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参观淄博市陶瓷馆游记随笔

参观淄博市陶瓷馆游记随笔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参观淄博市陶瓷馆游记随笔

  淄博的市内有一个中国陶瓷馆,很多朋友参观后都有感而发,下面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淄博陶艺和三喜》随笔吧!

  原标题:淄博陶艺和三喜

  首届“海河杯”全国文学大奖赛终于落下帷幕,颁奖会定于金秋十月下旬,地点淄博。我的散文《做一回疯子》入围优秀作品,能否进入前三名,以及现场公布获奖等次,于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淄博,这个因齐文化发祥地而名扬四海的城市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决定走一趟,一睹淄博芳容。

  计划内,我如期到达。次日报到后,有半天时间可自由支配,我决定去参观淄博市陶瓷馆。

  想像中的北方,深秋这个季节,应该比南方冷,且多风。当我走出酒店向公交车站牌迈步时,感觉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感觉不到北方的丝毫秋风。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心里乐开了花。

  坐了几站公交车,到达目的地。

  淄博市陶瓷馆位于市中心文化广场。放眼望去,开阔的草坪,中央有一条几米宽迂回的人行道,地面由镂空的地砖镶嵌。人行道引导着游人直达广场标志性建筑“火焰”。“火焰”由红色螺旋上升的围边呵护着。

  走进“火焰”,我驻足臆想,设计的初衷应该是寓意淄博市“蒸蒸日上”发展吧!

  穿过草坪,陶瓷馆两侧石板地段有不少市民休闲玩耍。抽陀螺的,鞭子挥得“啪啪啪”直响。带孙子晒太阳的退休簇,三五成群嘻哈着。打羽毛球的,挥舞着球拍专注着。这里的一切,毫无雕琢,随意而自然。此情此景,别样美好,令人心情无比愉悦。

  淄博市陶瓷馆远望就像一个火车头,台阶两侧耸立着两个高大的蓝色陶瓷花瓶,瓶身雕龙画凤,煞是好看。信步走上圆形门头的“中国陶瓷馆”,感觉齐文化扑鼻而来。意外的是,作为中国陶瓷五大产区之一的淄博市陶瓷馆,只需出示身份证免费参观,我感觉一喜。

  那天我是第一个到陶瓷馆参观的游人。馆里的工作人员特别热情,把陶瓷馆的布局给我作了简要介绍:“陶瓷馆里敞开式园林风格的陶艺展示区面积有1500平方米,观众可与展品零距离接触,走进陶艺,与展品融于和谐气氛中。”按照工作人员提醒,我步入展厅。

  一层展厅主要展出了大型陶艺组雕《陶魂》《中华九鼎》《游园》《牧歌》,微雕《清明上河图》,砖雕壁画《齐人蹴鞠图》等陶艺作品。是陶艺家利用泥的可塑与机理通过各种成型方法,让泥土、水与火交融和升华,创作出了独特陶艺表现形式和风韵魅力的艺术作品。其中微雕《清明上河图》,通过放大镜,静下心,眯上一只眼,宁神静气,才能领略她的风采。大型组雕《陶魂》,展示了整个陶艺从取土、辗土、运土、揉土、团土、粗成形、细加工、批出、搬运、出售、市场论价、买家挑选、售后喜悦、买冰糖葫芦、观戏,到陶艺人庆酒。其中人物形态各异,形象生动,把古齐陶艺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感觉不仅置身其中,并在情感上与陶艺作品产生了共鸣。

  来到二楼展厅,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地对我说“我们有个镇馆之宝,你找找。”于是我思忖“宝”一定在正厅,正厅看上去金碧辉煌。我挨着正厅里的瓷器一个一个看。

  有英、美、日、韩赠送的各种彩陶瓷碗、盘,色泽艳丽,仿生陶品自然逼真。古代人物彩色陶瓷神态各异,衣饰精雕细刻,人物个性突出,真可谓千姿百态。各种花瓶雕龙画凤,美伦美幻。集人物与寓意一体的现代陶艺如“摇篮” “一家亲” “相依” “韵律” “呵护” “小憩” “同心方柱” “武之灵” “和谐” “母与子”精巧绝伦,让人回味无穷。正厅最后有两尊高大陶艺,一尊名“坐佛”,另一尊名“佛头”,但都没有标明制作年份,我反复斟酌,镇馆之宝,应该是“坐佛”。于是我兴匆匆去告诉工作人员说“您好!我找到你们的镇馆之宝了。”我把手机上的“坐佛”指给他说“这个肯定是了,只是为什么没有制作年份啊?”工作人员笑着说“您是怎么确定的?” 我说“一是在正厅,二是坐佛,难到不是?”工作人员说 “您抬头看后墙”,我放眼望去,偌大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横幅就在那里。原来正厅是当代陶瓷。

  “旁边看了没?”

  “没看”

  “这就对了,粗心大意了,走!我带你看去。”

  我感觉二喜。跟在他身后,步入左侧的陶艺馆。

  一尊玻璃罩着的金色发亮的莲花瓶迅速映入眼帘,我被吸引靠近读释:“青釉莲花尊(北朝439-581-高59厘米)”。

  此尊1982年6月出土于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东的一座北朝墓葬。细观莲花瓶:保存完好,形体硕大,圈足底,全器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通体施弦纹,粗绳纹,宝相纹,莲花瓣纹,尽显华丽精美,耀人眼目。说她是镇馆之宝,当之无愧。

  接下来,工作人员指着出土的 “北沈马西周古窰”和“中华第一窰”让我看。“北沈马西周古窰”是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和淄博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淄川区的马商周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窰灶,距今3000年历史,其形如磨盘状,有五个楔形通风孔,中间有圆孔。“中华第一窰”是2000年在淄博张家店房镇乡彭家村西后李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其窰灶顶部不全,但可看出结构简单:形体略小,有两个相邻的圆形通风孔,一个稍大一点的半圆形通风孔,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窰灶,距今8000年,故有“中华第一窰”之称。

  我感觉三喜,因为工作人员让我看到了古窰灶虽粗鄙,但令人惊叹,这么简陋的土灶,居然能制作出如此般精美的陶器!

  离开陶瓷馆已是正午十分。淄博市陶瓷馆是齐文化缩影之一,其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以及那份对陶瓷文化的呵护让我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文/ 姚筱红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89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