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动物知识 > 棘胸蛙是怎么养的

棘胸蛙是怎么养的

时间: 显钤829 分享

棘胸蛙是怎么养的

  棘胸蛙形似 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 壮肉肥。全身披灰黑色,皮肤 粗糙,背部有许多疣状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今天学习啦小编就带你们一起看一下棘胸蛙是怎么养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棘胸蛙的介绍:

  棘胸蛙(拉丁名:Quasipaa spinosa)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属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并喜穴居生活,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

  棘胸蛙的生活习性:

  棘胸蛙 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 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棘胸蛙怎么养:

  投喂的饲料以黄粉虫等鲜活饵料为主,活饵要求大小适口。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在温度高于30℃时,可以不投喂。平时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蛙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做到适量、均匀。

  分级饲养: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要定期按规格大小归类分池饲养,以免幼小的抢不到食,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越冬管理:水温低于8℃时,棘胸蛙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内、或搭篷保温越冬。越冬期间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温稳定回升到10℃以上后,棘胸蛙越冬结束。

  在亲蛙下池前10天左右,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亲蛙下池时用2‰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再下池。亲蛙下池后,开始由于环境改变,很少出来活动,稍有声响即潜入水中。4-5天后即可活动摄食。亲蛙的饲料要求达一定的蛋白质含量,以亲蛙积累营养物质,促进其性腺发育成熟。在日常饲养中注意加入一定的肉骨粉和蛋氨酸,以增加怀卵量和精子活力。高脂肪、高热量的饲料少喂,以免亲蛙脂肪积累过量而导致难产。最好投喂一些鲜活饵料,如蚯吲、小鱼、虾、螺蚌肉等。越冬后的亲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6%,产卵后1-2月,投喂量为体重的8-10%。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定点投喂。

  投喂方法:一般在池边设食台,其底部用密网、窗纱布或编织袋,钉在木框或竹框架上,浮于水面,使食台内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深,将活食投放于其内,让亲蛙自由摄食,膨化颗粒饲料也可投放在食台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活饵死亡发臭或饲料变质,均应及时清除。棘胸蛙的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红腿病、烂皮病、肠胃炎等。应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严格进行蛙池和蛙种消毒,每10-15天进行药物常规消毒;死亡的个体随时捞除,患病的个体及时隔离治疗。

  渔药的使用:蛙病防治所需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参照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执行,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

  敌害防治:蛙池上口应加盖防护网,防止鼠、鸟、蛇等敌害生物危害,在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防止水生昆虫、蚂蟥等进入。

100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