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动物知识>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分享

时间: 王燕764 分享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一种来势猛、病期短、传播快的急性病。蜂群一经染上,难以救活,尤其对蜂王与工蜂摧残特别严重。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因

  病虫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早春及初冬,被感染的工蜂则是传染源。传染是经口进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每当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终年可见,但发病高峰期一般从当年10月至翌年的3月,以当年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通常病害下降,夏季常自愈。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

  中蜂囊状幼虫病症状

  患病6天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继而变褐、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清除。

  中蜂囊状幼虫病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1、 传播途径

  我们在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 有些养蜂员不注意操作规范, 蜂具不进行严格的消毒, 随意调换巢脾, 病毒从患病蜂群传播至健康蜂群。另外, 盗蜂、迷巢蜂甚至巢虫等也会成为囊状幼虫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由于囊状幼虫病毒可以在工蜂体内繁殖而不引起明显的症状, 所以工蜂就成为蜜蜂群内的主要传播者, 尤其是幼年工蜂在清理搬运病死幼虫时会吞下含有大量病毒的病虫体内容物, 这些病毒会在这些工蜂的咽下腺中大量累积, 并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染给健康的幼虫。

  2 、发病规律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及蜜源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对发病蜂群的调查了解, 发现广西有两个发病高峰期, 即4 ~ 6 月和10 ~ 12 月, 当时外界蜜粉源丰富, 蜂群大量繁殖幼虫, 子脾面积增大, 当有阴雨天气, 气温变化大时, 若密集程度不够, 幼虫受冻, 抵抗力下降, 则极易发病;蜂群内缺乏蛋白质饲料, 幼虫营养不良, 体质下降, 也极易患病。“轻病型”蜂群若没有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会转变为“重病型” 。温差大的山区, 如八步区、昭平县、蒙山县、陆川县, 发病较严重, 不易治愈;日夜温差小的平原地区, 如钦北区、贵港市、横县病情较轻, 较易治愈。繁殖期过后, 外界蜜源减少, 蜂王产卵力下降, 群内幼虫大量减少,蜂群病情有所缓解。

  中蜂囊状幼虫病治疗

  1、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2、半枝莲的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

  3、五加皮308,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1、选育抗病品种。

  2、适时换王: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

  ①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

  ②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

  ③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3、加强管理:加强保温,以减少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及机械损伤程度。


猜你喜欢:

1.中华蜜蜂饲养与病敌害防治方法

2.野蜜蜂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3.中蜂饲养与疾病防治方法要点

4.饲养中蜂强群的方法要点

5.怎样饲养中蜂多王群的基本方法

6.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分享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一种来势猛、病期短、传播快的急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36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