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材 >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文言文最重要的其中一篇。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出师表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一)

  通假字

  1. 简 通拣: 挑选

  2. 阙 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

  古今异义词

  1.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2.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3. 感激: 古义: 感动 今义: 激动感谢

  4. 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

  2.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3.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3.裨补缺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二)

  条件句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 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 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 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7.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

  8. 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6.(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

  (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名句

  (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0.(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

  (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北伐的思想基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7.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报先帝,忠陛下

  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三)

  问答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为什么?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主旨是:亲贤远佞 。 这样才能让后主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使命。(只有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方可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成实兴复汉室的大业

  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7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0、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11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会: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1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臣以当世之事”点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363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