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作文教学随笔

作文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作文教学随笔

  作文如何教?才能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呢?我们来看看语文老师写的作文教学随笔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作文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作文教学随笔篇一

  在中心校教学时,我和学生最爱上的就是作文课,因为就属作文课我们放得广,玩得欢,往往“乐不思返”。作文课上,我和同学们坐在一块谈天说地,一起观察与描写,有时还能搞出几个特色的表演,渐渐地我们都发现一个“天大”的真理:作文原来非常简单!

  说给写开路

  刚开始时,我发现学生的那支笔特别沉重,写作文不知该从何下手,该写什么。索性我们先把笔撇一边,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抻出来说个够。先从有趣的说起吧!谈到有趣,为师的脑子里马上注入了信息,得给同学们讲一讲。于是我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是一年的夏天,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忽然看见菜畦里有一个黄球似的小东西在动,(那时我没戴眼镜,看不清。)感觉是一只小鸡,我马上想到大黑豹对它来说太危险了,立该扯着嗓子冲着前院喊:“大哥,快点,把你们家的小鸡捉走,要不狗会吃它的。”大哥、大嫂连忙过来捉小鸡,可菜畦都翻遍了,哪有小鸡的影子?我明明看见了,怎么?我正在心里低咕,只见一只黄色的獭蛤蟆稳稳地从菜畦里走了出来……我还没有讲完,有的学生就捂起了肚子,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讲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听,还真不少,有的说下雾了,方营说看不清东西,干脆闭起眼睛骑,结果扎进了小沟。齐岩说,早上起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棉鞋,原来小狗叨走了,抱着鞋在外面睡起了大觉……在一番痛快淋漓地讲述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这么多有趣的事都可以在笔下流露。于是我稍做指导,那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便活跃到了纸上。其实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一但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而这个作文前“说”的热身,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后来我们班开设了《心里话课堂》《谈天说地广角》《今天我主持》等一系列有关说的话题,给学生说话一个多方位的训练场,让作文拥有了一个不再枯竭的源泉。

  师多写指路

  有人要问:学生写作文与老师多写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小学生向师性特强,教师的习作语言往往是学生追求、向往的最佳范文,而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往往生动地指引了学生前进的道路,像一盏航灯,老师照到哪里,学生一定会走到哪里。那天,班里的卫生委李金超同学检查完二组的卫生区后,看见小个子刘学拿着在扫帚吃力地在教室前扫地时,他马上接了过来,三下五除二,一大片地被扫得干干净净。于是两人笑笑,到教室上早自习去了。做得那样自然与迅速!我马上拿起笔写成了文章,不用多说,李金超同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精神树立在了同学们的心中。于是大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班集体,后来刘妍妍在作文中写到:五(三)班的那个牌子,断了一只手臂,它在风中不停地哭泣。李杰看见了,登在凳子上,默默地把它修好。你看,它笑了,它在冲着我们五(三)班每个同学甜甜地微笑。是呀,这样的练习岂不一举多得?这样的教育不比空洞地说教要强上万倍?

  观察、表演铺路

  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其他同学静坐等待,时间这样地流逝好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东张西望,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动笔入纸,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能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让学生置处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然后再把学生推到一个写作的高潮。学生们不再为作文苦恼,大家都发现原来作文太有意思了。班里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学生们又无意识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一下子,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了眼前,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加之心灵的投入,成就了一道道风味独俱的佳肴。

  笔记、日记引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我们班有自己的图书箱,借还图书有严格的制度,全是由学生管理。笔记天天记,日记周周写。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做学生会不会看厌、读厌?如果你能看到学生们图文并茂的个人创作,相信你一定会和学生一样深爱上这丰富的个人乐园。在这点上我不想多说,只是觉得无论看书,还是写作,都应永远让学生感到新鲜,永不疲惫。所以在笔记、日记的设计与学生动员上每个教师应多动脑子,让学生永远热爱学习。

  事业让我热爱上了我的学生,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永远带给学生无尽的新鲜与活力,激起他们最大的习作渴望与热情,与学生一路共同成长!

  作文教学随笔篇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作文教学随笔篇三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主要表现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流水账作文。由于现在孩子不喜欢阅读,很多孩子写作时,经常应付,把握不住重难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实物相伴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写植物(花)、喜欢的玩具、水果时,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自己喜欢的实物,参照实物,加之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写作欲望产生,就能顺手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二.课堂实践,活动相伴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教学生喜欢的游戏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十分钟进入活动角色,把刚才的活动跟小伙伴描述一下,接着教师讲解写作的重点,一篇真实的游戏跃然纸上。“我学会了——”也可以采用此法。

  三.双向互动,回忆相伴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如教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件事,等等。教师引导孩子,回忆事情的整个过程。

  四、走出教室,观察相伴

  写景作文,如写你喜欢的季节,就带出孩子,到附近进行观察,一边观察,教师一边引导;写校园、植物(树)之类的更适合。

  五,拓展延伸,阅读相伴

  “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写作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鉴赏,学生就会更能把握住写作重心。

  六、改进指导,激励相伴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

作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八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篇

2.成功教学随笔

3.高考语文教学随笔

4.初中随笔作文10篇

5.生活随笔

6.古诗教学随笔

7.高中政治教学随笔

12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