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一)

  马说马说马说马说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吗?为什么韩愈会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

  什么样的文体?

  明确?

  1?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

  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

  ?

  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

  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

  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

  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

  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

  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

  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中

  国文学史》?章培恒?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

  体相近。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二)

  二、课文阅读

  1?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句读。

  2?教师范读。同学拿起笔将自己刚才没有读准的生字圈出。

  3?同学根据教师的范读正音并在课文上注音再读。

  4?文言实词、虚词理解?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加上点。

  2?四人小组讨论?小组长提问?其余三个同学抢答?共同探讨并在书本上注释这些实词和虚词。

  3?班级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加点的字词。

  明确?第一段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伯乐——擅长相马之人

  祗——只是辱——辱没

  骈——一同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称——著称

  第一段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所以?因此

  虽——即使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

  第二段实词?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

  千里之能.——能力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三)

  文理解

  1?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欣赏板块。

  2?根据欣赏板块结合课文?四人小组讨论问题。

  3?教师组织班级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全文以“说”为文体?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个说了些什么内容?

  2?到底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为什么?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写法?

  4?根据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根据韩愈的生平说说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马说》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至800?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

  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

  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

  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

  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

  不遇的愤懑之情。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

  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

  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360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