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有关旅游景点的随笔:小珠山游记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编者按:作者通过去小珠山的经历,描述了所见之景,所思所想,细腻富有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珠山游记。

  来岛城近四年,好多地方也没闲心情去逛逛,就是最距离近的珠山也没去过。去大珠山时是为了拍照取景,怀揣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去的,无甚感想,不过没带尽兴之意去,自然也谈不上扫兴而归。近来琐事一扫,择日不如撞日地游了小珠山,虽然天气阴冷,算不上云淡天高,但所幸心中无事,又独身一人,可以信马由缰,乐得轻松自在,有所见有所思,特记之。

  早上八点多钟起床,两个饼、一碗粥入肚,浑身暖意也足以抵抗深秋寒意。坐几站公交车,大概十点左右到达中转站山东科技大学。到一个城市,喜欢去其中的学校转转,青岛的著名学校,还剩“山科”没有去过,因而作为一站来游览。步入校园,突然想到一则自创的冷笑话,问“石油大学和山科,哪个校园更大些”,答案是“山科”,因为“山科大”。不过“山科”校园确实大,每个学院都有一幢属于自己的教学楼,无心地乱逛,首先进入地是化学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的楼,因为不了解这两门学问,楼内人迹也少,偶尔看到几个学生和搬运工具的工人,加之扑鼻而来的缕缕化学药剂的味道,就没有久待。不过,楼内陈列着一些“大牛”教授和世界级专家讲座的宣传海报很是抢眼,想来这两个院也算“大院”。出得楼来,又穿了几个教学楼,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楼内有自动售货机,卖饮料零食之类,投钱买了一瓶优酸乳,没想到的是饮料竟然是热的,真是人性化服务!不知不觉到了逸夫文理教学楼,这才想到,山科有文法学院,既是文科生,也当去瞻仰瞻仰。无心再游览,就去找文法学院的教学楼。徘徊其间,水榭楼阁、广场牌坊倒是齐全,过木桥,穿柳林,左顾右盼,也没有找到文法学院。

  转眼已至正午,担心误了行程,匆匆找了小店吃了饭,不经意间看见有一家卖驴肉火烧的,称是正宗河间驴肉火烧,以前听郭德纲相声,经常有“赚钱了买保定驴肉火烧”这样的桥段,不由得又贪嘴买了个。“火烧”极窄,较长,外观像夹了馅的面鱼。但驴肉竟像加工肉的味道,也没有加驴肉老汤,没有尝出滋味便吃完了又是一大遗憾。“火烧”价值七个大洋,实在大失所望。坐车至柳花泊转车,几站便到了小珠山。时值农历九月,青岛这边的天却格外冷,又加之是工作日,眼望周围,几无人迹,树木上挂着受寒气熏染绿得发白叶子,映衬着裸露着黄褐色岩石的山体,让人不寒而栗。由于是淡季,票价十分便宜,买了票,信步游走,这便进了小珠山。

  举头望山,树木葱茏,老叶苍苍,偶尔也闪出几根枯枝,木石交错,熹微的日光穿过,落在废弃的带着斑斑锈迹的小门楼上。沿台阶登高而上,打算入密林探个究竟,谁知撞上一块歪歪斜斜的牌子,上写“游人止步”,也就无奈返回。由原路前行,便见一白石桥,看指示牌,其名叫“金水桥”,桥两边各有一排狮子,一排十三只,一排十四只,大概寓意“一生一世一双人”,据说牵手走过的情侣可以一生一世,这日子少有青年男女来,周围我见得多是来健身的老奶奶。独步而过,“一三一四”的谐音却总让我想到“一僧一道”。再向前,过粮库桥,见有“青年林”、“教师林”等标牌,想到前面还有一处“学生林”,想是前后呼应,好像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山林对面是淙淙活水,由于风声较大,没有听到水流声,流水汇入一水池中,这就是“聚缘池”了。虽是活水,但染着绿苔,又有油腻之感,加之旁边“灵聚池”的“传说”——无非说一书生与一小姐青梅竹马,书生进京赶考,小姐被恶霸骚扰至死不从上感动天,书生中举归来终成眷属,倒也俗了,需要史太君来破破“陈腐旧套”。

  过了“聚缘池”,又往前行,便见一岔路,一路到“狐仙洞”,一路到“菩提寺”,这两处是大景点了。径直沿台阶向狐仙洞走去,这一处较陡,台阶两侧有铁链辅助。不见仙洞,先闻到香气融融,这香气自然是香火气,待登到大狐仙洞,有两位阿姨在烧香礼拜。由于是游览淡季,洞口连受香火钱的人都没有,我见两人拜完离开,想谈谈这狐仙是何方神圣,朝洞中走去。进入洞中,香火味更浓了,有香案、跪垫儿之类的东西。绕过香案,前方还有路,只是极黑,有些阴森恐怖之感,不得不开启手机灯光壮胆。之间一极宽极大的案板挡住了去路,案板山摆满了瓜果供奉。再看上供的神祇竟是两尊,黑暗中看不清全貌,都披着斗篷,不由得让人想到,这是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不见狐仙,暗自惊奇,出得洞来,读了指示牌上“狐仙洞”的传说,方知这是“大狐仙洞”,不远处还有“小狐仙洞”。有从山路而上,但见满地香头,又有一洞,这就是小狐仙洞。与大洞不同,小洞被铁锁门封了洞口,想必“淡季”狐仙闭关也不想被人打扰。但见洞口地上除了燃尽的香头,还排着两个“红星二锅头”的酒瓶子和几个吃剩的鸡架子,想是狐仙显灵?隔铁门向里望,只见供奉的也是两尊披斗篷的神像,与大狐仙洞无异。我很奇怪,为什么狐仙洞供奉的是土地呢?直至离开也未想明白,直到写这篇文章时,回忆自己在引导牌处看到的关于“狐仙洞”的故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洞形如房屋,人们盛传其中有狐仙居住,狐仙也常常帮助穷人,在当时极负盛誉。一日,村民被狐仙托梦告知,有土地要迁来,自己要搬家了,接着几天大雾,据说是掩护狐仙搬家。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狐仙洞供的是土地神了。

  出了狐仙洞,原路返回,直奔菩提寺而去。未到寺前,但见远处建筑碧瓦琉璃,色彩斑斓,与一路上见得破败苍凉的景色不同,又见寺前有一未完工的宝塔,虽未建成,但也古朴。这菩提寺就是此行的压轴景点了。走近前来,见四周建筑果然宏伟,先映入眼的是一大牌坊,匾额下迎客的是四尊石刻白象,走过牌坊,左右两排排开四个石柱,分别刻《观音心经》与《大悲咒》。再往前去,相对有两个个亭子,亭中有驮碑的赑屃。先看一边亭子,碑上写了感谢一系列公司,一连串的人,像是公德碑,不甚了了。另一侧碑文则写了“菩提寺”修建始末:青岛地界古来就有“东崂西珠,东道西佛”之说,汉代时珠山是佛教讲禅的地方,明代时修建了白云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直至本世纪仍未被修复。零六年十一月,天气异常,青岛其他地区暖热,唯有这里天高气爽,借这个由头,大家认为此地是圣地,由当时的名僧明哲法师牵头,遂重修白云寺,更名为菩提寺。

  观完碑文,但见正前方是两尊石狮子,中间是寺门,高悬匾额,上写“灵珠山菩提寺”,两边柱子上是一副对联:恭禅礼佛菩提寺,祈福问道灵珠山。进入寺中,先是有左右偏殿。一边偏殿,匾额上写伽蓝殿,我不知“伽蓝”的意思,进得殿去,里面供奉的竟是读春秋的关帝,左右是持青龙刀的周仓、佩剑在侧的关平。不同的是,关平一手握剑柄,另一手竟握着钱袋子,想必是关公被封了武财神所致。至于伽蓝殿为何供关帝,至今参悟不透。另一殿是地藏菩萨处,供奉的是坐莲台的地藏王菩萨像,菩萨左手边是一个小沙弥,右手边是一儒者打扮的老者。此时离大殿近了,佛乐声清晰可闻,袅袅动听。正殿是天王殿,殿内正中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竟仅仅位列两厢。再往后去,弥勒佛背后,是一尊威风凛凛的韦陀像,韦陀杵杵在地上。以前听人说,佛寺本来有招待天下云游僧人的义务,云游僧一来,先看看这韦陀杵的方向,若是杵高举过头顶,这寺便是有大香火钱的寺庙,可以让云游僧免费吃住三天;若是杵平端在手中,则只能让云游僧免费吃住一天;此处韦陀杵杵在地上,则预示,本寺庙小钱少,不招待云游僧。若是这个规矩保留,看来菩提寺也是无力招待僧人了,不过,现在也没了云游僧人。

  出了天王殿,正中又有一殿高高在上,隐约看匾额上写的是“昆虚殿”,便继续前行,这次左右两厢所供的是“弥陀佛”与“药师琉璃光佛”,这两位听名字便是尊佛,可见离“大道”不远了。大步向前,见大殿外竖着两个大布告栏,写满了某某单位和某某某一家这样的字眼,原来,这座小庙的筹建资金中有各个香主的捐赠。再往前,横着三四个宣传牌,上面写了某某某捐款壹佰万,某某某家庭捐款陆万,看来“东崂西珠,东道西佛”不假,珠山脚下多是信佛之人。近上前,看这正殿写得正是“昆虚殿”,心中好不奇怪,“昆虚”两字倒像道家名字。步入大殿,正中三尊佛像,正中叫什么“昆虚遮那佛”,看来就是如来佛祖,因为“遮那佛”左文殊,右普贤,分乘青狮、白象。但如来佛祖为何叫“昆虚遮那佛”呢?后来我查了查资料,发现佛教没有“昆虚”二字,只有“昆卢遮那佛”但“昆卢”也没听说过,再查,发现原来那两个字是“毗芦”,资料中说,不明就里之人经常将“毗芦”认作“昆虚”,不知是这佛寺干脆将错就错,还是我真是“不明就里”之人。三尊佛像两列,我数了数共有十九个神佛,有“帝释天”、“大梵天”、“东岳大帝”、“紫薇大帝”之类,俱是金身,我又发现文殊、普贤与那“毗芦遮那佛”则是木雕身,不知是没修缮完成还是另有深意。三尊佛身后,主神是海岛菩萨,也是金像,于海面莲台之上,菩萨身旁是诸天众神像,皆乘风破浪而来,必是保佑出海之人了。

  出了正殿,是藏经楼,但门以上锁,那锁看起来饱经风霜。旁边是供众僧起居生活的禅房,刚想入内,但见又有一块牌子,上写“生活区域,游客止步”。本想着能见见僧人,但也进不去,远远看,能看到几个干活的农户。本来觉得这菩提寺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有碑文、偏殿、正殿、禅房,是个好地方。但又见经楼大锁,禅房谢客,不见半个僧人影子,想是天冷挣不到香火钱,一股遗憾之感又油然而生,准备从后门穿过打道回府。顺着曲折小路又走几步,现出了一幢白色建筑,圆屋尖顶,像教科书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只是金色换成了白色。我走到建筑前,看小木门也是锁着的,门上贴着对联,大概是“功德圆满归天去,来世有缘度众生”,这记不清了。抬头看,才知,原来是那位牵头造寺的明哲禅师的舍利塔,寺院犹在,斯人已逝,倒又有些苍凉。此时,阴蒙蒙的天滴了几滴雨,担心雨越下越大,便穿了菩提寺后面的竹林,这就出了灵珠寺。

  后记

  天渐渐暗了,原路折返,结束了这趟“遗憾”大于“赏心悦目”的旅程。你可能就问了,这明明是一趟“无功而返”的经历,为何要记呢?一则是闲得无聊,权当打发时间。二来,你看,我闻景之名来游览,但“观景不如听景”,多的是遗憾,这跟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吗?怀着满满的热情来到这世界,但往往会存留一些遗憾,同时,生活是“俗”的,并没那么“雅”。看到这里,你可能开始责备我文章基调的悲观了。但还没完呢,我是心中无事而来,虽没见美景,但心里也没有厌恶,再之,生活中本没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平淡才组成了我们真实的世界。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平平淡淡才是真”,理正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啊,此次小珠山之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岂不正好?

  作者:袁梦柯

  公众号:梦柯笔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402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