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哲理文章>

北漂励志文章带你走进北漂的内心世界(2)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北漂励志文章:活着,在北京

  在北京,接近千万的流动人口中,扎根北京的梦想飘荡在很多人的心中。

  熙来攘往的北京火车站,张家三兄弟和很多人一样,带着同样的梦想踏上这片土地。

  实际上,每天,在同一个火车站,有人带着遗憾走了,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和别人相比,兄弟三人中,两人肌肉萎缩无法独立生活。他们扎根北京的梦想又该如何实现?

  6月16日,初夏的北京气温已经飙升到38摄氏度。位于城北昌平区的一个老式小区里,被阳光灼烤的方砖路不断散发出热气,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楼的阴凉处焦躁地摇着扇子。

  张云成却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不冷,他就不会感冒发烧,不发烧病情恶化的速度就能慢些。

  一层略显闷热的房间里,张云成的身体被蓝色布绳绑在轮椅靠背上,笔直地面对电脑,用几乎察觉不到的轻微动作,“指挥”着身上惟一可以活动的右手中指轻点鼠标,回复着淘宝店里的买家提问。

  “最近书卖得不太好。”他的声音听起来像在哽咽,坐着说话总会让他底气不足。

  三哥张云鹏盘腿坐在一旁的轮椅上,静静望着窗外,偶尔会问上一句:“听说要开上合峰会了”、“今天晚上神九升空”……

  一阵急促的脚步走到两人身后。“按摩时间到了。”二哥张云财甩了甩手上的肥皂水,又在衣襟上抹了两把。

  由于肌肉细胞萎缩并死亡,张云成和张云鹏瘦得只剩下皮肤包着骨头,各自只有40几斤的重量,所以,轻而易举就被张云财拎了起来。他拉住张云鹏的双臂,把整个身体带离轮椅,腾出一只手揉搓后背和臀部,然后轻轻放回。接着,又为张云成重复了一遍相似的动作。

  对“北漂族”来说,北京是一个造梦的城市,来自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张家三兄弟同样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8年里,这个繁华的城市改变着他们原本的人生,而发生在张家兄弟身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

  过早的枯萎

  “我的弟弟在三年前因患跟你一样的病已经离开了我们,年仅18岁。真的希望你能坚强地活下去,科学在进步医学也在进步,我相信在你身上会出现奇迹的!”

  每当淘宝店铺的交流区里出现这样的留言,张云成心中总会渗出一丝凉意。

  “生命不会超过28岁”,这是张云成18岁那年获知的定论。病友们一个个应验了这个“魔咒”,可张云成已经32岁了,用他的话说,“超额完成任务了”。但他在听到“死亡”、“殡仪馆”、“火化”时,还是会干笑着嗔怪道:“怎么说起这个话题了呢!”

  3岁,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正是快速生长的季节。可对于张云成,却是身体逐渐枯萎的开始。

  1980年,张云成出生在黑龙江五大连池一户连屋里水泥地都打不起的农民家庭。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满地跑,张云成的妈妈又发愁地看看这个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的四儿子,“不会吧,跟老三一个病?!”

  四处求医问药的结果是,这个家庭有了两个肌肉萎缩症患者:老三张云鹏、老四张云成。

  “跟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得的一个病,咱也够难得了。”张云成揶揄道。

  “肌肉萎缩症有很多种,你看过《过把瘾》吗?那个叫肌无力。我们属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吃再多,肌肉也吸收不了。”久病成医的张云成轻描淡写地说着自己的病情,“通俗地说,就是营养通往肌肉蛋白质的桥梁断了”。

  由于一组损坏人体肌肉的DNA,肌营养不良患者会出现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先是腿,然后是胳膊,最后是全身。

  10岁那年,张云成只能举起一个枕头;12岁就得像老人一样靠拄着拐棍走路了;18岁不能下地;20几岁时拿不动一杯水……如今,他只剩下一个灵活的大脑还听使唤。

  对于张云成来说,这个病最可怕的在于他会清醒着被憋死:“肺部因肌无力而呼吸困难,憋得我脸色发白。家人会在我身旁痛苦地看着却毫无办法。最后我将因大脑缺氧而睁着大大的眼睛死去……”

  由于体质羸弱,张云成只上了一天学。他和三哥的视野只是炕头窗外郁郁葱葱的苞米地和远处街道传来的汽车喇叭声以及村民匆匆而过的脚步声。

  有时,会有人指着小云成问张妈妈:“他会说话吗?他识字吗?”

  “文盲”对于张云成来说是一种侮辱,他不愿就这样呆坐着度过一生。

  大约在8岁那年,一本小学《语文》向小云成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

  “这是啥?”小云成伸出变形的手指画着书上一行行蚂蚁般的符号。

  “拼音。”大哥一字一顿地说:“学会了拼音就什么字都认识了。”

  大哥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小云成对拼音充满无尽的向往。第二天,他便央告着二哥张云财教他学拼音。

  通过拼音,张云成学会了第一个字,然后自学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语文课程。

  字学的越多,书看的越多,张云成的心思也“大”了。他希望成为作家,希望把心中对生命的渴望书写出来,给自己到过的这个世界留下些痕迹。

  16岁那年,张云成给《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编辑张大诺寄去了第一封信。从此,这个只上过一天学的小伙子有了一位“人生导师”。

  2003年,在张大诺的帮助下,张云成用6年时间完成了长达17万字的自传《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品在北京正式面世那天,距离他23岁生日还有16天。

  漂在北京

  张云成出名了。

  书出版之后,这个时年23岁的小伙子,与杨利伟、陈天桥、姚明等一同成为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

  他的书有了韩文版和繁体版。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甚至为他寄来一件签名球衣,鼓励道:“让我们一起想象自由行走,哪怕只有三天。”

  他的故事还被收录到人教2005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7(选修)》中。

  改变命运的契机悄然降临。2004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北京一家治疗肌肉萎缩的诊所负责人看到了张云成的故事,邀请他们参加“百天免费救助”。

  早已对北京“情愫暗生”的张家兄弟欣喜若狂。“既能治病,还可以作为留在北京的过渡期,太完美了。”张云成心中盘算着。

  此时,他还挂着另一件心事。

  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老了。张云成不想再让母亲每天夜里隔10分钟便爬起来给他们翻身,不想再让父亲半夜跑到卫生所给他请大夫打吊瓶。离开,也许是减轻亲人负担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比东北暖和,发展机会也多。”张云成搜肠刮肚寻找可以说服父母的理由。

  父亲叹了一口气:“行,只要对你们好,怎么都行。”

  2004年10月31日,一个下着小雨的北京深秋。张家三兄弟怀揣2000元,坐着火车抵达北京。“既然出来了,就要混出个样子来。”年轻的张云成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残酷。在老家小有名气的张云成,到了北京却发现自己只是别人眼里的“残疾人”。

  治疗没有对两个人的病情有什么改善。更让三兄弟头疼的是,治疗结束后,他们要寻找在北京新的落脚点。

  “人生地不熟的,去哪儿找房子呢?”张云财一拍脑袋,冒出一个“好主意”——骑自行车跟着公交车走,一路走一路问。

  一室3000元、合租2000元……张云财发现,城里房贵,越往郊区越便宜。

  于是,张家兄弟从市区搬到了门头沟。谁知,才住了4天,房东突然通知他们,房子要装修,请他们立即搬走。

  “可不可以给几天时间,让我们找到新住处。”张云财好脾气地跟房东商量。

  “不行,赶紧搬!”房东斜睨着轮椅上的张云成和张云鹏,冷冷地说:“我家可不是福利院!”

  张云成感到所有血液都涌到了脸上,他用尽所有力气冲着房东喊叫:“你放心,我们绝不会赖着不走!”

  半年的时间,张家兄弟搬了5次家,从一个郊区到另一个郊区。其间,为了照顾张云成和张云鹏,二嫂也带着孩子到了北京。

  没有工作,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

  那段时间,他们吃的最多的食物就是面条。虽然天天吃,大家吃得还是很香,因为太饿了,何况也没别的可以吃。

  有时候,二哥会拎回家一个大大的塑料袋,里面横七竖八放着路上捡来的矿泉水瓶。“每个能卖一毛钱呢。”二哥颇有成就感。

  二嫂为了节省开支,每天要走上半天路到很远的菜场,鸡蛋挑破的买,蔬菜也要几毛钱撮堆的。

  甚至,二嫂将收藏多年的老版人民币贡献出来。每当找到一张一元大票,一家人都会兴奋半天,因为一元钱可以换来四个馒头,更因为它带来了“可能还有”的希望。

  “你知道兜里一分钱没有还去逛街什么感觉吗?真是‘穷逛’。”张云鹏回忆起初到北京的窘迫,还不忘展现笑对生活的“乐观”。

  身边的 “ 兄弟 ”

  皮肤与骨骼之间没了肌肉支撑,张云成和张云鹏常常感到被自己的骨头硌得生疼。

  每隔10分钟,张云财就会放下手里的活,走进屋帮两个弟弟揉揉后背,换个姿势。

  “二哥是我们的‘全民大使’,总是被我们使唤。”躺在床上的张云成声音里带着笑意。随即又叹了口气:“没有拖累父母,却连累了二哥。如果没我们俩,二哥就不会抛家舍业陪我们跑到北京来。没我们俩,他就能考大学,生活得更体面。”

  “来北京,你当时支持他们吗?”看着出出进进端茶倒水的张云财,记者忍不住问。

  “听他们的。”张云财冲着两个弟弟努了努嘴。在这位憨厚的二哥心中,两个弟弟能在有生之年少受罪,多活几年,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为了生计,张云财卖过菜、送过外卖、当过速录员,还替人抄过信封。

  为了照顾两个行动不便的弟弟,他不能出门太久,也无暇照顾妻女;夜里不管多累,只要弟弟们喊声“二哥”,他就要爬起来给他们翻身;吃饭时,他总会先把两个弟弟喂饱才轮到自己……

  一次,张云财愣是从石景山坐了4个小时车到朝阳区十八里店,就是因为在电线杆上看见出兑小卖部的广告。“当时哪知道北京城这么大呢?!”张云财红着脸说。

  在偌大的北京城,张家兄弟的日子几度“山穷水尽”。不过,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总会好运气地遇到“贵人”,比如提供免费治疗的诊所,为他们推广网店的阿里巴巴公司,提供免费住处的富士康公司,还有不时上门探望的网友……

  朋友越来越多,但张云成最不能忘记一个“铁哥们”。

  一个好友曾经这样写道:“我所能了解的云成及他的一家,简单但充实……认识云成四年,给他过了3次生日,但这一次却希望不同,借此祝福云成明天一个新的开始,我期待29岁的云成、30岁的云成、40岁的云成、50岁的云成、100岁的……我们!”

  写下此文字的人叫高伟,缺钾性肌无力患者。然而,他再也无法获知32岁的张云成终于出版了第二本作品。

  他们相识于2005年的夏天。那时候,是张家兄弟过的最灰暗的日子: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住所,成天想着“吃饭问题”,却看不到未来。

  一天,张云成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你好!在网上看到你们正在找房子,我可以帮你们。高伟。”

  没过两天,这个叫高伟的北京小伙果然找上了门,还分外热情地带他们看房子。这是一栋有着100年历史的老北京大杂院,东、西、北塞满了房子,家家户户窗台下堆满了杂物。房前的几级台阶让张云成有点发愁。但由于高伟的游说,房租倒是很公道,而且里外间的结构是当时他们在北京住过的最好的房子了。

  张云财立马拍板:“第二天就搬过来!”

  高伟的出现不但结束了张家兄弟在北京漂泊的日子,还帮他们寻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淘宝网店开了“鹏程e购”,专卖张云成的书和张云鹏的字画。

  他们成了邻居,而且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张云成一度以为,这样的关系会一直“铁”下去。

  2010年7月22日,高伟突然跑去探望正在医院输液的张云成,依然是谈笑风生,但敏感的张云成却品出了几分异样。两天后,高伟去世。

  到现在,张云成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有时候我还会觉得高伟是在跟我们开玩笑。不定哪天,他会突然跑来坏笑着说:‘你们怎么什么都信啊’?”

  两年后,张云成才知道,高伟是先通过他的书认识的他们。当时,高伟住院做手术,他的姑姑就买了一本《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

  张云成忽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他还可以做很多事。

  看见阳光就微笑

  2012年4月,张云成的第二本自传《换一种方式飞行》在北京出版。

  从第一本书到第二本书,他用去了9年时间,跨越了他们在北京闯荡的所有日子。

  其间,对“个人情感”谈及不多的张云成,在北京遭遇了一段情窦初开的苦恋。虽然这段恋情因为“给不了对方想要的”戛然而止,但内心火热的小伙子依然喊出:“下辈子,我们是一只小鸟,一棵小草,一颗石子,一片云!那也让我爱你好吗?”

  在二哥张云财看来,家里的“小四儿”有些忧伤。临时照顾他们的义工完成任务要走了,张云成会哭;网友给他们送来热水袋,他也会哭。

  三哥张云鹏甚至说他像个女孩子,磨磨唧唧的。

  “当身体一切安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吃饭、走路、说话、眨眼,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但当这些都不能做的时候,才发现健康是多么可贵。”与北京的三五好友聚会时,张云成总会像个哲人,教育芸芸众生。

  可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坚强。

  2002年,是张云成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五天五夜昏迷。最后,医院里挤满了为他送行的亲戚,老姑父还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父亲也找好了“存放”他的地方。

  稍微清醒的时候,张云成只是张着嘴喊:“我不想走,求求你!”

  迷迷糊糊中,张云成梦见了自己的书出版了,梦见了妈妈的腰板直了,梦见一个神仙走到他身边一甩袍袖,他的肌肉就长了出来,手变大了腿变粗了,他一路奔到田里帮着爸爸收苞米……

  到了第六天,他竟然,没有死。

  这样凶险的状况在来到北京后又发生了几次,有一次半夜发烧40摄氏度,张云成被送进了医院急诊室。还有一次,全身连续浮肿几天后,他曾经最强壮的大拇指也失去了活力。获知这一结果的那刻,他裂了裂嘴,脸上挂着痛哭的表情却没有泪水流下来。他几乎绝望了:“疾病还会从我身上夺走什么?难道我就这样被动地‘活着’吗?”

  每当心情抑郁的时候,张云成身边总会冒出“聒噪”的三哥张云鹏。“我的手指早不能动了,可我照样可以操作键盘。”他嘴里含着一根筷子,像鸡啄米一样,娴熟地敲击着键盘。

  “你还有中指可以操作鼠标,中指没力气了,可以用你的好口才到处去演讲,没准儿还能像霍金那样,发现什么大理论呢……”三哥絮叨个不停。

  张云鹏不会像“小四儿”那样多愁善感。他乐观、幽默,喜欢画画。家里有事,他总是出主意,临了还会附上一句“必须的”。

  “看见阳光就微笑。必须的。”张云鹏俏皮地眨了眨眼。

  最近几年,两兄弟病情恶化的速度似乎更快了。

  生活愈发稳定,喜静的张云成反而热衷于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包括罕见病高峰论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协会、废旧手机换森林环保公益活动……

  一个冬天,张云成在网上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妈妈为了六岁的女儿,仍坚持躺在床上经营网店。“我们得为这对母女做点什么。”他的语气更像给两个哥哥下命令。

  张云成联系到发帖的网友,了解到他们正在组织一个“魔豆爱心活动”,呼吁网友为这对母女捐款。“我也可以为她们捐款,虽然不多,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张云成的想法被网友善意地拒绝了。

  “毕竟你们现在也需要帮助。”网友知道,“鹏成e购”每年的收入并不算多。

  几经游说,张云成的捐款请求终于得到了“批准”。捐款与商品出售挂钩,每卖出一件商品,系统就会自动向指定的“魔豆宝宝爱心工程”账户打款。到现在,张云成店铺里的书籍和张云鹏的画作依然设置着这一功能。

  “小品里不是说嘛,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总该问问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想明白了才会知道怎样去活。”在北京这几年,张云成想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价值就是做一面“镜子”,让富有的人珍惜,让贫穷的人不要放弃。

  平静得像果冻

  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由富士康公司免费提供的北五环外的房子,已经住了5个年头;网店的生意不温不火,但好歹日子有了保障。

  在北京待得久了,有时张云成会把自己当成北京人。但总有一些事,提醒着他与“本地人”的差别。

  由于是外地农村户口,张云成和张云鹏在北京治疗的一切费用都无处报销。于是,两人断了一切治疗,“反正也找不到有效的疗法”。

  医药费少了,他们也慢慢有了一些积蓄,想买一辆最便宜的轿车,这样张云财就可以带着两个弟弟围着北京城“采风”。可惜,没有“在北京五年以上纳税记录”,他们就没有摇号的资格。

  张云成失眠时,会想象自己回到了老家的土炕上。“如果有时光机,我希望回到2000年写第一本书的时候。那时我还能自己坐起来,能用手写字。常有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到我家看我打超级玛丽。”他笑得有些得意。

  虽然没有时光机,但与父母见面的心愿还是很快实现了。5月中旬,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与中国雅虎等联合发起了“圆父母的心愿”孝亲行动,送张家父母到北京与三兄弟团聚。

  见到张云成,母亲发现“小四儿”脸上的稚气不见了。活在北京,张家兄弟的境遇也许比很多“北漂族”更艰难一些。但艰难,是获得成长最快捷的途径。

  在一篇九宫格日记中,张云成形容自己现在“平静得像果冻”,不管是媒体热捧还是遭遇轻蔑的眼神,再也不会轻易伤害他的自尊。

  偶尔,张云成还是愿意设想“假如能行走三天”,前两天他要为父母做顿饭,洗洗衣服,倒杯水。这些都是父母为他做的事情,可他却从未为他们做过。

  最后一天,他会揣上从未启用的护照,飞去澳大利亚,用脚掌感受黄金海岸沙滩的细软,伸手摸摸树袋熊的大耳朵……

  每卖出一本书,张云成一定要叼着笔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我想让每一个读者感到我的祝福,希望他们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看看我,珍惜自己的健康,好好活着。”
猜你喜欢:

1.北漂年轻人奋斗的励志话语

2.励志青春散文随笔

3.北漂励志格言语录

4.经典励志的文章

5.比较好的励志经典文章

36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