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区域活动观察,可以在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那区域活动观察都有哪些随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区域活动观察随笔,一起来看看。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篇一:老师帮帮我

  在上午的区域活动中,有一组小朋友选择了橡皮泥。磊磊说:“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金鱼,我想捏金鱼,你教我好吗?”我说:“好。”于是我蹲在她的边上开始教她。这时,坐在磊磊旁边的莫莫小声说:“老师,帮帮我吧”听到这话,我惊讶极了。莫莫平时在班里性格内向,不爱主动与别人说话,而且对什么活动积极都不高,兴趣都不大。有时我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声,要在我反复鼓励下才愿意说个几个字。想到这儿,我觉得应趁这个机会和他多交流,连忙说:“当然可以,你做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莫莫听了很高兴,从橡皮泥的盒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泥搓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搓好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椭圆形。没等我开口问,吗,莫莫就羞涩的一一指着它们告诉我:“老师,这是鱼爸爸,这是鱼妈妈,这是鱼宝宝。”“为什么你这样分呢?” “鱼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的圆形最大最高的;鱼宝宝最小最矮的,我就搓的圆形是最小;鱼妈妈不大也不小,我就搓的圆形不大也不小。” 莫莫说得多好呀,把我平时在数学活动中讲过的比较大小的知识也搬了过来。我称赞她说:“莫莫,今天你真棒。”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个特殊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爱好和闪光点,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胆小,不敢表达出来。而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才敢交流。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性格较内向,不敢大胆交往的幼儿,及时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有自信,交往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篇二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群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交往是多么重要。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较多的交往机会,而我们做的是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机会,并恰当地予以指导.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日常的区域游戏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更好的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投放便于幼儿交往活动的材料

  我们在各区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这些材料是否有利于幼儿的交往活动。例如在美工区,我们设置了一个“我们都来做”的一个区角,即准备了很多的画纸,让幼儿结合教师提供的范例,自己来制作小书。还有生活区的小羊的新毛衣,及语言区的表演活动等等都是有利于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我们还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玩具放在区里,能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分享过程中他们会互相介绍自己的玩具:“我的这个汽车这样一按他就会开动了。”“我可以跟你换的玩吗?”等等的交流。

  二、提供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往往怕孩子互相影响,互相干扰,就要求孩子安安静静的,不要发出声音。可是殊不知这已经压抑了一些孩子。当你仔细倾听,其实他们是在说:“我们一起来做吧。”“你可以帮我个忙吗?”或者“这个应该这样做更好。”等等的幼儿之间的谈话。所以,我们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环境.这就要我们多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多进行商量、讨论。还要鼓励幼儿能和同伴和作完成作品。

  三、引导幼儿选择互补的交往伙伴.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幼儿性格开朗活泼,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所以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间幼儿的互补安排。即有意识地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在这样的互帮互学中,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幼儿就会在同伴的影响下逐渐变得活泼、大胆,渐渐能主动地与人交往。

  四、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

  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位观众的角色。这样会让幼儿更轻松地进行交往。对活动中出现的小矛盾、小纠纷教师不应该马上去介入,应该鼓励幼儿想办法互相解决。最后活动评价讲评时,对一些交往能力提高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篇三:大班区域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新投放的材料,来的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教师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对此,教师们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经常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编辫子”这一案例,我们探索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案例反思

  案例:在生活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立体的娃娃,娃娃有着长长的头发,是准备给孩子们练习编辩子的,可是只有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几个女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再也没有人去了。今天,在我的鼓励下沈芸来给娃娃编辫子了,她给娃娃编了两条辫子后准备要走,我上前看了一下她编的辫子发现长短不一样,于是我问她:“哎呀,这个娃娃的辫子不一样长,娃娃有点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呀?沈芸抿了抿小嘴,显然,她被这个问题难倒了。“是拉过的,拉了就变长了”马上有人应答。“我没有拉啊,一拉会断掉的”沈芸说。我接话道:“这样吧,明天如果有人去编辫子的话,就请你去找找这是什么原因,好吗?”第二天,沈芸和宛钱丽同开始给娃娃编辫子,她们一个编得紧,一个编得比较松,编好以后,她们发现编得松辫子就显得长,编得紧,辫子就显得短,当她们发现这个秘密之后,马上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问:“娃娃的辫子长短老是不一样,除了这个原因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给娃娃编辫子,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因为娃娃的头发是用皱纸做的,所以如果编的时候把“头发”拉得重一点,辫子就会显得长,如果小心一点不用力拉“头发”,轻轻地编辫子,辫子就会显得短一点。他们在编辫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皱纸是有弹性的,稍稍用力它会变长,但也不能太用力,因为皱纸也是容易断的。

  分析: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新投放的材料,来的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教师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对此,教师们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经常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编辫子”这一案例,我们探索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一般讲,教师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在这种情形下,频繁地更换材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如果材料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话,正确的处理策略有两种: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高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幼儿的注意。二是像案例中我们所采取的方法,由材料的玩法引导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上。这样,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相关文章

1.中班区域活动随笔

2.大班区域活动随笔

3.中班区域活动图书区随笔

4.大班亮眼看世界活动随笔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

区域活动观察,可以在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那区域活动观察都有哪些随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区域活动观察随笔,一起来看看。 区域活动观察随笔篇一:老师帮帮我 在上午的区域活动中,有一组小朋友选择了橡皮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