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大全 > 分析苏轼豪放诗词的艺术手法(2)

分析苏轼豪放诗词的艺术手法(2)

时间: 恒辉636 分享

分析苏轼豪放诗词的艺术手法

  这是一首悼词,以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词的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现实。“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无处话凄凉”五句,直叙生死离绝的思念之情。“十年”时间之长,十年沧桑,多么迫切地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希望彼此的音容浮现在眼前!然而太失望了,“茫茫”二字,写出了彼此渺茫难详的现实;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空虚、怅惘,思念之情的深切,心事的浩渺深远。 下片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即过渡,引入梦境,自然巧妙,“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沈祥龙《论调随笔》,“忽”字表现梦境的迷离恍惚,生动,令人耳目振动。“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具体记叙梦中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写出了词人的理想,平易亲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平淡之中却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相思,为何相见又无言呢?——因为“无处话凄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无“言”胜有“言”了。千行泪,正说明他们情感之丰富!惊喜?!——感情最深处的艺术魅力!

  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出语平淡朴实,处处是家常话,字字是肺腑镂出,感情自然深挚,情调哀婉而不板滞。笔墨翻卷,境界层出,波澜迭起,妙绪纷呈。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思与自己的性格结合,但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语言仍然豪迈奔放,意境深远,应该是由其通脱的性格所决定的吧。

  从以上分析说明,苏轼一贯主张并实践了他的“诗从肺腑出,出则感肺腑”(《夜读孟郊诗》)的理论,只有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自己情感的作品,才是佳作。客观事物还是需要有主观的抒情写意色彩来表现,所谓“真实”,应是艺术的真实。苏轼以前的词大都是写给歌儿舞女唱的,他现在的词则完全摆脱了词的“缠绵荡往,穷纤极隐”的妩媚之风,正以洒脱疏放、优游自在的风韵、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潇洒超旷的性格心真实的情感做了北宋词坛的霸主。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标志苏轼豪放词成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是苏轼自己都认为的得意之作。词的上片写他“少年狂”的行动,描写会猎的情景,是举之“狂”矣。“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写了会猎的场面:人马攒蔟,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席卷而过,威武阔大,形象生动。接着再写会猎中的壮举:“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太守“亲射虎”,从容自若的镇定风度,豪迈的气魄和娴熟的本领自然呈现,不减当年孙权之英武!词的下片写“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他由打猎激发出来的卫国杀敌的爱国热忱,志之“狂”矣。“ 酒酣胸胆尚开张”词人性情本就豪放不羁,现在又加上酒力,“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壮志冲天。“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又写了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一个“何日”把词人那种亟待盼望的殷切心情表现锝极为生动。上下两片一气贯注,略无停顿,犹如急流飞瀑,奔腾而下,气势之磅礴,意境之壮伟,笔力之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词人之情、之志,可谓“狂”矣,淋漓尽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契合,构成了壮伟高远的词境。

  这一分析,不难发现,情思的豪迈奔放,表情的激越壮伟,意境的深邃高远,使苏轼豪放词感情之强烈诚挚,笔墨之激昂飞动,具有雄豪劲健的阳刚之美,高处竟能胜寒!

  二 引诗入词,以诗入词,以散句入词

  词自兴起、发展、衍进至唐宋五代在文人手中臻于成熟,具备一种独立文本所必须的文体本色了,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传统。但到了北宋中叶,这一传统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那就是当时的文坛盟主苏轼自杭州创词以来,有意与“柳七郎风韵”相对,“自成一家”词风。与题材扩大相映,在语言上屏弃了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广泛地吸收前人的诗句入词,以诗为词,适当吸收口语入词,给人清新自然之感,为了充分表达意境,他有时还突破音律地限制,试图改变,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也确实改变了词创作地固有风貌,最终创立了豪放词派。

  苏轼是如何引诗入词,以诗为词,以散句入词,适当吸收口语入词的呢? 首先,苏轼“引诗入词,以诗为词”的问题。

14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