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阅读答案 >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

【出题形式】

1、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

(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

(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反语讽刺、一语双关)

句子(1)中心句(2)过渡句(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

2、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补充知识点〗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考题型: (一)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二)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总之,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 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习题训练】

例一:《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例二:《美丽的桥》

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里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四十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的纷争。

在这四十年当中,他们俩肩并肩地辛勤劳动,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背着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里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和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锨,我的活肯定会使您满意的。”

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回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切惊讶地目瞪口呆。因为他没有看到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精美的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这时,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说完,他哭了。

当兄弟两人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等一下,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哥哥对木匠说道。木匠回答说:“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我去造。”

1、这作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

2、结合语境,谈谈文中“颜色”一词的意思。

3、怎样理解“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我去造。”

记叙文阅读指导

【知识点】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

一、文章信息的感知和提取

文章的信息包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题形式】

1、 理清文章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文章线索)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文章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

例一:《背影》节选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

B.地点

C.主要人物

D.事情?

2、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插叙的语句。?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例二:《大声地生活》

那天,我领着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的一下转身离开了,留给我一个穿黑色皮夹克的背影。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怎么了?”

我小声说:“有小偷。

女儿大声说:“在哪?快抓住他!”

我用手指了指那个背影,小声说:“就是他,不过没偷着,别吱声。”

想不到女儿冲着那个背影大声地喊道:“坏蛋,小偷,谁让你偷我妈妈?我给你告警察!”

我吓得用手猛拉女儿两下:“别喊了,你爸爸不在这儿,小心他会打我们!”

“他敢!有警察呢。妈妈,快把电话拿出来,打110。”女儿理直气壮地大声说。

我有些害怕地看着那个背影,生怕他回转身来打我们母女二人。可是,他没有,他走得更快了,走到街角拐弯处,急忙钻进胡同里,看不见了。我这才松口气。这时女儿拉拉我的手,生气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报警察?你看你让他跑了,他又去偷别人了。”让她这么一说,我有些脸红,周围的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有些别扭,就冲着她说:“你大声嚷嚷什么?”

“我就大声嚷嚷,好让坏人怕我们,你那么小声,好像我们是坏人似的!”

我望着才8岁的女儿,哑口无言。想了一会,只好说:“算了,算了,我们买书吧!”我又从兜里掏钱。想不到女儿拦住我,又冲那卖书的人大声说:“我看见你刚才用那样的眼光看我妈妈,你肯定是看见小偷掏我妈妈的兜,可你为什么不说?你帮助坏人,我们不买你的书了!”说完,拉着我就走。我这才想起来,刚才小偷在我旁边,我和小偷正对着书摊,卖书人看着我往外掏钱,一定也看见了小偷正在掏我的钱。我不满地看着他,他也看着我,把头扭到一边去,什么也没说。我牵起女儿的手,大声地说:“走,我们不买了!”

我领着女儿上了公共汽车,女儿瞪着一双眼睛,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在找什么,我拉了她一下,小声问她:“你干什么呢?”

“我看有没有小偷?”声音宏亮,传遍整个车厢。周围的人愣了一下,接着哄笑起来。

女儿扬起脸,冲着他们说:“我就要大声喊,让那些坏人怕我们,让他们不敢再做坏事!”我张了张嘴想说她却没有说出口。周围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人们都闭紧嘴巴不再说话了。车停了,我领着女儿下了车,走了两步才想起来忘了给女儿买票,回过身来看见那个平时总是凶猛地盯着小孩查票的女售票员冲我们友好地笑了,车就开走了。

这时候,我就想:也许我们大人的话,不一定就是对的,至少我们在使用声音这个问题上,就不如小孩子: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我们对父母也曾大过嗓门,我们对朋友同事也曾高声叫喊。唯独,我们面对危害我们的坏人,却能保持沉默。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2、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5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