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关于爱心教学随笔(2)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关于爱心教学随笔篇三

  童心是老师的源泉。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可能是在教育上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原因。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意义视为师爱之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的思维,只有儿童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应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陈述,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丑、恶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真诚只能用真诚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铸造。正因为如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告戒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时,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爱心是教师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却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是为了达到某中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情感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热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人格魅力。

  爱心和童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的——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是外校的学生的爱。

  关于教育中的爱心,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颗爱心。教育中真挚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很难与人交往。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对违纪者以必要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

关于爱心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爱心随笔3篇

2.爱与责任教育教学随笔3篇

3.爱的主题教育随笔3篇

4.关爱孩子教师随笔

5.大班品德教育随笔

6.初一班主任教学随笔

7.关爱差生教师随笔

8.八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篇

9.《新教育》读书随笔

10.幼儿园教育随笔

11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