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21肖秀荣形式与政策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是什么,关于形势与政策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肖秀荣形式与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肖秀荣形式与政策

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补充材料

国内部分

第一件 2016 年 11 月 11 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 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二、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 承者。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郑重重申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 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 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四、深刻阐明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号召学习孙中山精神,振兴中华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第二件 会见洪秀柱

2016 年 11 月 1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第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第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 第三,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人。) 第五,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第六,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

第三件 全国人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

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既是该条规定的宣誓必须包含的法定内容,也是参选或者出任该条所列公职的法定要求和条件。 (一)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

(二)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

(三)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人故意宣读与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或者以任何不真诚、不庄重的方式宣誓,也属于拒绝宣誓,所作宣誓无效,宣誓人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 (四)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对不符合本解释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的宣誓,应确定为无效宣誓,并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所规定的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出的法律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宣誓人必须真诚信奉并严格遵守法定誓言。宣誓人作虚假宣誓或者在宣誓之后从事违反誓言行为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件 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16 年月 11 月 4 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规定》)。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第五件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16 年 11 月 3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这一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火箭亮相航天舞台,在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长征五号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矢志创新的重大成果。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工程,长征五号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为后续的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第六件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 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

国际部分

第一件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访问拉美

2016 年 11 月 17 日至 23 日,国家主席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主席今年的第 5 次出访,也是他 4 年内第 3 次访问拉美。这次访问是中国面向亚太和拉美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期间,主席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双多边并举,政经文相济,有力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和中拉关系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格局演变影响深远。 一、国家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一)会议概况 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会议布置了四项优先议题,分别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增长;加强区域粮食市场;迈向亚太微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人力资本。 此次会议恰逢中国加入 APEC 25 周年。主席出席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和《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会议批准了 APEC 部长会议提交的《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建议,并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确立了自贸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整合了可能的实现路径,制定了各领域行动计划,设立了进展报告机制,使自贸区建设排除来自各方的干扰,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宣言充分吸纳了主席讲话精神,再次印证中国主张的号召力,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

11 月 19 日,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主要内容有:

1.指出当前亚太总体保持平衡发展态势,但也面临挑战,处在发展关键当口 2.提出促进亚太发展与合作的四点倡议(四个促进)

第一,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是亚太经济的生命线。 第二,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互联互通是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前提。 第三,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第四,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亚太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共同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彼此越走越近,而非渐行渐远。要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制定规则,共享发展成果,绝不应该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要平等参与、充分协商,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全力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让任何因素干扰亚太发展进程。

(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1. 强调亚太是世界经济的重要阵地,孕育着无限希望,也承载着重大责任

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的先行者、引领者、开拓者,对促进亚太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采取有力举措,发挥亚太引擎作用,推动发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 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呼吁各方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把共识转化为切实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贸区 为此,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

第一,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用行动向世界宣示,亚太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 历史表明,搞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携手合作、促进共赢,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第二,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把开放型亚太经济水平推向新高度。 第三,坚定不移_区域互联互通瓶颈。 第四,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改革创新是通往长久繁荣的必由之路。

二、国家主席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现在:

第一,完善中拉合作布局,指引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二,深化同往访国关系,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

第三,阐释中国发展理念,展现自信包容胸怀。

第二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

晤一、会议概况

2016 年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 10 周年(2006 年举行首次外长会晤)会晤的主题是“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这一主题可以被视为 G20 杭州峰会的延伸、发展和落实,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明年 9 月在福建省厦门进行。 会晤结束后,5 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农业研究平台的谅解备忘录》、《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章程》、《金砖国家外交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出席联合记者会。会议发表《果阿宣言》。

二、发表的题为《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重要讲话的内容

(一)充分肯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 10 年的成就

(二)就加强金砖团结合作提出五点倡议(五个共同) 第一,共同建设开放世界。 第二,共同勾画发展愿景。 第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四,共同维护公平正义。 第五,共同深化伙伴关系。 (三)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把金砖国家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

三、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

充满机遇的伙伴关系---成员国都是中国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要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地区经济融合。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环孟

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有关规划有机对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努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推进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地方、媒体、智库、青少年等各层面交流,厚植伙伴关系基础。 第三件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2016 年 11 月 16 日至 18 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提出网络空间发展的“两个坚持”和“四个目标”: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第二部分 分析题重点

中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二)难点和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的含义。

【命题角度】

(三)协调发展理念与全力补齐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命题角度】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要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遵循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

四是坚持依法治国,

五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六是坚持党的领导。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一)创新发展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命题角度】

必要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台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需求侧与供给侧管理管理的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和重点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 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三、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第二,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第三,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展。

第四,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红色文化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共享发展理念

(三)共享理念与共享发展 共享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五、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

(1)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及其原

因?

(2)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3)为什么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案】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第二,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第一,从我国经验看,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大势。第三,是为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第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第二,要以开放促发展。第三,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第四,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结合材料 1、2 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人民大会度?

( 2)结合材料 3、4 说明如何理解人民民主的真谛?

(3)党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

主?【参考答案】

(1)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 100 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2)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了形式,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内涵。

近现代史纲要

线索串联1(国家、国情、背景)

1.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曾经在历史上强极一时。

2.随着外敌的入侵,中国丧失了主权,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无

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无民主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过着贫困且毫无政治

权利的生活。 3.在中国饱受欺凌的时候,中国的各个阶级个阶层都曾经探索过中国的出路

(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但他们都失败了 4.在共产党的带领之下,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崛起,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线索串联2(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近代的困难: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

2.建国初的困难:反帝反封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否能否继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否能够继续艰苦奋斗有待于检验;

3,今天的困难:国内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面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任务艰巨;国际方面,各种竞争压力充满挑战;共产党方面存在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

线索串联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没有提供现成的发展

模式,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找到了革命的三大法宝,完成了三大改造,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线索串联4(社会主义道路)

1.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2.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的优越性所在;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了生产力,使劳动人民成为了主人,为中国的发

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线索串联5(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紧密联系群众,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

迫,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

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合作化”的

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改革开放,

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一、全面从严治党,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

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一,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第三,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四,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

(一)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原

因(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三、长征胜利 80 周年

(一)长征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影响

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

四、纪念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挽救共和努力的受挫说明了什么?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行不通?(或抗战胜利后鼓吹“中间路线”的第三条道路为什么幻灭了?)

( 3)如何理解“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

【参考答案】

(1)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因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有领导革命的政党——同盟会,有自己的领袖---孙中山。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的统治,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努力挽救共和制度。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

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是因为: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二,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它的力量存在。

(3)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是: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六、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农民和农村,注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1)结合已学知识说明不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都特别重视农民和农村?

( 2)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3)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提供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 基本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先后实行两种政策。一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是为了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另一种是削弱封建土地制度,即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为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3)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以流转。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说明,制定政策要从具体实际出发,要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与时俱进。土地政策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思修与法基

一、结合互联网秩序讲法治德治、权利义务及网上网下共画“同心圆”

(一)互联网领域同样既要讲法治又要讲德治

(二)正确认识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包括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权利

(三)共同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

二、法治权威:宪法权威与法律权威

(一)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三最”(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四性”(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二)加强宪法实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三)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结合法治思维中的法律至上)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人生价值,工匠精神

(一)职业道德,人生价值

(二)工匠精神

(三)择业观

四、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

(一)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五、法治思维基本内容中的公平正义与公正司法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1)如何正确理解作为法治思维基本内容之一的公平正义的含

义?

(2)为什么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

罪”?(3)什么是公正司法?如何保证公正司法?

【参考答案】

(1)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权利公平包括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机会公平包括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

规则公平包括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救济公平包括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

(2)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3)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 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 推进公正司法,第一,要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_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公正司法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第二,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

第三,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治理国家、治理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2)如何认识法治和德治在作用和实现途径上的区别?

【参考答案】

(1)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其次,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最后,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2)首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 其次,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

当代

一、杭州峰会与中国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一)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二)结合杭州峰会说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经济上各国应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政治上,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

安全上,提倡共同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方面安全;

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

(一)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网络主权理念,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

(三)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

三、中美关系

( 1)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大到不能倒”,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 2)发展中美关系的经验是什么?

(3)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如何使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答案】

(1)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立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需要合作和可以合作的事情很多。发展中美关系,会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会促进了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2)一是要把握好中美关系发展大方向,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是积极拓展务实合作,追求双赢、多赢,既造福两国,又惠及世界。

三是坚持建设性管控敏感问题,相互尊重、避免误判、多作换位思考,防止矛盾升级。 (3)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只要中美着眼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两国人民福祉,顺应时代潮流,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 共赢的原则,中美关系就能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六、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1)结合材料 1、2、3,说明中国是如何“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责任,在全球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结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论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

务?【参考答案】

(1)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尽力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有深远影响的倡议和方案。 (2)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论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努力目标,以坚持和平发展为战略选择,以寻求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建设伙伴关系为主要路径,以践行正确义利观为价值取向。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揭示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进取方向,展现了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担当的宽广胸怀。

七、当代的一些提

法(一)南海

问题

中国主张“双轨思路”,即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

(二)网络问题

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中国有全球最大

的互联网用户市场。 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主张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

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三)反恐

恐怖主义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严峻和急迫的安全挑战。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四)若干规范提法总

结 1.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多种战略力量共同主导世界事务,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趋势。 3.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4.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马原

一、人与自然

(一)正确的实践观点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种情形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消灭规律);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中介)。

人们可以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条件性。

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矛盾转化的条件,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共性个性、一般特殊)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们要正视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因而对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应该分析的,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举一反三)

五、质量互变规律与辩证否定观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六、五大范畴

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

式定义、关系(对立统一)

七、认识与实践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某个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注意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八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第二次飞跃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条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九、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十、思维方法问题(启示类提问)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换位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等。结合矛盾分析方法(比如分清主次、批判和继承)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点题形势与政策

国际: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表现在杭州峰会

A.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

B.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

C.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

D.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

发展是杭州峰会的一面旗帜。在发展领域,峰会第一次

A.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

B.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程

C.制定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

D.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提出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内容包括

A

B

C

D

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发表的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方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主席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

A.以平等为基础B.以开放为导向C.以合作为动力D.以共享为目标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要抓住的重点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预期的总体目标。杭州峰会实现的总体目标是

A.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

B.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

C.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

D.为各国发展制定方案

杭州峰会围绕会议主题和重点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就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议题,以及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杭州共识”),主要内容有

A.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

B.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C.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D.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形成“杭州共识”,主要内容有

A.放眼长远B.综合施策C.扩大开放D.包容发展

杭州峰会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多边峰会。举办一届圆满成功、富有成果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既是各方对中国的希望和期待,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杭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在

A.议程设置上体现了战略视野

B.成果推进上体现了引领作用

C.办会风格上体现了开放包容

D.活动安排上体现了中国印记

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

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

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

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

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定不移_区域互联互通瓶颈;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在领导人宣言中写入共商、共建、共享等“一带一路”核心理念。

2016 年 11 月 4 日,关于气候问题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巴黎协定》通过不到一年即生效,是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巴黎协定》的生效

A.是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的新起点

B.将引领全球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

C.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典范

D.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对气候问题《巴黎协定》的通过和正式生效起了引领作用

1.中方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亲自参加 2015 年 11 月的巴黎气候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对《巴黎协定》的通过起了重要引领作用。

2.中国于 2015 年 9 月 3 日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书,彰显了大国担 当。

3.推动杭州峰会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

4.作为主席国,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首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为推动签署《巴黎协定》提供政治支持。

2016 年 10 月 20 日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就中菲关系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双方要加强政治互信。第二,双方要开展务实合作。第三,双方要推动民间往来。第四,双方要加强地区和多边事务合作。

2016 年 7 月 12 日,在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宣布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

A.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B.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C.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D.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2016 年 11 月 16 日至 18 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主席在视频讲话中强调网络空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网络空间发展的“两个坚持”和“四个目标”: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提供的启示:

2016 年 7 月 8 日,美国、韩国军方在首尔发表联合声明称,韩美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反导系统),并称该系统最晚将于 2017 年末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敦促美韩停止“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不要采取导致地区形势复杂化的行动。这是因为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

A.给本就险象环生的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风险点

B.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

C.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努力背道而驰

D.目的是为了遏制中俄,完善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网络,确保其霸权地位

国内

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

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第二,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第三,这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于 2016 年 10 月 24 日至 27 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是

B.坚定理想信念

C.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5 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

2017肖秀荣形式与政策相关文章:

1.2017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复习要点

2.2017年考研高分经验谈

3.土木工程专业2017考研情况介绍

4.法律硕士复习经验

5.2017武汉分配生政策

32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