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摘要: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动过程。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彼此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产生友爱互助、欢乐、依恋之情,满足其归属与安全的需要。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浅析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

  [摘要]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但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产生种种人际关系上的矛盾。高校学生宿舍应该是大学生们相处最多的空间,高校学生宿舍内部及宿舍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问题的一般现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后果以及改善对策。

  [关键词]人际关系;矛盾;高校学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们相处最多的空间,是他们思想碰撞、情绪交流的场所,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载体;但是高校学生宿舍内部和宿舍之间的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问题的一般现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后果以及高校宿舍矛盾的改善对策。

  一、研究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问题的必要性

  研究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是避免恶性事件的基础保障,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第一,避免恶性事件的基础保障:近年来,诸如“马加爵伤人案” 等高校学生自伤、伤人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大多数刨根问底归咎于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上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因此,研究高校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矛盾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对于预防、解决和善后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保障高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角度也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矛盾问题。

  第二,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笔者工作和调查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好的学生宿舍发生人际关系矛盾一般很少,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的宿舍发生人际关系矛盾一般较多;而发生矛盾较多的学生宿舍其成员学习成绩比发生矛盾较少的学生宿舍其成员学习成绩要差,也就是说宿舍学习风气和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类似反比的关系,那么很好地改善宿舍人际交往的矛盾,自然有助于营建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除教室外又一集体活动较多的场所,宿舍风气和宿舍文化成为校园风气和校园文化的发源地和创新源,因此宿舍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主要阵地,要营建良好的校园思想和文化氛围,首先要确保良好的宿舍思想和文化氛围,要保证宿舍氛围的良好,就要尽力避免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发生和发展。

  第四,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我国中共十七大上和谐仍然是关键词之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议题,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输送人才的枢纽站,和谐校园的构建也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而高校学生宿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研究和改善高校宿舍矛盾,就成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小矛盾没有了,大矛盾就没有了;小环境和谐了,大环境就和谐了。

  二、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一般现状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的《矛盾论》中指出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和发展的矛盾自然也是客观普遍存在。同样,矛盾的另一大特性是其特殊性,也就是说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不同的特点使其区别于别的事物;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女生宿舍成员闹矛盾多见,男生宿舍成员闹矛盾后果多严重;矛盾起因多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多数宿舍矛盾由小事件演变而来;当矛盾一旦激化学生多难以理智冷静地处理,而事后又多后悔后怕;等等。

  三、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原因

  第一、高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古语有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居”,差异太大或者太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必然会引起这样那样的摩擦和矛盾。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细节等方面。其中,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个体消费观念的不同,消费的不同及其容易引发学生们的面子问题,成为宿舍矛盾的潜在引发点;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导致学生们没有共同话题,“话不投机半句多”;生活习惯和细节的不同大多是矛盾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中尤以作息时间的不同最为突出,其他诸如打水、打扫卫生、物品归置等等一些细小常见的事物也能成为导火索。

  第二、缺乏沟通:当学生们因为或大或小的事情产生分歧时,往往不能够很好的疏导沟通、及时地商榷解决,问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时,便以大矛盾的形式出现。

  第三、高校基础设施欠缺:首先表现在宿舍空间有限,一般学生宿舍以四个成员左右为宜,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加上现在住房用地紧张,很多高校的学生宿舍都是八个成员甚至更多,宿舍成员一多,各类人际关系矛盾产生的可能也就越多;同时,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住宿休息的场所,没有好的宿舍硬件条件,宿舍成员很难有好的心情基础,也就为宿舍矛盾打下环境基础;另外,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功能改制为后勤实体管理的物业服务功能,学生由原来的被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被服务,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其所受的约束力减弱,学生的行为自主空间加大,矛盾冲突空间也就相应加大。

  第四、时代新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元素融入了大学生活,也融入了宿舍矛盾这个问题中。例如,随着通信和计算机的发展,使宿舍网络开始普及,是否沉迷网络、何时上网、上网内容等等分歧自然引发新的矛盾;而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性解放的思想和同性恋的现象也开始在高校校园弥漫,学生宿舍作为休息的场所很容易成为性活动的场所,性的私密性和宿舍的公用性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第五、其他矛盾的连带效应:大学生在同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活动,在其他方面的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回到同一个宿舍或同一栋宿舍楼,难免会产生连带效应,就宿舍的生活引发新的矛盾。

  四、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后果

  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和后果:第一,正面冲突:包括吵架、打架、斗殴、伤害对方身体,甚至拉来双方亲朋好友加入,这种类型影响及其恶劣,很容易使矛盾升级化、扩大化、白热化;多出现在男生宿舍,但近年来女生宿舍也常出现。第二,损害对方财物:可以表现为偷盗或损害对方宿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乃至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多为女生所采用。第三,诋毁、排斥对方:通过其他交际渠道散播对方的不利言谈,贬低对方形象;或者拉拢宿舍其他成员,达成“统一战线”,共同在宿舍乃至其他生活、学习场所排斥对方;女生多见。第四,采取“冷战”形式:表现为矛盾双方断绝一切往来,不说话、不接触,并且在其他场合和空间也形同陌路;多为女生所采用。第五,逃避矛盾对方:表现为凡是对方出现的场合尽量不出现,凡是对方参与的事情不参加,凡是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不理会等等;女生多见。

  五、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矛盾问题的改善对策

  第一,切实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建立更加完善的以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德育为主的教育体系。十七大会议上,我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我们在对待高校学生宿舍矛盾的问题上,就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德育为先。一要防患未然,加强教育;在大学新生入学时起就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海报等渠道引导大学生们学会包容、理解他人,树立宿舍成员的团体观念;正常的教学生活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晚会、宿舍文化评比、宿舍主题卧谈会等宿舍生活相关活动,为宿舍成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矛盾的习惯。二要扼杀萌芽、及时疏导;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定时、不定时地经常走访学生宿舍,同时安排学生党员、干部等学生骨干定期反映学生宿舍中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事无小事,努力将一切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及早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后续效应。从而立足高校宿舍这块阵地,有效促进高校教育工作。

  第二,完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科学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框架,做到“有法可依,奖惩分明”:一要严肃处理、设立警戒;一旦发生因为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应当本着杀一儆百、设立警戒的原则,严肃处理,教导学生“见不贤而思自省”。二要挂钩奖励、树立典范:对于和睦团结的学生宿舍应当给与表扬与奖励,将有无学生宿舍矛盾与“文明宿舍”、奖学金及各项奖励挂钩,教导学生“见贤思齐”。

  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后果以及解决办法,能够更加全面和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宿舍工作,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提高。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适

  进入青年初期的女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趋向成熟,她们的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开朗与忧郁、勇敢与怯懦、内心渴望人际交往与现实中退缩回避等。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女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人际交往障碍则首当其冲”[1]。人际关系不良已成为影响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给她们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人际交往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所谓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人际交往是女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女大学生学习社会角色必备的知识技能,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其次,人际交往是女大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是一个人青年时代重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评价很重要;再次,人际交往有利于女大学生交流信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最后,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女大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快乐、自信等心理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石油大学(华东)“女大学生素质研究”课题组对女大学生交际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的女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难;25%的女生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50%的女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室友之间时常有敌对、憎恶的情绪,甚至极端的攻击行为;45%的女生觉得交往面窄。[2]下面试就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调适方法。

  二、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

  一)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女大学生会更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较多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评价他人、社会和环境。体现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在交往中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求,以服从自己的意志为目的,自私自利,过分苛求他人。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完全不顾别人的心理感受,稍不如意便翻脸无情或不理不睬,情绪大起大落、感情色彩浓烈;还有的交往模式尚未成熟,只与自己喜欢、合得来的人交往并要求对方顺应自己的标准。以这种思维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往往产生主观臆断、简单化的倾向。

  2.把友谊过分理想化。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有将朋友过于理想化的倾向,把朋友的一切言行都以“我”为参照物。与人交往,希望对方是自己的“翻版”,主观武断、独断专行地要求对方拥有与自己相同的爱好、个性。不尊重朋友的隐私和个人空间,认为朋友之间事事都该通报,似乎朋友有事不跟自己通气,就是不忠、不够朋友。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衡量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用如此理想化的标准去专横地要求朋友,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叫“物极必反”。生活中,任何过头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反面。朋友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过往甚密,反而容易出现裂痕,而把握适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成为永恒。

  (二)情绪因素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与恐惧。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况。人际交往中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心理承受能力弱、行为退缩、瞻前顾后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类隐性自卑的女大学生,她们自尊心非常强,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但给人的表面印象却是孤傲、清高、难以接近,实际上这是对自卑心理的掩饰,是一种害怕受到伤害的自我保护。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自卑心理的主要来源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能力、个性、外貌等,在自设的精神压力下陷入困境,过度恐惧失败使她们往往会回避与人交往,其结果是由于孤独而导致行为怪僻、偏执、游离于人群之外。更有甚者,产生社交恐惧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也许就会渐渐发展成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女大学生常有一些极端行为表现:如不能与陌生人见面、害怕别人的视线、不敢与异性沟通、不能在公共场所讲话、无法与老师做正常的交流等。在恐惧、焦虑情绪出现时,还伴有心慌、口干、出汗、心跳剧烈、面红耳赤、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学习生活。

  2.人际交往中的嫉妒。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其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看到别人表现出色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经常拿别人的长处来折磨自己,却不注意自己比人优秀的地方;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伤害。女大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上进心,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有些女生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高人一等,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能容忍他人优于自己,也不能包容他人的错误,对强于自己的同学或冷嘲热讽,或不予理睬、针锋相对,甚至产生散布谣言、诋毁他人的念头,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人际交往中的猜疑。所谓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过度的人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错误的思维方式、个性中缺乏自信、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等。猜疑心理是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蛀虫,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个性缺陷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以忍让顺从维系友情。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通过交换满足彼此的需要,保持与环境的平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利益平衡的功利性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现在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就是希望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某些性格懦弱、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需要,一味退让,委曲求全,过度压抑真实自我,没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观点和原则。这种为维系友谊的被动利益付出,会使女大学生烦躁、敏感、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2.过分依赖他人。有的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心理支持。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负担,并且产生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许多心理脆弱的女大学生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影响了心理健康。

  (

  四)能力欠缺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善于把握人际交往原则和使用人际交往技巧,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中,容易造成误会或隔膜,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调适针对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调适:

  (一)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建立理性认知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和人格的含义相同,都是指一个人在一生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的总体。”[3]气质、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动力特点,性格一般被理解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交往中的人格因素是指以气质为生物基础,以性格为外在表现,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4]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利弊区别。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女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灵活的适应能力等。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

  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在个体认知过程中,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知有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两种情况。非理性认知常常是个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根源。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易受非理性认知观念的影响。

  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公益社团,利用网上论坛、自办报

  纸、杂志、橱窗、校园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宣传月、心理素质趣味运动会、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心理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帮助女大学生优化心

  理素质,使之能够全面悦纳自我,不用“理想自我”去苛求“现实自我”,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个性和认知障

  碍,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准确的自我定位、有意识的自我管理。

  (二)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提高交往能力

  1.加强对女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教育和指导,培养乐于交往,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必不可少,例如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沟通时要坦诚,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请求合情合理;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真诚赞美;主动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努力付诸于实践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必要渠道。

  2.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辅导的特点是通过为成员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机会,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促发积极交往行为。大学生交往能力训练辅导团体的优点是: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空间和氛围,使他们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彼此了解、彼此关爱并相互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心理互动过程,发现问题,探索自我,学习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训练,目的是使女大学生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内化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掌握交往技能、处理交往冲突,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

  (三)指导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受挫后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方式把受挫时产生的否定情绪自我解决,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保证心境安宁的过程。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的防御机制有:被动攻击、压抑、替代、退行、投射、否认等;积极的防御机制有:需要补偿法、积极升华法、幽默法、合理宣泄法等。正确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可以起到缓解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女大学生遇到问题通常容易采用消极、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这些方式虽然能够帮助人暂时摆脱内心的痛苦,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有关心理防御机制的宣传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挫折做出正确归因,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女大学生以积极的、成熟的防御方式取代消极的、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大学生人际交往

  摘要: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动过程。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彼此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产生友爱互助、欢乐、依恋之情,满足其归属与安全的需要。良性的人际关系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我记得小时候我对自己的性格并没有怎么在意,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属于外向的那种类型。到了初中以后,有同学偶尔说起我比较内向,应该多接触别人,多和其他人交流,这样对自己才更好。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由于江苏的救教育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等原因,我一直很少有机会来锻炼自己,使得自己越来越内向,就像许多人所说的越来越羞涩了。

  到了大学,我懂得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是我们进入社会的奠基石,有必要开始多参加活动或是组织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了,但已经到了大二了,我发现收效甚微。有次和朋友闲谈,他推荐我学习大学生人际交往这门课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这门课。

  康老师是一位诙谐幽默的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得很多东西,有些我甚至想都没想。他从来都不拘泥于简单的课堂教学,而是采用互动的形式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到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康老师还组织了许多对我们有益的游戏。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游戏是与他们对视,我性格有点内向,与别人说话的时候很不习惯看着别人的眼睛,哪怕是自己很熟悉的朋友,在游戏中,我们有机会和一些不认识的人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眼中得知许多东西,了解别人的一些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别人交流。我即使知道这样,也很努力地让自己去做,但却发现真的很难很自然地与别人对视,在与别人对视的过程中总是不经意地移开自己的视线。后来我知道,其实,不敢与别人对视是因为害怕别人看懂自己的心理,怕别人知道或者误解自己所想的事情,进而担心别人会评价自己,否定自己。越是这么想就越会感到紧张,越是不敢进行眼睛的交流。当对方感觉到你总是躲躲闪闪,不能坦诚以待的时候,自然也会对你关闭心灵的大门。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一个自卑而胆小的人了。这样与别人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康老师还让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我们最常见的人际交往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小组内的成员都比较的含蓄,不肯将自身的实际问题拿出来讨论,害怕将自己暴露在大家的面前,后来经过康老师的不断引导,我们小组成员渐渐放开了心中的包袱,将一些平常想说却又不敢说的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大家都能够很顺利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看上去很复杂的一些问题,经过点拨,大家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感觉自己真的能放开了很多,也能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与社会相比,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我们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于是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并咨询了老师,有了如下的分析:

  我们都应该学会宽容。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在和同学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大学生都比较要面子,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很多时候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本来只要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肯放低姿态,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两个人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宽容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妙用,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就拿我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说吧,我有一个同学A平常和辅导员的关系不错,但为人有点傲,再加上家里比较有钱,在院里风头出的不少,他回到宿舍也比较容易显摆,而宿舍里有位同学B家里条件不是怎么的好,在学校的费用有很大部分是靠着助学金,于是B同学很看不过A同学很骄傲的样子,偶尔会有一点讽刺,而A同学脾气比较冲,于是会变本加厉地讽刺B同学,甚至会有一点人身上的攻击,两个人矛盾越积越深,到最后两个人形同陌路,在宿舍里两个人都当作彼此是空气,使得其他人都很尴尬。

  我想如果他们能懂得互相宽容一点,又怎么会为了一件小事这样呢,首先,A年纪小,但是有为,翘翘尾巴没有什么不正常,B要是能够通过委婉的方法来劝说,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B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理所当然的在心中会有一点小小的自卑,在A看来很普通的事上觉得B小题大做,于是出言讽刺,最终使两人之间关系变坏,出现矛盾。如果A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他又怎么会因为B的心里的一些小小的自卑和自尊去进一步伤害B呢,说到底仍是两个人的宽容心不够。

  康老师在这个学期中还着重教导我们要大胆地说话,而我们许多的人却正是害怕当众说话,因为如此使得我们失去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机会。首先,要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其实,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心理,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特点。在大学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学生在开始上台演讲时都有一定的恐惧感,而我们只有克服这种恐惧感才能真正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完全克服当众说话时的那种恐惧,我也查了许我的资料来找一些方法,下面是我认为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取得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此作为后援。当你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之后,隐藏在你内心的恐惧就会慢慢消除,于是你在处理类似场合时就会游刃有余了。许多职业演说者都曾说过,他们从来就没有完全消除掉登台时的恐惧感。在他们开讲之前,几乎总会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心理在说出开头的几句话时仍会延续,但经过一会儿的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状态了。宁愿做赛马,也不做驮马,这正是演说家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我们当然在上台的时候肯定会自然而然地感到害怕,如果我们在上台之前不能够调整好,我们便无法顺利地演讲下去甚至会有可能中途退场。你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你不习惯于当众说话。“恐惧大都因为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产生”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这样说道。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满心焦虑和恐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那更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它要比学打网球或驾驶汽车更为繁杂。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较单纯而轻松,只有全靠练习、练习、再练习了。你会发现,像很多人一样,在你积累了成功的演说经验之后,当众说话就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为了克服我也曾经上网查找一些著名的人,如杰出的演说家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格恩,在看完他克服恐惧的故事之后,我一直把它当成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在这一学期里我的收获真的很大,大家都说我变了很多,我问他们是变好还是变差了,他们都说不清楚,其实我很清楚,没有什么好不好,坏不坏的,我只有比以前能说话了,我很开心能有这样的进步,很感谢康老师,也很开心自己的努力儿的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状态了。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范文—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1.人际交往的原则

  (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 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 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人际交往的技巧

  (1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3.细致分析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人们不单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有些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人际交往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

  
看过“大学生人际交往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人际交往十大技巧

2.大学生如何把握人际交往沟通技巧

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多种沟通的技巧

4.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

5.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105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