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哲理文章>

莫言的哲理文章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谟业,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1:莫言的回报

  莫言获奖了,而且是大奖,本土中国人从来没得过的诺贝尔奖。惊喜似乎来得太突然,莫言本人,还有很多的中国人,许多人不知莫言为谁,其知名度还不如那一个耍东北二人转的,即便是有点文学范的年轻人,可能更知道韩寒和郭敬明。

  莫言,一个乡土文人,代表作也是土的掉渣的“怀乡”、“怨乡”之作,就是现在也还仍要经常回到乡下长住,一开始,他就是给自己定了基调的,莫言,少说话。

  记得要少说话,是因为他很能说话,他可以构思独特,他可以天马行空,他可以神秘超验,他是真正的“先锋”。以致于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事实也证明他很能说话,很会说话,从1997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到2011年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到今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能证明他很能说话,并且在逐渐发力,娓娓道来。但他聪明的警示自己,少说,于是有了莫言的名字。

  他也是贯彻了自己的原则的,少说,获得大奖也出奇的平静,让人们觉得他淡然的简直有点庸俗,如他的作品,得了750万奖金也低调的说“想在北京买套房子”,“浅薄”地就如人生失意的“北漂”。

  与之相反,很多人就太高调了,想说的欲望很大,有人问他会说,没人问,找事也要说,会说自然说的满天飞,不会说也要放“四十一炮”,即使一句也不会说的,不是还会脱吗?也罢,这个“说”和“脱”的年代倒是没辜负这些人,不是有些人早就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混了个脸熟,就便也早在北京买了大房子,奖不奖的只说,莫管。

  还好,莫言是幸运的,他的那些“土卡啦”没被扔进尘芥堆,电影《红高粱》曾红极一时,不说,也是会闪光的,他的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不断被认可,“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美誉让他顺其自然的收获了诺贝尔大奖。

  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2:乐游书海

  岁月在雁过留声中写下美丽的诗句,人生在荆棘挑战中穿越新的时空。时光易逝,岁月如歌。寒窗苦读十多载,我们一个个从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个稳重的大学生。生命,在历史的风雨中洗礼,心灵,也在沧桑中走向成熟。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不阅读不行,不思考不行。当一个大学生步入到社会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懂得,就会被世人歧视和嘲笑,被社会所淘汰,那是多么的惭愧啊!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书对每个人的一生恐怕是举足轻重的。

  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的生活、增长我们的才智。或尔漫步于如簇的樱花丛中,或尔奔跑在宽阔的球场,但你却早已忘了书的味道,忘了晨读于紫竹林的清幽。那样庸俗的生活,你不觉得太单调了吗?假设你可以陶醉在丰富的图书之中,假设你可以沉思于宽敞的阅览室里,你的思维就会别样的敏捷,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具有色彩,或许那样你就不会再认为大学生活是无聊和单调为主旋律的岁月。在我们80后、90后的朋友中,很多人已不在喜欢阅读了,而是整天呆在网吧,在网络上用游戏、QQ和其他无聊的东西来打发时间。这也难怪啊,每次考试总是挂科,挂了以后还争着找借口,这样的生活能不单调吗?能不无聊吗?古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要想拥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就得多加阅读,乐于阅读。

  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古代的跨执字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认为只要发愤苦读,黄金和美人就会自行到来。虽然这只是他们的向往,只是他们的妄想,但也是一种忘我的读书的境界。清晨雨后,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小书,呼吸着院落玫瑰的清香,听着滴答的雨声,尽情地陶醉在文字里,是多么地惬意。夜晚独处一室,静静地阅读,感觉心灵宁静而自由,掩卷拂袖长思圣哲先贤的思想的博大精深。朗朗上口的文章,华丽的辞藻,经典的语句,一次次的净化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给我们洗礼。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多加阅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把书面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解决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而阅读就是展翅翱翔在书海。在这青春的大学时期,我们要用丰富的知识去点缀美丽的大学蓝图,要用娇艳的颜料绘画七彩的生活,要用丰满的文明智慧装饰我们的梦。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凿壁偷光”这些字眼已经随流水东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虽然如此,但发愤苦读的精神犹存,仍有许多人阅读于田间地头,奔走于图书楼间,静静地品味着阅读的乐趣。作为一名大学生,不是更应该多多阅读吗?在游戏后,在谈情说爱之余,拿一小书静心阅读,那是美的感受,是价值的体现。读的就算是小说,也有它的价值,也是知识的获取啊!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当代的我们要增加阅读量和提高阅读技巧,读可以给你审美的书,读教化你的书,读给你生活知识的书,读有用的书,勤于读书,乐于读书,掌握网络,合理利用网络阅读。在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我们必须更为认真、更为努力的学习,扩大我们的阅读量,丰富我们的才干,为踏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竖起理想的桅,扬起自信的帆,把好前进的舵,划起自强的桨,在书山题海中起航,游遍整个智慧的世界。大学的同胞们,起航你思维的青春船只吧。

  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3:施舍

  不久前,看了屠格涅夫的《一个乞丐》,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一次上街时遇到了一个乞丐,便与他进行了对话。大概情形是这样的:我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衣服破旧、头发散乱、身体馊如柴的老乞丐。当那个乞丐伸出双手向我乞讨时,他口里喃喃的发出声音:“兄弟,能施舍点吗?”我当时搜遍全身上下也没有搜到一文钱,心里满怀内疚。我握住他的双手,说:“对不起,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带。”我以为他会很沮丧、很失望的离开,不再看我一眼,然而他握紧了我的双手,带着微笑对我说:“你已经施舍给我了,那也是施舍啊,也得谢谢你了..”我当时说不出话来,感动的想流泪。我明白了我对他的一个问候就是一个施舍了,我又何尝不被他施舍呢?是他让我懂得了我们施舍的并不止是乞丐,还有更多的人,有时候我们也是被别人施舍着。

  这篇文章让我感叹了好久,也让我懂得了我们更应该关心和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要给他们的并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他们内心世界、精神上的帮助,这又让我想起了前不久我在街上遇到的那一幕。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去逛街,路上有一个路口坏了,正在抢修,我们只得停下电动车等候。在路口边上方坐着一对母女,她们衣服破旧不堪,母亲脸黑黑的,头发不整,低着头。那个小女孩约莫八九岁,脏脏的头上扎着小辫子,依偎在妈妈身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当有个小孩背着书包经过她身旁时,我发现她羡慕的看着,然后低下头。她们的面前放着一只碗,碗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我看着不忍心,把20块钱给了她们。小女孩嘻嘻地笑着看我,好像很感激我的样子,而她的妈妈并没有理我。我的同学笑我活该被人骗,还自找苦吃。我说我情愿被骗,我愿意,如果她们没有骗我,说明她们真的走投无路了,我觉得值得;如果她们骗我,就当我可怜那个小女孩没能上学,给她一点安慰了。

  路修好了,我们有骑上车继续走,我回头看她们,远远的还见她们母女的两个小黑点。我在想为什么那些人都会来骗人,骗人会骗富吗?为什么她们会沦落街头行乞?为什么碗里总是空空的?我想应该是我们对她们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吧,是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够完善吧!

  第二天放学后,我依然经过那个路口她们母女还在。我走过去和小女孩说话,她妈妈开始不理我,但在听我讲话后,知道我不是来嘲笑她们的,不是不怀好意的,所以就和我交谈。我和她说:“阿姨,可以让我和你说说话吗?”她点点头。我说:“阿姨,你听我说,我不是说你们的。现在有好多的人总是装乞丐来骗人,而你们好像没有哪里残废,为何要来街头行乞呢?我不管你们是不是骗人的,但我不希望小妹妹不能上学,和你一起在街头被人看不起。”

  “我们没有骗人,真的。”她激动的说。“那年我老家发大水,房子没有了,她爸爸也被水淹死了,我们来这里投靠亲戚,可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只得在这里行乞了。”

  我说:“我们都有双手,只要肯努力,生活会有好转的,不希望你们永远摆脱不了乞丐的现实,小妹妹也永远不能上学了。不如去和政府商量,让他们帮助。”

  她起初不愿意,说现在政府贪官污吏多,很少有人会帮助她们。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她们答应去了。两个星期后,我再次经过那里,而已经不见那母女两个的影子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再次去街上逛,在一个商场看见了那个女的。她见我很感激我,说她的女儿已经在这里的小学读书了,而她也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租了一小间房子。她说是我帮她们找回了尊严,找回了自信。是国家是政府给予她们、收留她们,我说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政府。

  是的,党和国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等,但是还不够完善。在很多山区仍有许多孩子上不了学,仍有很多家庭吃不饱饭;在城市里仍有好多流浪人流落街头,偷蒙拐骗。这些事实证明:我们在施舍给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给我们反思,我们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施舍,还要给他们精神上的施舍,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我想如果人人都舍得施舍一点,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就会减少一些偷蒙拐骗的事,社会就会更稳定些。

  在施舍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被别人施舍,在‘舍’的同时,我们也得到的更多。

  “朋友们,请施舍点吧”……

236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