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3篇读书随笔

3篇读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3篇读书随笔

  人美,还是人丑,都要多读书。唯有读书,时光才抹不去你的气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准备的读书随笔,仅供参考!

  读书随笔篇一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美好的书,这部名着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表现了人间善、恶、丑、美的特点。它不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一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民族特点的好书。它讲述了阿拉伯世界一个个美丽曲折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成的,书中的很多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其中我最喜欢《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讲述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年轻人的故事。有一次,他到山里砍柴,无意中发现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乘强盗走后,装了三袋金子回家了。可是由于哥哥的贪心,不但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还暴露了阿里巴巴。强盗们四处寻找阿里巴巴,发誓要复仇。

  有一天,不知内情的阿里巴巴的侄子把打扮商人的强盗头子带到了家中,可是强盗头子又被聪明的女佣发现,她在跳舞助兴将强盗头子杀死。

  《一千零一夜》里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让我明白到:做人要诚实,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应该自己努力争取,也明白了遇到问题时不要紧张、害怕,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读书随笔篇二

  毫不夸张地说,郑渊洁是属于80后的独家记忆。再不了解他的人,也应该知道《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也应该看过国产动画片《舒克与贝塔》《魔方大厦》。在通常的认知范畴中,人们都会把郑渊洁归类为儿童作家。但郑渊洁的长篇小说,是不容错过的。

  《智齿》是郑渊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张力十足。针砭时弊发人深省,语言平淡又不失幽默。看似写劝戒的教条,却充满善意,直抵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吹起一股拂面的清风。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格林童话般的气质,在这个荒诞与喧嚣的时代更能激发我们心灵中的真善美,在落寞的时代给我们普通人更多的温暖与慰藉。

  《智齿》是一部“瞧这作家一家子”和作家创作谈。虽然是虚构的内容,但作家面对创作瓶颈时的煎熬,作家的创作状态,作家的生活经历,无疑都是结合了郑渊洁本人的经历,巧妙地啮合在了情节中。

  谈到创作理念,郑渊洁借梁功辰之口道出:“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受,才是文学的真谛。”是不是似曾相识,刚去世的伟大作家安伯托·艾柯面对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时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智齿》是一部“出版社的那些事儿”。两家出版社竞争中的尔虞我诈,出版社公关作者的种种情形,出版社对作家的包装,对畅销书的营销与宣发,出版社向作者隐瞒印数创收的伎俩,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智齿》是一部“官场现形记”。郑渊洁在描写主人公梁功辰前女友马丽媛的公公,一名被双规的陶副省长时,通过他为马丽媛的哥哥马抗谋求招生办主任一职的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贪官形象。梁功辰的妻子朱宛嘉的父亲朱冬,作为音乐协会理事长,通过权钱交易,非法获取天才音乐家的智齿,马抗谄媚的嘴脸,朱冬圆滑老于世故,恩威并施的手段,都跃然纸上。

  《智齿》是一部口腔科行动指南。普及了智齿在口腔中容易引起其他病变,通常被我们认为是人类进化的残余物。郑渊洁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梁功辰拔出智齿后失去写作能力,道出“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它们在拥有智齿的同时,还拥有连接智齿和大脑的黄金通道”。同时,“从牙齿中缝往任何一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成了本书的题眼。相信大家读完这句话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舌头开始寻找自己是否有智齿。

  《智齿》也是一部怪诞新奇故事集。写火葬场,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得入木三分,针砭时弊,鞭挞毛骨悚然的丧葬界“吃尸”行为,痛斥雁过拔毛连死人钱都被花样榨取的荒诞。写商业创新,郑渊洁指出:“原先是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如今是隔行能登山的时代。隔行最容易登上别人的巅峰。”

  当下跨界吃香,玩过界玩挎刀的商业行为,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郑渊洁写农民工进城,通过小保姆之口,痛快淋漓地批判城里人的虚伪。对堵车的深恶痛绝,也数次出现在小说的关键节点上,可谓痛彻心扉。俯首即是的来源于生活的情节,让这本书更加接地气,更加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世界需要郑渊洁为小朋友带来童话,也需要郑渊洁给大朋友带来黑暗凌冽的成人童话。

  读书随笔篇三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 1941年投入钱穆门下,从师问学长达半个世纪。严耕望一生研究,聚焦在政治制度史与历史人文地理两方面。前期为主的政治制度史研究集中在秦汉至隋唐的中古长时段。在学术大成的晚年岁月里,严耕望先后著成《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与《钱穆宾四先生与我》。1998年,大陆首次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将上述三本小册子合编为《治史三书》。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获得授权,在大陆出版《治史三书》的中文简体字版。前人评俞樾一生拼命著书,后学最受用的还推《古书疑义举例》;严耕望也著作等身,但对初涉史海的学子来说,比起其皇皇巨著来,《治史三书》也许最有启发之功,可以说是最佳治史入门书。除作为最佳史学入门书,《治史三书》的其他价值也值得重视。

  ●作为严耕望学术自传的价值

  在20世纪中国中古史领域,继吕思勉、陈垣、陈寅恪等一代大师后,大陆可举唐长孺与周一良为代表,台湾无疑应以严耕望为领军者。严耕望既已进入中国现代学术谱系,对他的研究自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尤其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的课题之一。胡适曾劝学界朋友“写他们的自传”,以期“保存这许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严耕望没有留下自传,虽提及记有日记或生活日录,据闻也未保存下来。但《治史三书》里,既有《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的专书,也有自道学史历程的专篇,在漫谈治史经验时,严耕望随时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研究者不妨将这些鲜活的叙述视为他的学术自传。林磊编著《严耕望先生编年事辑》(中华书局2015年)时,就充分取资了这些素材,较详赡地勾画出这位史学大家的学术轨迹。

  不仅如此,在《治史三书》里,严耕望对个人学术也自有定位。他自认为:“在学术上,不能算是先生(钱穆)的最主要的传人”,因钱穆之学“从子学出发,研究重心是学术思想史,从而贯通全史”,但学术思想恰是他“最弱的一环”,因此自己的研究“只是先生学术的一个旁支”。这种自我论定是客观而中肯的。

  ●作为现代学术史料的价值

  《治史三书》的诸多回忆颇具史料价值。例如,他回忆内迁之初武汉大学历史系与文学院的课程设置,历史系教师有吴其昌、方壮猷、陈登恪、郭斌佳等著名学者,还算“阵容不很强”的;文学院开课的有文字学家刘赜、文学家苏雪林与美学家朱光潜等名家。严耕望与海内外诸多名家有过疏密不等的学术交往,包括亲炙问学的师长李则纲、钱穆与顾颉刚,求学供职校所的掌门人王世杰、王星拱与傅斯年,史语所先后同事李济、姚从吾、劳幹、全汉昇等。他在自道治学经历时,对这些人物或详或略都有叙及,即便吉光片羽,也足为研究现代学术文化史所取资。

  除亲历的人事,严耕望对20世纪中国史家颇有月旦臧否,既有专书《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也有关于南北二陈与吕思勉的专论。诚如所言,这些评骘虽仅基于其“个人治史之意趣”,却不啻是对现代学术文化史的一家言。作为弟子,严耕望对钱穆堪称实事求是。他逐一列举其师不朽之作,指出都完成在50岁前,而其后述作“多讲录散论之类,视前期诸书远有逊色”。即便对列入不朽的《国史大纲》,一方面推崇其创获与识见,足以追步司马迁而超迈司马光,另一方面也批评其“行文尚欠修饰,或且节段不相连属,仍不脱讲义体裁”。对陈寅恪与陈垣,严耕望也非一味肯定。他对《柳如是别传》的著述体裁与论题价值独持保留意见;对陈垣晚年缺乏史家定力,学术生命“即此而斩”,也有扼腕之叹。至于对其他史家与学人的片断评点,全书也随处可见。他论顾颉刚为盛名所累,与傅斯年一样,“对于近代史学倡导之功甚伟。惟精力瘁于领导,本人述作不免相应较弱”。严耕望评价现代学术史的人与事,其观点只是独得之见,妥当与否另作别论,却无疑值得玩味而不宜轻忽。

  ●作为古今学术名著的评点价值

  严耕望研读与查阅过的古代典籍与今人史著难计其数,《治史三书》提及的就有数百部,随文或有评断,读者不妨以严氏书评视之。

  在古籍方面,严耕望不仅重视历代正史、十通政书、总集类书、地志图经,而且强调佛传道藏、农书本草与金石考古类文献对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对相关典籍的瑕瑜得失时有要言不烦的评判。他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与钦定《嘉庆一统志》:“发现顾氏虽很有才气,但其书内容甚粗疏,错误很多;《一统志》虽是官修的书,成于众之人,但实甚精,往往转胜顾书”,完全是在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中长期考较两书后的心得体会。

  在史料问题上,严耕望躬行“竭泽而渔”原则,主张研究中古史“更要尽可能的把所有关涉这个时期的史料书,全部从头到尾的看一遍”,现存中古书籍有限,这确是行之有效的经验谈。但印刷术普及后,传世史料急速增长,及至明清,要想将存世断代史料从头到尾全看一遍,终一生光阴也绝无可能,研究者自宜调整战略,而不必胶柱鼓瑟。但他强调先研读该断代正史与基本大书的方法,仍是必须力行的不二法门。

  看过“读书随笔”的人还看了:

1.小学教师读书随笔3篇

2.平凡的世界读书随笔3篇

3.生活随笔

4.初中生读书随笔300字

5.呐喊读书随笔3篇

102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