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安全知识>

地震八大救援知识

时间: 洪华1047 分享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地震救援知识,供大家参阅。

  地震救援知识一、

  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合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建议要合理配带多种简单机械,尤其是千斤顶、倒链、滑轮、大力钳等。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没有回劲,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还可以防止楼体进一步跨塌,压伤下面人员;千斤顶还可以将挡路巨石移开,快速打通道路;倒链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动楼板,一个倒链运用得好可以胜过百人;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大力钳更是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建议赶紧收集简单机械给抢险队配备,(千斤顶在机动车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更加重要,会使抢险工作效率更高。

  地震救援知识二、

  建议赶快疏通排水通道,以免积水灌入地震废墟,给废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威胁。唐山大地震时,很多压在低洼地带的人都是被积水呛死的呀。

  地震救援知识三、

  建议快用“人力”打通救灾通道。救灾通道被堵死,外面的救援车辆无法进入,不要坐等专业修路队,要多派人手,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和简单机械打通道路:千斤顶完全可以将巨石移开,卡车也可以用推和拉的方法移开障碍!人命关天,灾情紧急,不容等待!

  地震救援知识四、

  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搜寻地震废墟下的生命迹象。在先进科学仪器无法运达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铁皮等物品围成大喇叭形,小口放在耳朵上,大口对准废墟,这样可以将废墟下微弱的求救声放大几十倍,对寻找生命会很有效(尤其夜间效果会更好)。

  地震救援知识五、

  建议灾民千万别大规模外撤,这样只会使灾区人心浮动、心理崩溃、人手更缺、道路更挤、灾上添乱。对抗震救灾工作有百害无一利。地震不比洪水和战争等灾害,灾民完全可以就地安置获得安全,根本没必要大规模外撤。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时刻,很多灾民占用部队冲锋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议马上稳定人心,让灾民就地安置,展开自救,给废墟下的生命增加抢救力度,给伤员让开外运通道。

  地震救援知识六、

  建议充分利用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组织灾区民众充分自救。可以把幸存者就地组织成救灾队,也可以组织轻灾区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可以带领群众挖野菜补充粮食不足,采草药解决药品短缺。。。。。赶快形成青壮年抢救废墟下生命、老人给救灾队出主意、做饭的局面。所有这些方法,唐山大地震时都用到过,效果很显著。尤其对目前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更是必要。

  地震救援知识七、

  建议马上印制大量慰问宣传材料,给灾民送去全国人民的关怀、增添抗震救灾的信心、平息灾民恐慌浮躁的心理、增强灾民战胜灾害的勇气、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尤其在目前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更是重要。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很多灾民看到党中央毛主席的慰问信都感动得哭了。这些资料曾鼓励唐山人民擦干眼泪,满怀豪情地投入到自救工作中。形成了震不跨的唐山精神。

  地震救援知识八、

  建议马上开办广泛收集抗震救灾建议的专门网站,立即收集大量好的建言建议,集广大民众的智慧来解决抗震救灾的种种难题。

地震八大救援知识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地震救援知识,供大家参阅。 地震救援知识一、 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地震逃生的方法,希望对大

  • 地震火灾安全知识有哪些
    地震火灾安全知识有哪些

    燃煤起火、燃油燃气爆炸起火是地震火灾的主要原因。地震火灾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地震

  • 地震后自己自救的案例
    地震后自己自救的案例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下面是学习啦

  • 地震防护知识有哪些
    地震防护知识有哪些

    与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造成地面的震动(摇动、移动)称为地震。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地震防

318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