我名字。

  父亲问我,你这是干什么?我嘟囔着说:

  “我最讨厌过年煮肉来小孩。”

  父亲无奈的摇摇头,姐姐们都掩着嘴笑我。

  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无奈的笑,是心里内疚,这些年紧吧的日子苦了我们姊妹。姐姐们偷着笑,是姐姐也不愿那时家里来小孩,只不过姐姐们想去关门但怕挨父亲揍,都不敢去,我做了她们不敢做的事。

  等我参加工作了,肉不时的被我搬到饭桌上,越吃越腻,我曾经努力的找寻童年时煮肉的香味,可惜再也没找到过!也不知道是现在的猪靠饲料养大没了绿色的香味?还是我的嗅觉在退化!?

  【拜年】

  大年夜的时候一宿不睡,这叫守夜。

  当夜幕慢慢遮挡天际,我们的兴奋也会更高。年的到来,我们小孩子在外面疯跑一天,体力却丝毫不见减退,吃过晚饭,母亲推着我们姊妹快睡觉,我们趴在被窝里哪会睡的着?还没到最兴奋的时候呢!等零点的钟声敲响,各家各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炒豆子似的急,母亲煮好水饺敬了天神跟灶王神,我们从被窝里爬出来,穿好新衣服【所谓的新衣服只不过是母亲重新洗过,把破掉的窟窿用块新布缝补一下】,等天神跟灶王神吃过了,我们把神仙吃剩的再用开水烫一下,每人平均吃上几个。然后就出发了。

  出发就是去给长辈们拜年,给村里的长辈问声“过年好,”谁家长辈收到晚辈的祝福多,谁家来年肯定会走大运,最主要的代表着这家长辈在村里的人缘好。

  我才不管这么多,我是挨家挨户的拜,那时候小,进了门口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人家,不知道该叫婶还是大娘,该叫大叔还是大爷?只好统统不喊称呼,只管三个字“过年好”。挨家挨户的拜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要到糖。

  临近年关,每家都会备上几斤块糖,买上两盒烟,家里来了拜年的,大人抽烟,小孩子就分糖。这两样东西,就算日子再怎么清苦,都不会吝啬的,只不过分的时候分的多少而已。我都是在家就准备一个大大的塑料袋,给人家问完好,伸手接过大人们给的糖就马上装进自己的塑料袋银行里,全村四百多户,每家我都会去,等天亮了,我全村也串完了,战利品满满的一大塑料袋,我会小心的收藏起来,肯定藏到姐姐弟弟找不到的地方,一直吃到出了正月。当然平时哪个姐姐对我好了,我就会取出我的银行,犒劳姐姐几块。

  当然,挨家挨户的串门问好,也有好多大人不认识我是谁家的孩子。有的大人就问我,你是谁家的孩子。等我抹着鼻涕告诉他们我是谁家的孩子,他们就会逗我,你这孩子,你咋不叫叔?天,我哪知道是喊你大叔还是大爷啊?不过现在村里的长辈我都知道喊啥,大概就是那时候挨家串门都记住喊人家是大叔还是大爷了。

  年龄在增长,年味也在慢慢的变淡,不再守夜,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慢慢变得只给族里的长辈拜年。孩子也大了,有时候拜年的时候我会带上女儿,好让她知道哪个长辈应该见了喊啥,长辈总是夸女儿长得漂亮,嘴甜,夸完就给女儿拿糖,女儿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推挡,说不要,家里有。长辈放下糖,从口袋里掏出压岁钱就给女儿,女儿伸手就接,我立马训斥,女儿低下头一副委屈要哭的样子,这时候,我总会挨到长辈的训斥:“干什么?又不是给你的,这是孩子挣得,你想要我还不给呢!”还说啥,只好让女儿接着吧,女儿高兴了,却欠了人家情,只好等人家的小孩去给我老娘拜年的时候再还给人家呗!

  哎!现在的孩子不喜欢糖了,改喜欢钱了!

  后记: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之后,以为我是在给大家讲故事,一个杜撰的故事。因为这些事情,跟我年龄相仿的都没经历过,更别说现在的八零九龄后。但,不求共鸣,只求自己记录人生!

关于春节的文章3篇相关文章:

1.春节优美散文3篇

2.关于春节的作文3篇

3.春节作文三篇

4.春节作文3篇

5.2016年新年励志文章3篇

66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