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学风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大学生学风建设很重要。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一: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风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学风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

  代会精神及2015年学生工作会议精神,把“关爱学生是学校工作最高主题”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完成好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民族大学生为根本任务,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把思想品德、专业发展、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兴趣爱好融合于大学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建学风浓厚、秩序井然的和谐校园。

  二、学风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培养诚实守信品德,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确立励志成才目标,进一步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教育贵于熏习,风气赖于侵染”,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构筑学生追求卓越人生的发展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明显改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奋发向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

  三、学风建设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通过学风建设促进校风、教风、班风建设;通过改进和提高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和成长成才。

  (二)实效性原则。切实找准问题的焦点,解决学风中经常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使学生切实从学风建设过程中受益。

  (三)参与性原则。积极调动管理服务队伍、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达成“学风建设人人建,建设学风为人人”的共识,有力推动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合作性原则。在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部署下,所有部门都要围绕学风建设“公转”,协调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四、学风建设措施

  (一)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格养成实践教育树学风

  1.突出主题主线。紧密结合“中国梦”教育,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并化为学生奋发拼搏的新动力。

  2.坚持目标引领。深入开展“铸魂工程”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通过人格养成规划、学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形式,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成长历程 。

  3.强化实践育人。不断增强人格养成与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专业性、参与性、创新性,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实践项目,将人格养成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科技创新、人文文化等学风建设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4.健全常态机制。坚持以“五个一”制度和主题晚班会制度的长效育人机制。各级干部不仅要经常深入学生班级、课堂、宿舍,更要积极参与各类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德育总结等学生活动,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育人的氛围,全方位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以优良教风促学风

  5.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遵循普通高等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差异化教育,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成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6.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教育和感染学生,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课堂纪律、学习风气的管理和引导。要宽严相济,在课堂纪律、学业评价、考风建设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怀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参与班导师工作、指导大学生人格养成实践项目及“三下乡”活动等,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针对其学习习惯和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

  7.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和实施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业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向“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转变。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师生互动,探索民族高校多层融合、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8.认真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业指导;为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职业发展指导等,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树立信心;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保持联系,定期沟通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激发、监督作用。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进步奖学金,以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取得进步;探索建立学业激励机制,对于已经降级的学生,通过刻苦努力,考核达到要求,可返回原年级学习。

  9.严肃考纪,净化考风。做好诚信教育,抓好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考前教育、考中监督、考后通报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考前准备和考试组织过程,严肃校纪校规,坚决查处考试作弊行为,规范处理过程,及时做好告知、警示、疏导、帮扶工作,以优良的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以扎实的作风铸学风

  10.重在平时,抓好学生行为养成。抓好以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宿舍创建为基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力开展校纪校规及文明行为的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学生工作者及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班会、自习,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把学生宿舍建成展示学风校风的重要窗口。

  11.确定阶段目标,抓好过程管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生文明离校,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大一着重开展养成教育和适应教育,大二着重开展实践教育,大三着重开展素质和创新教育,大四着重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指导,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学有所成。

  12.关怀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做好物质资助和心灵扶助。通过改进和完善奖助学金评选制度、勤工助学制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获奖、受资助比例,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奖比例不低于40%,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树立信心,实现各民族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的能力,能够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13.做好各项服务,实现学生工作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学生工作从管住、管好向做好各项服务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依托智慧校园,搭建学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关爱学生的工作落到细处、实处。

  (四)机制保障,打造队伍,以人为本助学风

  14.建立健全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及机制。要从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出发,修订完善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大力开展学规矩、守纪律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身行为。

  15.大力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挖掘学生中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做好各类先进个人、班级、团体、宿舍、团队、项目的评选与表彰工作,广泛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

  16.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大力加强学工队伍建设,逐步为各院系配齐专兼职辅导员,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勇于担责、甘于奉献、善于创新、作风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努力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困难。改革辅导员、班导师的聘用和考核办法。

  1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社团、兴趣小组、自律委员会等,是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关键。要大力培养和培训骨干队伍,大力提升学生党员、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习态度作为学生干部选配、党员发展的重要条件,使学生党员、干部成为学风建设的排头兵。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特色大学文化塑学风

  18.大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挑战杯”等各类高水平学术及科技竞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院系大力开展学科特色科技文化活动,着力构筑丰富的学生课外学习发展平台。

  19.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各类文化讲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艺术展演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文化沙龙、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心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大力开展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文化景观建设,加强校园环境治理,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文化街、文化墙等寓意深刻、内涵突出的人文景观,营造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

  五、学风建设要求

  (一)健全组织,高度重视

  建立校、院两级学风建设责任制,实施学风建设“党政一把手工程”,落实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学校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处、就业指导处、创新创业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全校学风建设工作。各院(系)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系主任)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各学院作为学风建设主体,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学风建设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营造学风建设浓郁氛围,建好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教育网站、专栏,加强微博、微信、QQ、贴吧等建设和监管,为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学风建设对学校、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隐性的,好的学风会使学生健康成长、受益无穷。要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的意识,各部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要加强统筹协调,主动衔接配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二: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问题

  大学学风建设意义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重视学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大学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风是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

  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59.5%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25.2%的学生迷恋上网,41.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学习、学术气氛,20%的学生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37%的学生学习浮躁、考试突击,这些都表明虽然学生对学习目的有简单的思考,但是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的不稳定性和思想的不成熟性。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有48.9%的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存在着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接受着填鸭式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原先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消失了,教师督促的减少,造成了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2、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听课、课后复习、考试等都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75.3%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其中50.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偶尔逃课,24.5%的学生甚至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现在大部分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做笔记,只是把教师课件拷贝回去,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复习功课。47.7%的学生临考前才开始复习,只有23%的学生注重平时积累,31.6%的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经常设法作弊和有过作弊行为”,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状况不容乐观,考试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策略,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影响高校学风状况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却又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鲜明特征。不少学生由于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或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或整天沉湎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就业信心不强而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学习热情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2、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往往呈现“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寝室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导致其他学生荒废学业。寝室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的现象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一寝室,不学习而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等行为往往是整个寝室的群体行为。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

  3、教风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则仍表现出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从事的教学内容,不能深入钻研;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传授的能力培养;不能主动地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等等。教风不正,则学风难正,这将使学风建设失去强劲的推动力。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三:浅谈大学生宿舍舍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把学校比做一个大家庭,那么寝室就是组成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这其中每个成员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兴衰成败。其实,小寝室蕴育着大文章。

  一、搞好文化寝室建设,培养良好学风举足轻重。

  良好的卫生环境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将最高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一个寝室的卫生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对我们这些大部分生活都在寝室的大学生来说,寝室卫生更加不容忽视。

  二、寝室建设是树立优良学风的重要辅助阵地。确保良好的寝室卫生环境更是首要任务。

  宿舍内务的卫生,不仅反应一个学校的学风,也关系到学生自身形象,同时也反应了学生的精神面貌,所以身为寝室中的一员,我们要做到“眼快”“手快”不等着。当看到寝室垃圾未倒,地面未扫时,我们随手去完成,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寝室卫生环境。然而一个干净整洁的寝室则会避免一些疾病的产生。所以从今日起寝室卫生靠大家,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良好的寝室生活可以使新生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走上大学生活的正轨。和谐的室友关系当为重中之重。

  宿舍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休息场所,也是一个育人园地,在这里它让我们学会了忍让,包容和理解。当我们一起劳动,不但增进了我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而且也培养了我们的劳动精神,当因某事发生矛盾时,冷静过后我们坦然相待,对此学会了忍让和包容。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园地以及园地中的人,是这里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是这里改变了我们。

  总之,寝室建设关系到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寝室建设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把小寝室的工作做好,学校工作这篇大文章才会更好。

  
看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学风建设心得3篇

2.关于学风建设演讲稿

3.学风建设学生演讲稿

4.学风建设倡议书

5.文明礼仪演讲稿:树立良好学风

143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