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时间: 晓红1066 分享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作为一名老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上,要采取如何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希望您喜欢!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篇一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会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用随笔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随笔伴我一路走来,发我深省,催我上进。

  在给一二年级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一些外来的因素所干扰。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充分的认识上去,仔细观察小学生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的找出成因,研究商讨帮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方法,并把理论付诸与行动,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吧, 因为好习惯会成就孩子的一生我会尽力去做,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通过管束、训导和陶冶,使儿童逐步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既重视过程评价,又重视全程评价,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儿童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帮助孩子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把品德与生活课与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篇二

  这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我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缺少主体参与。本学期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品德与生活教学,我制定了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篇三

  回想起来,我担任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已经有4年了。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这门学科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有时间,我就把这些感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有空时翻来看看,这对我的教学非常有指导意义。

  当我手捧着这本《品德与生活》教材时,一种新鲜的以图寓意,以图导行的编排方式吸引着我的视线,当我倾听着专家的精辟讲座时,一种全新的理念充盈着我的头脑,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其基本理念等诸多问题一直在心头回绕。在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用教学随笔的形式记下了每一次创新的成功经验,每一次失败的深刻教训。可以说,教学随笔伴我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一路走来,它发我深省,催我上进。

  一.整合内容 ,突破难关

  在教《我和同学交朋友》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共栽一棵朋友树”,要求学生把自己和好朋友的名字写在朋友树上,由于儿童刚入学不久,拼音尚未学完,不能拼写,汉字也不会写,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不如把结识新同学和共栽朋友树这两个环节合并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找朋友》的乐曲中主动下座位结识同学,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并请好朋友互相帮忙把他的姓名写在自己的书上,这样的设计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儿童在相互签名中接近了距离,同时也在体验着朋友之间就应互相帮助的道理。于是我在课后随笔中这样写道: 本课我试着把结识新同学和共栽朋友树整合起来,既突破了学生不会写好朋友姓名的难关,又让儿童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彼此间沟通,课堂氛围很是活跃,学生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主动结识着朋友,极其认真地为朋友签名,连我也融到了这个活动中,本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根据需要,是完全可以打破教学环节的顺序,合理地进行调节和整合的,这一启示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增加内容 ,拓展延伸。

  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去揣摩他们的心理从而正确引导。一年级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他们大多认为哪位教师批评我,那么这位教师就不好,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我爱教师》一课时,我增加了一版块“老师的批评也是爱”我特意创设了一位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他的情景,并反问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说老师好,可现在我这样的严历,你们还认为我好吗?”,那位受批评的孩子坚定的说:“我还觉得你好,因为你说我是为我好。”那位孩子仿佛成人话的话语一直在我耳畔回荡,课下我迫不及待的写下了这样的教学随笔:

  我觉得本课最让我满意的就是“老师的批评也是爱”这一环节的设计,它让儿童对师爱的内涵有了更宽泛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想,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努力的从儿童生活中挖掘各种资源,只有源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其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感悟。

  这一教学随笔,一直提醒着我把教材作为一种范例,在教学中努力的超越教材,丰富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是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在讲《中秋节》一课时,我安排了一节“中秋节真快乐”活动课,在活动中,有的同学回味着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明月的其乐融融的情节,有的同学背起了《中秋节》的儿歌,有的同学讲起了中秋节的传说,有的同学唱起了《爷爷教我打月饼》的歌曲,师生都沉浸在中秋节的快乐中??

  三.亲身体验,及时反思。

  《我爱五星红旗》一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是中国人,中国首都“等概念较为抽象,为了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也曾努力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如让学生从地图中观察中国的位置,从硬币上观察国徽的样子,通过《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但我感觉这些资源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在课堂随笔中还记下了这样的遗憾: 本课的教学效果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显得很是失色。如果能多搜集一些有关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能找到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录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那将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记住:亲身体验是比百般说明有效千百倍的教育形式,这句我总结出来的格言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使明天的教育少一份遗憾,多一份辉煌,我将用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昨日成功和失败的总结和反思,让教学随笔伴我一路前行!

  我要真正潜心研究,争取在这门学科上有所突破。

328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