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哲理散文>

西藏感悟散文_描写西藏的散文(2)

时间: 学良0 分享

西藏感悟散文:感悟西藏

西藏,一直存在于我的梦想之中。它的遥远、陌生与神秘,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而愈是陌生,愈是神秘,走进它的欲望愈是强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踏上了这块神秘的土地。

飞机从成都飞向拉萨。透过舷窗俯瞰大地,目力所及,竟始终是连绵无际的山的海洋。山顶上笼罩的皑皑白雪,让人联想到它的高度,周身都感到一丝寒冷。2个小时之后,我的双脚终于站在了西藏的土地上。还没来得及体味一下兴奋的心情,呼吸便感到有些困难,想吸烟,可随身带的打火机却无法点燃。西藏以特有的方式提醒我,这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这是世界屋脊,这是地球上除北极、南极之外的第三极。

短短几天的西藏之旅,我的心灵始终被强烈震撼着。这种震撼来自于自然环境的迥异与艰难,更来自于所有藏人对佛的虔诚。这虔诚,对于凡人,已是无以复加;这虔诚,即使佛祖,也会为之动容。

茫茫西藏,佛的影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树上、路旁、江畔、山脊、屋顶,到处都飘动着红、黄、蓝、绿、白五色相间的经幡,上面印满6字真言或各种经文、咒语,随风飘动,仿佛诸神在游移召唤。走在路上,来到湖边,你还会时常看到一堆堆石块垒起的玛尼堆,石块上刻满了造型生动的神像和漂亮的经文,寄托着生者心中的种种企盼和默想。而最让人称奇的是那些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寺庙。在西藏,最美丽宏伟的建筑一定是寺庙,最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一定藏在寺庙。走进布达拉宫,各种佛像千姿百态,珠光宝气,数不胜数,价值连城的饰物令人瞠目结舌,天下财富仿佛尽聚于此。当我来到拉萨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大昭寺时,正赶上僧侣在诵经,殿堂内上百僧侣齐声用训练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诵,巨大的轰鸣像大海的浪涛一样瞬间把我淹没,灵魂仿佛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所吸摄,心中陡然升腾起一种神圣庄严和超然的感觉,久久无法自拔。

在西藏,最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磕长头”了。这些磕长头的人,有的来自西藏各地,有的来自青海、甘肃、四川藏区,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脚下的大地,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爬起、卧下,卧下、爬起,一点点地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城拉萨行进。数千公里的漫漫长途,雨雪风霜的袭击,不断挡在路途之中的高耸入云的雪山和奔腾湍急的河流——这些连正常行走都难以逾越的艰难,他们却要用五体投地的形式来完成,这需要多大的虔诚和毅力?这样的行走,往往需要1年或更多的时间,以至不少人死在了朝圣的路上,而他们死去的时候竟是那样的安详。他们终于功德圆满,摆脱了轮回的桎梏。什么样的力量,能使人忍受如此的艰难困苦,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困惑,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我知道,即使在佛教的创始地印度,佛教也早已衰落了,而在西藏,佛教却依然享有着独尊的崇高地位,有着持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以至有人说:西藏是最后一块“西天净土”。这是为什么?思来想去,我还是把目光投向了雪域高原这独特的地理环境。面对与外界重重阻隔的漫漫群峰,面对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的人口密度,面对“一天度四季,全年备寒装”、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的高原气候,生存的艰难无疑是悬在藏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而越是生存的艰难,越会凝聚起人们心中的纯净,越会对幸福的彼岸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求,越会对佛祖产生格外的虔诚。也许有一天,当现代文明完全改变了藏民的生态,那些藏民还会保持对佛的这份虔诚吗?

在我心底,始终藏着一个难解的结:我希望现代文明之光能照彻西藏,让藏人也尽情享受今生的酣畅;但同时,我也隐隐地希望现代文明远离西藏,保持这里仅有的一份纯净,让这里成为人类心灵的故乡。

矛盾吗?是的,西藏的魅力尽在这矛盾之中。

西藏感悟散文:感受西藏

西藏,一直是心中的圣地,说不上为什么觉得神圣,或者只是因为别人这么说,也就这么想。又或者是那里的雪山让人敬畏,那里的文化感觉神秘,不管怎样,总想着一生总要去那里朝圣一次,才会了无遗憾。终于在7月13日得以成行,而这次的西藏之旅却让我带着一种参与的心情近距离地感受这片净土,体会这里的文化,我相信这是冥冥中的缘分。

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以藏传佛教成为其文化的核心。在这里,佛教不仅是佛堂里的朝拜,而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存在的方式。无论是在寺庙旁,还是在街道边,或者在山路上,都能见到或朝拜,或转着经筒的人。住在大昭寺旁,这种体会尤深。早上6点,天还未亮,已经有了转经的人流。而在晚上12点,还能听见藏民朝拜时两木撞击的声音。无论何时,寺庙旁都不乏磕长头的人群,这样的朝拜方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顶礼膜拜。那样的虔诚,让我深受感染,所以自己也做了一回藏民,全身而伏的膜拜一回。那一刻,真正感觉佛就在心中。这时更能体会为什么西藏有那么多的佛龛,壁画,白塔,经番。这些器具毋宁说是神灵,不如说是教科书和教具,时时提醒人们佛主的存在,让人随时随地修心。在一种虔诚简单的膜拜中,佛教深入到每个藏民的骨髓。

宗教深入藏民生活还表现在它成为治疗的方式之一。在嘎则寺,我们见到该寺的活佛。这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却有着活佛的威严感。在招待我们时,一个藏民带着孩子来找他治病。孩子脚上长了类似疱疹的疮,活佛看了,念念有词,藏民感谢着走了。我并不相信这样的咒语能克制病魔,但有时心的力量给人带来的潜意识至少能减少对病魔的恐惧,也从侧面反映宗教在藏民心中的力量。

藏民日常的行为方式也体现着宗教的意味。在林芝时,几个人推着板车艰难地爬山。开旅游车的司机扎多停了下来,给他们10元钱,坐在旁边的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扎多说他们是到大昭寺朝拜的人,按方向看是从昌都过来,他们一路的朝拜行走是在积累福报,给他们钱自己也会吸收福气。在大昭寺前我也见到几次路人主动给钱给朝拜的人,送者乐意,受者坦然,这让我暗自惊叹宗教的力量。给钱给路人在我们往往是一种居高临下,带有优越感的单方施舍。但在西藏,在藏民间,施舍是相互的给予,一种平等的互换,这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

对自然的尊重是藏民宗教信仰的另一个侧影。藏民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使西藏成为最后一块净土。去纳木错的路上,开车的师傅说西藏有15座神山,每座神山藏民都会当作神灵供奉。而也一直听说这些神山蕴含丰富的矿藏,早有内地人想去开采,但在当地人的反对下屡次受挫。或者有人说这是愚昧,但在我看来这是尊重自然的智慧。多布杰告诉我们,藏民每到一定时候都会向河流扔掷宝石,他们认为向自然索取后,必须予以回馈方能保持平衡,这难道不是我们所缺乏的智慧吗?自以为聪明的我们无节制的索取,造成的生态灾难,或者报应就在2012。所以大昭寺的尼玛师傅说,西藏和佛教是有缘的,西藏这个地区有佛教的慧根,因着这样的慧根藏传佛教才能在此扎下如此的根基

渗入骨髓的信仰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旅游途中,藏民的宗教虔诚不止一次地震撼我的心灵。一个从阿坝过来的小伙子,我们在林芝遇见他时,他和同伴一路已经叩首了300天,他说到达目的地拉萨还要2个月左右,难以想象他们如何熬过一路的艰辛。听扎多说,朝拜的藏民条件好些的会用手扶拖拉机运送衣食等补给品,一般是拖拉机开出20公里,然后在前方等待叩首的人。而一些藏民如果没有充分补给,往往是一路乞讨一路叩首。一些朝圣者甚至没有到达朝圣地就因病故去,如果有人在路上看到朝圣者的遗体,一定要帮他们把牙齿撬下来,带到他们心目中朝拜的圣地,因为牙齿到达代表朝圣者本人到达。

在旅途中,我们还看见一个独腿的朝圣者,我无从知道他来自何处,叩首多少次,但那独腿朝拜的坚毅和坚定的目光震慑着我的心灵,我不能不叹服信仰的力量,但却不由疑惑,这样的信仰是否也是一种执着?如果是,那是否又与佛主教导的放下执着相悖呢?

据尼玛师傅和多布杰介绍,藏传佛教很注重生死观的教育。让人们懂得人自出生开始就面临死亡,而死亡并不是一期的终点,而是另一轮回的开始。前世今生来世是佛教的根基。因着这样的教育,今生的福报是来世为人的起点,所以大多数藏民都很淡定生死。我想藏民也因此大多知道珍惜今生,以求来世。佛教如此的教育不管是否可信,但至少让人懂得惜福,不过度索取。或者藏民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源于此吧。因为他们不愿为了今生透支来世。想想我们自己,有几人不是将子孙后代应该享有的透支用到自己身上呢。

宗教的统治力量在布达拉宫感触尤深。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类似汉族皇帝的宫殿。历代__圆寂后,均在其住所内修建灵塔。这些灵塔堪称奢靡,除六世__仓央嘉措,其余__的灵塔均是黄金铸造,上面镶嵌着绿松石,红宝石等珍贵饰物。从其修建的冬宫布达拉宫和夏宫罗布林卡看,所有__聚集着全西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不靠搜刮,不靠强行纳税,都是藏民们主动捐赠。贫穷的藏民甘愿倾其所有的财富,仅为心中的神圣,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宗教的力量。

布宫的堂皇和藏民的虔诚与甘愿让我深切感受统治内心的力量,内心的臣服让人无所怨言,做事自觉自愿,所以一直相信,藏族是个外表彪悍,内心慈悲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会“坏”,因为心中有佛,相信转世,所以他们做事有忌,心怀慈悲。这与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异曲同工。感叹的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在泱泱中原未能完全如愿,却在西藏以宗教的方式实现了。

西藏,剥去神秘的面纱,展露着佛性的纯净,但愿这样的纯净永存。


看过西藏感悟散文的人还看了:

1.西藏感悟散文

2.关于拉萨的散文

3.布达拉宫散文

4.西藏游记作文

72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