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求职攻略>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大学生求职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议话题之一,那么在校大学生对求职意向有什么看法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一)

  一、正确的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选择是劳动者在自身价值观的指导下,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职业选择过程中劳动者是职业选择主体,是择业行为能动的主导方面,而各种职业则是被选择的客体。职业选择受劳动者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不能任意进行;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与劳动岗位之间互相选择、互相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不止一次发生。价值观对职业选择的导向和定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应当是切合实际的合理的。

  正确的职业选择需要与自身实际、职业需求和形势发展相适应。

  只有切合实际合理的职业选择,才能使大学生就业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才能使就业既着眼于长远更立足于现实;既符合本身的实际,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既可专业对口,更可全方位地挑选。所以正确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也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

  合理准确的职业选择能够促使大学生对就业进行理性思考,增强就业的主动性。要实现合理准确的职业选择,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内省和反思,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将其与社会现实和社会责任的需要较好地结合起来。在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完成职业选择能给毕业生明确奋斗的方向,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主动性的增强。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政策法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人,国家各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共青团中央等众多部门都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在培育市场、支持基层就业、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学校在就业方面的规章制度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指导。这些政策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毕业生就业起着调控作用,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朝着稳定、规范的方向进行,因此也必然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2.社会需求。需求引导供给,社会的需求决定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行业的供需状况、各地区各专业的人才饱和度、各地区的职业发展趋势等等。社会需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它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家庭和社会关系。大学生多数缺乏对社会的充分了解,社会阅历比较单薄,容易受家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影响根据最近对北京地区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有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在整个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二)主观因素

  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2.毕业去向的选择。毕业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有就业、继续深造、不就业三种。这种多元化的毕业去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3.个人偏好、理想、能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个人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理想的择业定位,而能力作为实现理想的条件,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求职准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就业成功与否。

  三、大学生应合理有效地进行职业选择

  切合实际的、合理的职业选择的实现,要求大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职业选择进行理性思考。

  首先,毕业生应该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并用其指导职业选择。人生价值观在人们的意识中既可能是清晰明确的状态,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状态,但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它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职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当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职业选择的行为模式。毕业生可以借助目前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列出本人价值观清单,明确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一套明确清晰的判断取舍的价值评判体系,以指导自身的职业选择。

  高校学生在求职中往往趋向于追求高层次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正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中追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基本趋势和要求。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比如享乐、功利主义倾向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定位。因此在明确个人价值观之后,还需将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比较,主动调整个人价值观,使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从而使职业选择的价值评判体系更趋合理和科学。

  其次,在有了明确的价值观作方向性的指导和判断取舍的标准之后,还需要进行以下具体的工作:

  一是要把握政策法规。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把握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就业大环境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争取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正视就业形势、调整择业心态。目前,对就业现状和形势的不了解或了解不充分是影响毕业生正确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毕业生只有在充分了解现实情况,感受到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知晓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趋势之后,才可能真正发现自身的理想定位同现实之间的差距,才有可能进一步调整自身定位。当然,在发现这一差距后更应注意调整心态,避免陷人思维的误区。   三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五个定位”。

  (1)自我定位:自我定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客观评价自我。自我定位首先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评估自己的文化素质、能力特征、性格特点、身体条件,总结出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其次应从横向上,将自己放于同班、同专业、同年级、同区域乃至全国同专业同学中进行比较,分析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在求职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定位分析,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切人社会的起点,避免自我定位过高或过低。

  (2)行业定位:在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之后,还应该进行行业定位。认真了解行业整体情况、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行业定位,避免盲目择业和无从择业的现象出现。行业的选择还取决于家庭影响和个人的理想,以及社会舆论。参考他人意见时更应该避免社会、家庭和周围人群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对自身择业定位的影响,做到真正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个人理想和兴趣以及实际能力作出较为理性的行业定位.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热门行业和高薪行业。

  (3)岗位定位:岗位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个人偏好、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岗位定位时.要在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长处、短处,对照相关用人单位的标准、条件、要求,实事求是地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合适的岗位,不要人云亦云、追随大流,而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潜能发挥和事业发展的岗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忌仅从收入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出发去求职,以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出现个人与工作岗位的极不适应,妨碍自身进一步的顺利发展。

  (4)地域定位:地域定位是指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对于工作区域的考虑。不少学生趋向于把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地域定位的首选地。其实,还应当看到近几年城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国家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大力加强了对西部的建设投资力度,由此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地域定位时,应该多思考自己的能力、优势究竟在何处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发展空间在何地能得到较大限度的拓展,而不仅仅着眼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在定位时也不要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以便于情况改变时可及时调整方向。

  (5)收入定位:在近期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收入占了大学毕业生职业理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的收入定位是建立在对市场行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的素质、能力和岗位发展趋势后得出的收入期望值。切忌仅仅以眼前待遇出发,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定位。

  在完成上述几方面的准备工作后,并不等于顺利就业会水到渠成.这仅仅是职业选择的一个开端.还应把握好往后的各个必要的环节。此外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具备诚信务实的精神,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定位,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未雨绸缪,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充分而扎实的准备。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二)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以及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强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和学生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身都要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作为学生应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作为高校应提高办学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积极健全和扩展就业指导的渠道。

  一、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包分配、包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模式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已走向大众化。随之,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顺应而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开始,随后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就较晚,并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的就业指导工作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和系统的研究;就业指导工作薄弱,工作机制僵化;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辅导较少;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的比重小,尚未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与毕业生数量

  所谓社会需求,它包含三种:理想职业需求、苛苦职业需求以及一般职业需求。理想职业是工资高、待遇好、轻松安逸的保障较高的职业;苛苦职业是指工资和待遇都很差,并且工作条件还很苛刻的职业;一般职业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职业。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理想职业不仅量少,用人少,而且还需要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苛苦职业种类也不多,它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很低,相比前两者而言,一般职业是占绝大数的职业。并且,大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加,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所希望的都是理想职业。

  2、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影响其就业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就业形势,就必须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学生而言,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就是自己的“商标”,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提高了,也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观能动性

  1、端正学习态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都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认识,并且当前的用人单位都愿意用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因此,作为高校应该教育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立足本职,认清形势,从自我做起,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全面提高。开展多种形势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适合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这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端正态度,加强学习注重从各个方面逐步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就业。

  2、大学生要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刻苦努力,不断完善自身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还不清楚,甚至很模糊,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对难就业问题产生一定的恐惧和担忧心理。大学自主学习为主的特点使一些主观能动性差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中,对学习产生惰性。对此,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作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者,要正确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从自身前途和社会需求出发,克服自己的懒惰性,为将来找到好工作而刻苦努力。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改进办学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大学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对当前的高校而言,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引进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学校就应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改进办学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大学生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规范的高校制度能够约束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的教学资源,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校知名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时加重就业的筹码。

  2、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学风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要形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起来。要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灵活组织课堂讲学,全力贯彻素质教育,有效地将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提高,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就业难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时候不是人才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供不应求造成的,是很多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心理,他们普遍不愿从事苛苦职业和一般职业。事实上,还有很多一般职业和苛苦职业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高校应结合实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到偏远山区工作的勇敢精神,把学生的才能用到迫切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4、多途径宣传介绍就业知识

  (1)校企合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走出学习主动积极和一些企业联系,将企业的技术培训会、人才招聘会、产品介绍会等吸引到学校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做好宣传,还可以引进人才,进而也促进了学生和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交流和就业的大好机会。(2)开展就业知识讲座。高校要聘请相关专家或者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或者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为在校学生开展就业知识和经验介绍方面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快速地了解就业知识,并为就业早做好准备。(3)师生交流。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最容易交流和沟通的,通过师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广泛和学生进行接触,并为其介绍就业的经验和知识,了解学生的目前现状,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可以及时做到处理和解决。

  5、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的招聘会,这不仅能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良好沟通,还能降低就业成本,提高就业率。还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通过调查已就业的学生,准确了解当前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必要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合作教育”的方式。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三)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剧增。特别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这些不仅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随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形势的变化,并做了较为深刻的剖析。

  二: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

  2.1设计理念:

  基于对主题的深刻阐释和应用实践,我们的调查问卷始终围绕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念和就业形势展开,其中包含了自己对能力的把握,对所学专业的看法,对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和政府所需采取的措施。由于所设问题较多,原本有3页纸张,后把一些并非特别重要的问题舍去,精简为2页,使得被调查者更为真诚和愉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样本容量暂定为70份,若有不足还可加以补印。

  2.2数据来源:

  由于我们是对浙江理工大学的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也更加贴近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故我们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浙江理工大学各年级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所选专业广泛,几乎涉及各个方面,并选择了各个年级的同学,数据信息真实可信。

  2.3调查情况:

  小组成员在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各个街道路口发放调查问卷,并真诚地请各个同学

  填写完毕,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回收比率为:94.28%。

  三、对调查问卷的研究

  3.1研究方法:

  3.1.1定性研究

  ①:过往几年的就业形势

  ②:被调查者的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及就业态度

  ③:对毕业方向的把握

  ④:对找工作的途径的选择

  ⑤:对今后就业地点的选择

  ⑥:对自身能力的判定和对自身缺乏素质的考量

  等等

  3.1.2定量分析(粗略,具体见下)

  所调查学生中大一学生为13个,大二学生为14个,大三学生为15个,大四学生为24个,总共66个。

  ①:就业形势方面,大多数人认为一般,也有几个人认为不太好,个别认为非常好和极差。

  ②:对被调查者所学专业的认识方面,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较有前途,个别有别的想法。

  ③:对毕业方向的把握方面,大多数人明确表示了要考研考博或者出国深造,也有一些同学选择了考取公务员,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其余选择的人很少。

  ④:对找工作的途径方面,现场招聘会和人才市场的选择很多,而诸如熟人联系,学校提供等方式较少。

  ⑤:今后就业地点选择方面,大多数人选择了沿海竞争激烈但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另一些人选择了竞争压力较为激烈的中小城市,而一些偏远的竞争压力不大的城市却很少有人问津。

  ⑥:最自身的判定方面,大多数人认为企业看中的是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还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不足方面也正是经验的缺乏和专业水平的不足。

  等等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4.1分析方法

  4.1.1图表分析法

  大学生对今年就业情况的看法统计图

  大一大二大三

  大学生对于择业方向的调查统计图

  考研、考博公务员国企商贸金融大四

  大学生是否清楚自身合适工作的调查统计图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大一

  大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缺乏方面的柱状图

  大二大三大四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4.1.2数据分析法

  对于每一个问题,经过认真的计数和分析之后,概况如下:

  1.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总体评价是

  A很好 0 B较好 1 C一般 27 D不太好 16 E很差 0

  2. 被调查者是否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A.清楚 20 B.不太清楚 22 C.不清楚 1 D.无所谓 0 3.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2 B. 较有前途 28 C. 无所谓 7 D. 较无前途 E. 很无前途 4

  4. 被调查者对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期望是否与本专业相关

  A.专业对口,但不强求 24 B.专业并不重要,有工作即可 6

  C.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15 D.非本专业不从事 0

  5.对目前自己的就业形势的态度

  A.非常好 1 B.比较好 17 C.一般 21 D.不好 4

  6. 被调查者大学毕业后的选择方向

  A.出国深造 3 B.考研、考博 14 C.考公务员,从事党政管理工作 15

  D.去国有大中型企业 7 E.去外商投资企业 2 F.从事商贸、金融工作 7

  G.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4 H.去乡镇企业 2 J.没计划 3

  7.被调查者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熟人联系 9 B.通过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 13

  C.现场招聘会和人才市场 23 D.招聘网络 11 E.其他 5

  8. 被调查者就业会选择哪些地区

  A 沿海竞争激烈但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 16

  B 竞争较为激烈的中小型省会城市 15

  C 竞争压力小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 7

  D 无所谓,只要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 4

  9.被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的主要原因是

  A.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 23 B.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16

  C.生活环境优越 5 D.其它________ 3

  10. 被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多选

  A.专业成绩 13 B.专业技能 24 C.综合能力 32 D.学校名气 15

  E.社会经验 24 F.发展潜力 20 G.思想品德 9 H.其他 0

  11.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目前最缺乏的素质是

  A.沟通协调能力 7 B.相关工作经验 30 C.专业知识技能 8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10

  E.其他_________ 4 F.未考虑 0

  12.影响被调查者就业的主要问题是 多选

  A.竞争太激烈 15 B.缺乏经验 31 C.专业知识不扎实 13 D.缺乏有用证书

  9

  E.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14 F.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过大 0 G.就业信息量少 6 H.缺乏面试技巧 5 I.缺乏关系网 2 J.其它_________ 0

  13.为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2 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8

  C.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29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5

  4.2对上述分析的总结和建议(粗略,具体见下)

  4.2.1分析的总结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可以清楚的得到:

  大多数人对今年就业形势的总体评价一般,侧面反映出他们对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而不同专业的同学对就业的形势评价是不尽相同的,上述图表和数据并未反映这一点,现作说明:调查发现,经管和材纺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是非常看好的,或许这跟理工大学经管和材纺学院的就业率很高有一定的联系。相对于这些热门专业来说,生科专业、艺设专业等相对冷门的专业评价就不是很高,并不是说这些专业的就业率不高,而是有可能他们日后的工作跟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挂钩,导致对自己未来的焦虑心理。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多数人竟然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清楚地了解,这是否跟学校没有做好相关的就业创业指导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可以知道,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也一定是不够的,对自己日后的发展也是没有一定的规划的,这对于当代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还有大部分同学在填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如何的问题时填写了“无所谓”,若是对自己专业的发展都无所谓了,那么何来个人的发展,何来日后理工大学的发展。

  对于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是否挂钩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专业对口,但是不强求”,这个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知道,现在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培养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只是给我们了一把锋利的武器,让我们有了立足于这个社会的能力,但并不是有了这把武器你就能找到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很多人选择了不是自己专业的工作,他们照样过得非常好的日子。然而,正如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大家都希望能够学以致用,都想着自己4年甚至6年半的青春与付出有价值,能有相应的回报。日后能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自然是最

  好,若是真的不行,那就只能顺从生存法则,选择能够安身立命的其他专业的工作。 对于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方面,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考博,也有一大部分人决定考公务员,做政府官员。反映出被调查者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渴求与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愿望。当然,提升自己的各方面品质其实也是想要找一个好工作的前提而已。一小部分选择了去国有或者外商企业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中小企业。这些显而易见的结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但也是他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本身并无不可取之处。

  另外,对于找工作的途径,似乎浮现出另一种社会的真实面貌。经调查发现,选择通过熟人联系,安排单位的人数上升地非常厉害,虽然通过现场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依然是被调查者找工作的主要途径。通过熟人找工作的不利之处在哪里,对其本身而言,本身就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素养,进入好的单位之后更是处处碰壁,根本无法融入工作,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肯定很紧张;对于公司而言,引入这样的蛀虫只会白白发放工资,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公司的巨额亏损;对社会而言,真正的人才得不到想要的工作,全被蛀虫占了空,他们对政府和社会难免会失望,只能做一些粗浅的活。这让我想起了公务员考试,有那么一个实例而说的是某年的公务员考试,一个考生考取了第一名,本来可以给与他相应的工作,而他最终却被诬陷坐牢,还被四处追捕。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那个考了第二名的考生的父亲是某高官,他必须想方设法打击第一名的那个考生这样,他自己的子女就可以获得那个名额。现实确实是很残酷的。

  对今后就业地点的选择不用多说了。大部分人希望在沿海的大型城市工作,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是怀抱着更好生活的目的肯定是没错的。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在一些中小型竞争激烈的省会城市工作,从都是竞争压力很大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现代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然而,这些选择侧面体现了他们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短浅目光。国家主张西部大开发,正是需要人才引进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才都滞留在沿海的发达城市,把东部建设得更繁荣强大的同时,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将会不利于祖国的大发展,大繁荣。

  经调查,专业技能的不足和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是困扰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大原因。专业技能的不足和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那样:“进入大学你就轻松了。”是的,自由的时间多了,老师也不再像高中那样盯着管着了。然而,这些体制的改革恰恰使当代的大学生为不认真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借口。上课玩一些手持电子设备,下课三五成群出去溜达。试问,这样的生活学习方式如何能

  使大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就更是无厘头了,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公司不要他们,若是每个公司都不招进,那么他不是一辈子都没有工作经验了。更为荒谬的是,有些公司说没学历的我们不要,然后大学生们拼命学习考研考博,之后公司又说了,没工作经验的也不要,试问一下,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哪有时间去累积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

  4.2.2建议和意见

  这里简略说一下,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提升自身的转业技能、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另外,摈弃急功近利、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心态也显得尤为关键。一些不正当的找工作手段应该加以抨击,自己更加不能参与其中。

  对学校来说,学校是一个大熔炉,更加应该注重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相关就业创业知识的传播。另外,一些就业创业指导显得非常关键,纠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做好引领工作,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对政府来说,政府应该减缓扩招的脚步,“不能像种蘑菇一样培养博士了”,而应该本着“精”的态度,对重点人才重点培养,提供更加完善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去中西部工作的大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资金补贴,让人才更多的流向中西部等较为不发达地区。对社会腐坏风气的改良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的大问题,政府应该严查政府官员子女及相关亲属的工作情况和收入,并公示出来给公众看,不该有任何隐瞒。

  五、总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对调查问卷的合理认真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0%的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

  自我发展作为就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据统计:40%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30%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3.拉关系、找门路,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就业竞争。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杀大权”的人便成为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这无疑是一种与文明社会不协调的因素,这不仅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通过走访在校大学生,咨询网络平台,得出的结论如下:

  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

  1999年始,为给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212万,比2002年净增67万,增幅为46%,2004年达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到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5万。

  由于我国经济总量的限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有限,从而产生了高校扩招迅猛与岗位增幅相对缓慢的矛盾。截止2003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70%找到了工作,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2003年第一届高校扩招后的本科毕业生,到2003年底就业率才达到85%。

  这就给毕业生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岗位。就业的无形压力落到了大学生身上,使得他们开始产生了前途渺茫的感觉,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职业选择本来是大学生个人的事,但是社会、文化和制度等因素对大学生这一选择的做出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由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如缺乏社会关系的一些优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那些表现较差但有“关系”的毕业生却有单位接收,这些现象造成了毕业生择业心理的不平衡,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毕业生同学的相互攀比,更使得他们努力追求去大城市、

  去大企业、去热门行业。

  自我认识上的差距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虽然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自以为是,趾高气扬,一直以为自己是社会精英,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的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中只埋怨理想和现实相差太远,失落感不断增强,从而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制度障碍

  制度障碍主要是指现有制度限制高校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和灵活就业,使得原本能够与就业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工作岗位。近几年来,各地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以放松对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的限制,但是这些政策的放开速度和节奏很不一致,并且区域间的差距比较大,主要产生了如下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上的脱节,有些政策悬在空中,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二是派遣制度的时间限制压力比较大;三是非国有单位使用高校毕业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四是高校毕业生跨省市流动渠道仍然不很畅通。制度上的障碍往往会阻碍工作岗位与人才的匹配,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同时也给低学历的人才造成许多心理不平衡。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规划、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综合考虑个人的价值、兴趣以及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使得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职业选择计划,同时由于对自身的价值、兴趣、个性等问题考虑不成熟,对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自己优劣势的分析不到位,往往使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不知何去何从,容易随波逐流。

  另外,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也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认识的误区

  都是扩招惹的

  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 就业渠道不畅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企业相关制度不合理性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

  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4.高校教育的盲目性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缺乏经验和不收应届生的矛盾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6.就业择业理念的误区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7.自信和风采的展示欠缺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8.岗位设置不足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9.教学质量低下.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以下列出了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法:

  随着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以市场为导向,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建立,这使广大毕业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选择职业成为可能。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各行各来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就业困难只是暂时和结构性的,要解诀这一问题,需要广大毕业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就业观念天地宽。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很多人在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社会各界及媒体也在呼吁: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难,难在观念上不假。但降低就业期望,转变就业观念,说着轻巧,做着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阶层定位。怎样的职业和工作,决定着就业者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地位。这是历史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的概念。虽然说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但不同职业及其阶层带来的社会评价地位是有差别的。享有公家人身份的公务员自然和农贸市场中摆肉摊的个体户不可相提并论;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工作,也决不是一句简单的“自主创业”能够与之并驾齐驱。社会地位的顾虑考量,让大学生就业遭遇严峻的现实考验。

  第二,户籍问题。城市户口特别是大城市户口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巨大意义无人能否认。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就业派遣得到一个有利的城市户口,这也是就业的一个重要参

  考。哪怕工作不理想,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第三,机会前途。对于很多来自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四年寒窗或七年苦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落后迈进发达吗?即使没考上公务员,即使没得到大城市户口,漂在城里也比返回乡下有希望,这是不少大学生的真实想法。简单地责怪这种观念没有意义,因为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往往不发达,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本身有限。地理空间的广阔不等于就业机会的众多,部分大学生对到农村去、到中西部去心存疑虑,可以理解。

  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 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也渐渐出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这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当前就业压力大,但是大学生们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大学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凡是要从大处着想,不要因为眼前的短期利益而蒙蔽了双眼。拥有正确的就业观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们在就业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地增强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大力的帮助下,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大学生绝不是包袱,而是社会的财富。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

大学生求职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议话题之一,那么在校大学生对求职意向有什么看法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思修报告(一) 一、正确的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学生求职经历报告
    大学生求职经历报告

    大学生如何在许多面试中,总结经验,在下次的求职面试中获得hr的欣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经历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经

  • 大学生求职简介自我介绍
    大学生求职简介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每个求职者面试时的必经环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简介自我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简介自我介绍(一) 各位老师

  • 大学生求职技巧攻略
    大学生求职技巧攻略

    面试前掌握好求职技巧可以使应聘者在最初几分钟内给用人单位留下优雅、自信、得体的第一印象,为成功的求职面试打下良好的基

  • 大学生求职计划
    大学生求职计划

    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职业规划书是不可缺少的,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计

354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