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材 >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全总结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全总结

  语文知识点的重点在语文要进行总结,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一)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

  41.三原色:红 绿 蓝

  42. 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 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46.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4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48. 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49. 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50.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 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 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 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55. 三军:上中下 左中右 海陆空

  56.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57. 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58. 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59. 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60. 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3.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1.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2.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15.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364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