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升迁之路>

你可以拿多少薪水

时间: 若木632 分享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异常干净的词典,它没有提到“跳槽”在历史上最常见的一个意思,《汉语大词典》收了这个意思,不过还是不免含糊其辞:“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其实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中“跳槽”一条说得甚为明白:“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即使公司有严厉的保密政策,即使你不是有意去打听,有些“不能说的秘密”也会通过小道消息飘进你耳朵—比如“工资”。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个敏感话题。它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关乎自尊、幸福感、自我价值。

  世界经理人博客平台上有博主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资低,与付出不成正比,和其他人相比不甚公平”,引发了很多博主的思考。

  当你得知你的薪水比身边同事少时,也会觉得不公平吗?如何衡量,你到底该拿多少薪水?

  当薪水比同事少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的薪水少了?博主“俞波”总结了四点原因:所在企业支付能力不够强;所从事的岗位在企业内横向的价值偏低; 企业对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岗位做好还未有明确的判断,因此薪水滞后了;最后一点,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判定存在偏差。这四点得到了多数博主的认同。

  说白了,也就是公司没钱,你不重要,你的努力还不够,你想歪了。

  比同事的薪水少,多数人都会介意。薪酬差异可能带来员工主观情绪上的波动,如沮丧、不满,进而影响工作。“高业绩员工带来的好处似乎被低业绩员工的负面影响抵消,他们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并因此变得更不努力。”

  英国《经济学人》也曾分析过这一现象,不过它不仅看到了其所引起的情绪上的负面效应,也关注到了少有人发现的另一个效应“隧道效应”:高薪水的同事会让你有动力去争取机会拿到同样的薪水,特别是处于公司成长性、工资差异和人员流动性较高的环境。

  高薪,是达摩斯之剑?

  如博主“景素奇”所言,职场中,谁不想拿高薪?尤其是高级经理人,不仅梦追高薪,而且把高薪作为证明自己的标准与炫耀资本。

  什么样的人拿高薪?博主“甄城”总结了拿高薪人的三个共性,一是拥有人格魅力,二是有完整的职业规划,三是对行业的理解,对市场的嗅觉精准而深刻。“高薪体现人才的价值”,博主“张国祥”一语中的。

  然而大大超过自己能力的“非常高薪”往往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景素奇讲述了一个故事,T 先生是一位超百万年薪的经理人,在D 公司工作两年。刚入职时是一名中层经理,半年后提升为总裁助理,又过了半年提升为副总裁。当提升为副总裁后,年薪跃升至130 万,高出同行同职经理人平均薪酬一倍以上!可惜只拿了一年他就离开了。而离开后,T 先生曾拿“非常高薪”的代价是三年待业。

  这段故事经景素奇分析后,感觉类似一个关乎金钱的爱情故事—老板与经理人看对眼了,一个觉得为对方多付出点钱也无所谓,至少会得到百分百的忠心。而对方先是心存喜悦和感激,而后慢慢觉得理所当然,直到倦怠,中间双方摩擦不断,最后出钱的大爷怒了,觉得自己亏了,两人不欢而散。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类经理人在后来的再就业过程中,一直难以忘掉曾经的高薪,放下身段重新开始,眼前即使有很多机会,也都觉得委屈了自己。于是,挑挑拣拣,蹉跎了岁月。

  拥有类似经历的经理人,都体会到那种一脚踏空后的恐慌与无助。究其原因,人也算是一种商品,我们究竟值多少钱,还得遵循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规律。如博主“俞波”所说,“首先是多少价值,就能卖多少价格。其次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当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老板就杀我们的价,当市场供小于求的时候,我们就能和老板讨价还价,把自己卖的更贵。”

  而不合理的买卖,终将被推翻。老板亏了,员工亏了,都不会乐意。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变化并趋于合理。景素奇持有同样的观点,“企业的发展周期是有阶段性的,每个特定时段需要对应的阶段型经理人冲锋陷阵。于是高薪诚聘都是明显带有阶段性,不可能长久。一旦问题解决,经理人也就只好离开了。”

  博主“杨毅”也讲到,“既然是高薪,意味着对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给企业更多的回报。”所以,当老板给你高薪时,先别高兴太早。

  在面临高薪诱惑时,先问问自己,这是自己应得的高薪,还是带有病毒的“非常高薪”。高薪是金苹果,也是达摩斯之剑。

  对自我的认识,是高薪与“非常高薪”两者之间的鸿沟。

10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