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校园文章 >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而且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大学生回乡创业失败却因为“村霸”和“地头蛇”!

  在这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很多大学生也选择回乡创业!当带着雄心壮志回乡创业,却失败了,关键是失败却因为“村霸”和“地头蛇”。

  2014年底,一个朋友带着在外工作的积蓄,以及家里准备的结婚存款,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做出一片事业。选择的行业是林下养殖+生态农场+旅游玩乐。

  年底的时候在家乡的山坡上盖了一个养殖厂,围了一片散养空地,准备春天种植一些树木,结合林下养殖。同时打算当养殖走上常规的时候,在周围建立一些池塘和农家乐。主要考虑到隔壁乡镇有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点,所以考虑将旅游景点的部分游客引流到他的农家生活体验园内进行游玩和消费。这样形成了养殖与农场结合,旅游与生活体验结合的模式发展。

  但是从开始建设养殖厂就遇到了各种“奇葩人物”,最开始的大学生创业补贴没有、然后养殖补贴也不给了,(这个你们懂得去哪里了)再然后需要拉电线到养殖厂,所有的电缆,电线杆等全部是朋友花费的,结果被“奇葩人物”说充公,包括自己修的上山的路。不然就是私人乱拉电线,全部拆除。

  这些朋友都忍了,毕竟是想做事业的,一开始也没想要那些补贴,也知道拿不到。朋友就继续按照计划进行,春天开始栽树苗。结果,接到上面通知,本村的山坡需要开发旅游景点。本来朋友以为还可以拆迁补偿,或者补偿附近其他的地方,他是支持的,他可以重新按照计划实施,旅游景点在家附近,更好引流游客去他的农家生态体验园。但是结果是,花费接近30万的养殖厂以及生态园,最终补贴不到1万元,而且拆除养殖厂是没有其他地方提供的。相当于拆除了,项目就结束了,完了。

  所以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特别是搞实业创业的大学生,首先面对的不是资源不足,不是资金不足,不是配套设施不足,居然是村霸和地头蛇,这真的值得深思。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微店 不仅卖山货还"卖故事"

  画面上,一朵朵洁白的银耳,一颗颗饱满的猴头菇,在实木背景的衬托下,一股农场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身穿长及脚踝的呢子大衣、画着精致的妆容,如果不是因为她手中端着的银耳、猴头菇等山货,简直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组时尚大片。

  其实,这是一家名叫“江南有机农园”的微店的宣传照。

  店主杨薇薇,是一个从家具设计师转行做农产品电商的90后女孩。去年年初,她和另外两名合伙人辞去了在杭州的工作,一起创建了有机农产品品牌“江南有机农园”。他们希望将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大城市,并让更多人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杨薇薇走上创业之路,还要从家乡寄来的几包银耳说起。

  不仅卖山货,还“卖故事”

  去年年初,杭州的雾霾十分严重,这让杨薇薇苦不堪言。家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给她寄来了几包银耳,还说银耳有清肺排毒的功效。东西送到后,杨薇薇把银耳分给了办公室的同事,大家立刻被这些像花一样完整、漂亮的银耳吸引了。“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银耳,杭州这边卖的都是碎的,有些还熏过硫磺。”杨薇薇回忆道。

  杨薇薇的家乡是福建宁德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气候湿润、自然环境清洁,是银耳的种植地。这样的土特产对她来说一点也不稀奇,但她没想到在自己家乡随处可见的银耳竟然会这么受同事欢迎。她找来另外两个校友一合计,于是,三个从事设计行业、在农村长大的年轻人决定一起辞职、回乡创业,将生长于深山之中的野生食材卖给追求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大城市居民。

  他们放弃了传统渠道而选择了微店这一平台。在杨薇薇看来,他们这几个半路出家的小老板,做传统渠道并没有优势,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熟悉网络才是他们的优势。

  微店刚开张时,知道他们的人很少,微店页面的访问量不高。杨薇薇急了,拎着几袋银耳,找到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用手提的箱子搭了个展台摆摊。她穿着一身设计感十足的绿色棉袄,站在简陋的摊位后,显得格外显眼。银耳在过往的路人中出人意料地好卖,但不一会儿城管就来了,杨薇薇被赶走了,灰溜溜离开的杨薇薇想:“下次再去。”

  为了做产品推广,他们决定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利用微信、微博发布店内的消息和养生知识,同时在线下举办推广会,让买家真正看到质量过硬的产品。

  他们的公众号文章传达着一种自然至上的生活理念,从分析食品安全事件,到普及养生知识,文章包含了杨薇薇和她的合伙人对健康生活的理解。杨薇薇还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尝试“辟谷”的过程。“‘辟谷’是一种通过短时间轻度节食的方式调节身体状况的养生之法,用以排出体内的毒素。”她说。

  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他们还组织了多次众筹活动。在猴头菇的众筹项目中,原本计划筹集到8000元即可,结果筹集到6万多元,这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很多顾客觉得是年轻人做农业,就过来支持一下。”众筹结束后,要给参与者发货,杨薇薇和她的伙伴们为此熬了好几个晚上。看着仓库里一排排整齐的包装盒、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杨薇薇感到万分欣慰,“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们不仅卖山货,还“卖故事”。杨薇薇说,他们会“讲食材自己的故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样食材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杨薇薇会发布食材从播种到收获的照片或视频。去年卖舜芋时,杨薇薇用单反相机记录了大片舜芋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为了拍这套宣传照片,杨薇薇三天两头就背着相机往田里跑。周围的农户都感到很不理解:年年种的芋头有什么好拍的,这个小姑娘还不惜为此踩得满脚泥。杨薇薇只好解释说这是为了留个纪念。杨薇薇和伙伴们甚至还发起过众筹,给芋头拍艺术照。

  做个“手工匠人”,专注小而美

  关注他们微店的人越来越多,微店的互动性也显现出来。一些顾客用他们的农产品做出菜肴,还拍了照片发给他们,这让杨薇薇感到特别欣喜,她特地把照片都收集起来,集成了一本菜谱。

  “江南有机农园”农产品的两个供货基地分别在浙江省金华市和福建省宁德市,说是基地,其实就是这三位合伙人的老家。但是,当杨薇薇以经销商的身份重新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她的新理念和家乡的传统观念发生了碰撞。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卖相,杨薇薇和她的团队坚持手工挑选货物,但老家的农户很不理解,认为他们太过挑剔。刚开始去的时候,杨薇薇和一位老农沟通得不顺利,老农一气之下不愿意卖了,而且还把杨薇薇赶了出去。在家乡吃了闭门羹,杨薇薇感到非常伤心。

  “我们这里人少,很多农户和我都是亲戚,我要求严格了,他们会觉得我不给面子。”事后,杨薇薇多次登门拜访那位老农,一遍遍地向他解释。

  但是,更多的农户非常愿意与杨薇薇合作,因为她能给出比其他批发商更高的价格。去年众筹卖舜芋时,杨薇薇出的价比普通批发商高40%。因为他们是原产地直销,减少了中间的层层批发,因此可以给农户更多利润回馈。作为一个从村里走出去又回来的大学生,杨薇薇非常受村民们信任,“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回来的孩子有知识,会‘倒腾’,都非常支持”。

  由于手工挑选的模式,再加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杨薇薇并不打算做大规模销售。相反,她更愿意专注于农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我希望自己能做个‘手工匠人’,专注小而美。”在杨薇薇看来,传统渠道的大型企业更容易为利润而放弃对品质的追求,这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之一,而更地域化的小品牌可以离消费者更近、更注重品质。

  让更多人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恩惠

  如今杨薇薇的小店已经有模有样。回首创业初期的艰辛,杨薇薇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父母的不支持。

  对父母来说,农业留给他们的大多是辛酸和艰难。

  在杨薇薇的童年记忆中,种田是一个辛苦的工作,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到了播种或收割的日子,就要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幼年时的杨薇薇总是在家里看到父母去下田的背影。务农是辛苦的,还有很大的风险。有一年,家乡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杨薇薇家种的竹荪几乎绝收,赔了很多钱,那段时间爸爸的愁容给杨薇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大城市工作才能有好生活,这是她童年的理想,也是父母对她的期待。

  但当杨薇薇真正来到大城市打拼后,她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城市里污浊的环境、灰蒙蒙的天空让她怀念家乡清新的空气。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开始接触到互联网营销,也了解到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大力支持,她意识到,农业其实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但她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为了不让女儿像自己一样务农,他们当年拼了命供她读书。“我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候。”当杨薇薇告诉家人想辞职回来做农产品时,父母都坚决反对,他们觉得,大学毕业生就应该去单位上班,怎么能做农业呢。

  性格执拗的杨薇薇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段时间,她常常给父母打电话,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杨薇薇一遍又一遍地向父母解释这个项目的前景。“我就不停地给他们讲创业成功的故事,他们渐渐被说动了。”看到女儿铁了心,特别是看到那次猴头菇众筹项目的成功之后,父母开始支持杨薇薇的事业,还一起帮忙选货、理货。

  不光有父母的支持,杨薇薇还幸运地找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他们一起熬夜打理货物、上街宣传产品。“我们之间没有领导,但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靠的都是默契。”杨薇薇和她的两个伙伴都来自农村,都不满于如今食品加工行业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都认为认真生活、健康生活是一种态度,并且希望以此来感染更多的人。

  在杨薇薇的设想中,“江南有机农园”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应该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恩惠。

  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回乡当“地主”

  张伯的儿子水生读完大学回农村来了,消息传开之后,村里可是炸开了锅。现在农村里稍有点劳力的谁不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在家里的可都是些老弱病残。村里人都说水生这小子没出息,怕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

  回乡当“地主”张伯听了这些话一直生闷气不理睬水生。张伯的老婆死得早,他一个大男人含辛茹苦把水生拉扯大,还供他上了大学,原指望儿子毕业后能在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可水生却偏偏倔着性子要回农村来种地。

  水生对张伯说:“爹,我的事你别操心,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几百万,大家都挤破脑袋想留在城里,可现实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处处皆有,相反,农村荒了那么多的地没人种。可惜啊!你老人家是不知道,现在的土地可是宝,可以说一寸土地一寸金,我回来可是要当地主的。”

  一听这话张伯更气了:“村里现在到处都荒着地,你娃有本事就全拿去种了。”水生笑了:“这些地我打算都租了,不过我不种,我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交钱来种……”水生讲得眉飞色舞,张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心里却开始打起鼓来:水生这娃该不是读书读傻了吧?让城里人下乡交钱来种地,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水生这边可没有闲着,他找到村支书要求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开会。水生说:“乡亲们,你们种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也就300来块钱吧,何况现在还荒着没有劳力种,我决定以每亩每年500块钱的租金把你们的荒地全租了。”水生一句话把会上的人全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有人出声,全不知水生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最后村支书站出来表态:“行,你要都拿去,我们村少说也有300亩的荒地,大家可不都为这些荒着的地犯愁呢,不给钱都让你种,可是你小子种得了吗?”“是啊,这么多的地你怎么种啊?”“你可要想好了,全村荒地整打整的按300亩计算,你一年就得要付15万块啊,这些地里可没有金娃娃!”好心的村民们都为水生算着账,为他担心着。是啊,在这个村子里,可从来还没有人见到过15万块这么多的钱呢。

  水生说:“谢谢大家为我算这一笔账。这个嘛,我早就已经算过了,我自有办法,保证按今天说好的,在几个月内分文不少的给乡亲们结算租金。”然后,水生与村民们签定了土地租用合同。

  紧接着水生请了村支书和几个村民把荒地一亩一亩划出来,标上号。然后,水生拿着相机对着野草萋萋的荒地一一拍了照。干完这些,水生就进了城,好几天都不见回来。

  水生现在可是村子里的财神爷,村民们对他是高度关注,谁还不是眼巴巴地盼着那些钱呢。可水生这一连几天不见影,大家心里可就开始犯嘀咕,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跑到水生家找到张伯问:“水生这小子不是在说大话吧?”“这几天不见影的,水生该不会把我们给耍了吧?”“水生在大学学的是不是吹牛皮哦?”张伯听了羞得一张老脸通红通红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他看着围在院子里齐刷刷的乡亲生气地说:“家门不幸,我就当没这个儿子。”张伯一气之下竟病倒了。得,空欢喜一场。村民们摇头叹气地走了。

  谁都没有料到,一个月后的星期天,水生回来了,屁股后面领着浩浩荡荡的一队小车,小车上下来的全是衣着光鲜的城里人。这些人一下来就随了水生直奔向荒地。

  更让村民们目瞪口呆的是: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城里人一到地头,那兴奋劲就像是见了宝,只见他们一个个换上平底鞋,挽起裤脚衣袖,就动手拔起草来……

  水生跑到还在发愣的村支书跟前说:“发财机会来了,赶快叫各家各户把农具搬到地头出租,把应季种植的作物种子拿来出售。”水生又组织了十来个有着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民给这些城里人做技术指导。城里人干得热火朝天,把围在外面看热闹的村民给闹糊涂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这些城里人就把荒地给整理出来了,还把土细细翻了一遍,坐在田埂上喝水吃东西,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还大呼过瘾。

  水生手里举着个大喇叭,对休息的城里人说:“大家休息过后,下午就可以下种了,这就是你们的私家菜地,想种啥种啥,我们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应季种植的瓜果蔬菜的种子和幼苗。”这下那十来个做技术指导的老农可忙了,这边请了那边又请,教城里人选种、栽培、施肥、浇水……

  一直闹腾到傍晚,城里人才开着车子走了。村支书走到水生旁边来:“请城里人来除草,种地,比请我们村里人要多花很多钱吧?你这小子咋就这么不会算账哪!”

  水生听了哈哈大笑,拍拍手中鼓鼓囊囊的提包,说:“这里面装的可都是来的那些城里人给的钱啊!他们是交钱来打工。”水生请村支书再次召集了村民们,一一把钱按合同给各家各户都付了。今天光出租农具和卖种苗村民们都挣了几十块钱呢,现在又领到了租地款,大家伙心里呀都乐开了花。

  村子里当初对水生租地最不理解的大刘叔走过来说:“水生,叔对不住你,当初我反对得最是厉害,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把你爹都给气病了。不过,这些城里人是咋的啦,咋看咋不正常啊。”

  水生说:“大刘叔,我不怪你。没有看到结果之前,你们大家对我有怀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我爹嘛,现在啊,他应该已经好起来了吧。”大家都笑了,水生接着说,“这个啊,叫做私家菜地。大家想啊,城里人租了地,想种啥种啥。既可单独劳作,又可全家总动员;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享受收获的喜悦。何况这些地荒了好几年,野草丛生,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绝对的绿色环保。我把照片传到网上宣传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把地租给城里人,算算平均一天还不到3块钱,不贵!现在城里人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周末到乡下来翻土、种菜、养果树也是一种调解压力的方式,被称做绿色运动。更何况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蔬菜水果,很有成就感,也更放心啊。”

  大家听了都恍然大悟,直夸水生有头脑。水生说:“这不算什么,以后我还准备带领大家搞季节性农活体验活动、时令水果采摘活动、果树认种领养活动、钓鱼捉虾趣味体验……让城里人到我们乡下来交钱打工,发展真正农家乐,到时我们就当好数钱的地主吧。”话音刚落,就听到张伯高八度的声音从人群后面传过来:“水生娃,你看我可不可以当个指导员啥的,教教那些城里人种地养树?”水生一听乐了:“爹,你啊,肯定行,还可以做个小组长呢。”

  大家伙全都笑开了。

  
看过“大学生回乡创业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回乡创业政策

2.大学生回乡养鸡创业的故事

3.大学生回乡创业土地政策

4.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

5.大学生回乡创业优惠政策

84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