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窗外的夜雨散文随笔(2)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窗外的夜雨散文随笔篇三

  本来只是想起了一首小诗而已,没想到它在雨里散开成一篇短文了。

  ——题记

  (一)

  李义山确实是该招文人们嫉恨的,一千多年前,是他把一场夜雨所能勾召出来的情感体验与境界表达仅用一首短短的《夜雨寄北》就给终结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场巴山夜雨过后,再也没有哪个文人好意思跟别人讲他在哪里哪里遇到过一场夜雨,然后对着夜色下水晶花般的细密雨脚心情如何如何、想到什么什么了。当然,肯定还是会有过不少文人词客或于酒香灯花里盘桓,或于寒夜贬途中奔命,突逢一场夜雨打在头顶,赶紧束起裙角,卷起裤腿,揽紧包袱,钩着身子,狼狈而逃,逃至到一户人家屋檐下,这才抹抹额头,甩甩袖子,正收拾情绪间,近乎冲动的诗兴随着一阵斜斜的雨线骤然袭来,袭得他手忙脚乱,扯开包袱,问笔索句——半个诗句却突然噎住在喉咙里,他想起早就已经有一首《夜雨寄北》抢在头里了,像一面墙挡在前头,他可不敢就这样一头撞过去!从此,文人词客们对夜雨恨恨不已,准备把它恨到天荒地老。

  是啊,好不容易能邂逅一场有声有色的夜雨呀!夜的宁静、山的旷远、雨的缠绵、人的相思……千思万线,都纠结在了这一夜里,心里的波澜一个接着一个,不作诗实在太浪费了,但是要作诗却又无法逾越古人,这才是千古文人词客们最痛最痛的无奈吧!

  直等到了二十世纪末叶,终于等来了一位名字里有“雨”的散文家,他作了一篇《夜雨诗意》,小心翼翼地把它夹进一本叫做《文化苦旅》的文集里,然后亦惶亦恐地越过千年、伸出双手递给了李义山。

  夜雨的思绪太细,夜雨的雨脚太密,密得再也插不进你的笔尖了。

  另一位索性说了,夜雨不好再写,那就写白天的雨吧。对不起,苏东坡已经有一首《定风波》了:写尽了禅家境界,不落两边,无悲无喜,无色无味,乃是至味。于是文人们又知难而退、不敢对日间的雨置笔了。这才是文人,一个霸道的文人和一群可怜的文人!

  还是要苦苦等到二十世纪。二十世纪初,一位穿着中山装、披着围巾、写着现代新诗的文人,撑着一把伞,行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中,愁眉下展开出一丝相思之苦中自抚自怜的淡淡微笑。很淡,淡到几乎没有。遥遥回望一下脸上早已写满千年沧桑的东坡老人,让东坡老人也不胜感慨:原来人间的真情真爱也可以这般婆娑迷人啊!噢,对了,除了《定风波》外,我自己不是也写过一首《江城子》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两行老泪噙不住落将下来。

  天上落下十滴雨,就有五滴和进了诗人的松烟墨水里;天上落下十滴夜雨,就有九滴打在了诗人的纸笺上。

  (二)

  晚上去书店淘书,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场百分之百的夜雨: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在人家店铺前的房檐下占块地方避雨,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脚尖点地,嘴里喃喃,好生无聊和无助。

  身后小店向路面投出了多余溢出的白色,身前的路灯往下投放着橙色。路灯照得着的地方才能看见雨有多大——弯腰的路灯像洗淋浴用的莲蓬喷头,哗哗的。在雨下到路面变成水面的时候,白和橙两种光和色就调和进水的动态里、相互缠绵了起来。水搅动着光,光激动着水,令人晕眩,令人遐想。

  这柔美的光色出乎意料的浪漫,悠长悠长的浪漫,是丁香加惆怅的浪漫,这种浪漫的尽头处,似乎可以引人窥见到另一种小心翼翼的美:暧昧的美。美得一塌糊涂,美得无法收拾。美到了暧昧的地步,美就沦为一种罪。

  我曾经在哪里被这种类似眼前的美光丽色映照过吗?在夜间酒馆里,用拇指和中指捏着一小半杯葡萄酒细细转动品鉴时也许就会耀动着这种柔光吧,但是,这不是属于我的记忆,我从来不曾去过什么夜间酒馆,不知道其中酒香几何、柔美几何、浪漫几何、暧昧又几何。

  想来还是没去过的好,去了恐怕就要迷醉上了——正如黄昏斜照下,一片开满杂色花儿的原野,多美!你敢去吗?花粉里难道没有毒吗?去了你不怕迷路吗?

  但,一百步没走过,五十步却还是走过的,因为夜间的咖啡屋我倒是曾经去过许多回——屋里时时都会有着夜雨街灯下的美色——有几次人坐在咖啡屋里,窗外路灯的光晕里也刚好夜雨霏霏,只是现在已经不忍心再回顾那段黄粱枕上的日子罢了。

  在那个狭小而又各自独立的小地方里,咖啡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话要在嗓子眼加工到又细又柔、奶声奶气时才能说出口,银匙碰到瓷杯发出再轻微的当当声也是不雅的……和外面马路上雨水的颜色差不多,咖啡屋里的灯光也是橙黄、甚至茶黄的,钢琴曲是雇人现弹的,乐声稍嫌有些奢华,本来小资一点儿我就已经无法消受了,一奢华起来简直是要催我离开一样。

  我很能理解坐在茶色玻璃窗前的这些个男男女女,外面湿漉漉的天地多么沉重啊;仅仅隔着一块茶色玻璃,屋里却如此的干爽轻盈。他们的睫毛下浮漾着美意,琴声和灯色浓浓地熏着,像层薄毯轻轻披在每个人的身上。他们会在这儿无一丝牵挂的全身心滑进幽静的深海里,然后入梦……所以,毫无疑问,这里需要咖啡,需要咖啡来点燃你,让你不至于在这温柔乡里软软地侧身睡去。

  咖啡屋里的光色消失了,马路上的光色还在眼前。雨还在下。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害怕和自责了。这跟突然变成贾宝玉掉进到女儿国里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诗境,没有画意,没有才情,甚至没有那思无邪的脂粉香气,只是在一盆橙黄或茶黄色的迷魂汤里浸着,浸到你软骨为止。天!我不小心闯进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幻域!那种地方是手指纤白、有别墅、且别墅里装饰着钢琴和轿车的绅士们才适合出入的地方,而我不是,我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故乡田地里的黑土。

  我像途中遇雨一样狼狈地逃出来了。

  (三)

  思绪孤独而自卑地踱回到别人的房檐下。蹲下来吧,这样离水面更近。

  一辆人力三轮车碾过积水路面,划出两道水痕,马上消失在了雨点的攻势里。这些蹬着三个轮子风里逆风而来,雨里顶雨而去的异乡来客,他们才是最容易、也最有理由孤独的人:童年的小屋在回望中退去,故乡的土地被从脚底下抽走,亲人的身影被从列车后远方的站台边拖走……只留下他扛着大包小包踏上奔跑的铁板,衣衫褴褛、一脸疲惫、步履踉跄的来到这个陌生的海边小城。以为这座还并不算太尘嚣滚滚的小城总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是留给他的,夜里的万家灯火里,总有一盏灯是他窗前的。可惜,他忘了一点:他乡的夜更冷、他乡的雨更寒。今夜,他像刚刚来到这儿时一样,依然漂泊在夜雨的动荡里。

  他与这里的土地在感情上永远隔着那么一层:隔着三个轱辘一块板。一整天里,舍不得让自己的车轮停下,舍不得让自己的脚跟落地。他从不买件新衣裳,从不买冰棍凉茶,水从口里灌进去,汗从后背淌出来,晶莹的水珠和汗珠都挂在眉毛上,甩甩头,咸咸的液体竟迷住了眼睛……只有拼命地赶路、赶路,才能驱赶翻江倒海而来的孤独。

  想起有一次,我去邮局办点事情就碰上了这样一位异乡来客。他在邮局门口停住,让红色的三轮车待在门口等着,自己穿着红坎肩跑进了营业厅,也顾不上里面的空调有多享受,直奔向其中一个窗口就说他要汇款回家。他似乎并没认识几个字,连汇兑窗口都搞不清楚是哪个。营业员的手指不太热情地比划了个大概,他就朝着后面几个被叫做“那边”的窗口走去。接下来的一切全在意料之中:不懂得要先天汇款单,不晓得这些红色的纸片哪个才是汇款单,不知道汇款单该怎么填写。我当时坐在旁边等候,他就一个劲地问我,不停地用从山村里带来的嘿嘿憨笑来表达他的礼貌和打扰我的歉意。事情办完后,他的双脚又急匆匆跨出大厅,逃离地面,回到他的三轮车的踏板上。

  今夜,他的双脚与这里的土地之间显然又加多了一层隔膜,这层厚厚的水是否会让他的双脚更像不敢稍事停留的浮萍呢?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真正落脚的港口在哪里呢?也许,他只是在体认一点,那就是:此刻,脚下,他乡的路在走,他乡的水在流,而昏黄的路灯光影里,他乡的雨在飘飘洒洒。

  灯光里,密密匝匝的雨花依旧遍地开放,路面积水中的霓虹闪烁,让寂寞愈加寂寞。

  什么时候这雨能停下来,放我回家呢?这样苦等下去,思绪怕又要四处漫无边际地流淌了。

窗外的夜雨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窗外夜雨散文

2.窗外下着雨散文

3.我看李煜散文

4.雨夜散文三篇

5.余秋雨散文 夜雨诗意

6.关于努力的散文

7.关于怀念父亲的散文

8.关于坚守的散文

9.关于捐助的散文

10.雨天的散文大全

窗外的夜雨散文随笔(2)

窗外的夜雨散文随笔篇三 本来只是想起了一首小诗而已,没想到它在雨里散开成一篇短文了。 题记 (一) 李义山确实是该招文人们嫉恨的,一千多年前,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