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2017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国家产业有哪些状况我们可以知道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国家产业政策分析,希望你们喜欢!

  2017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各国家级新区,最核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产业和城市融合,也就是有产业发展,同时有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而不是单纯的睡城,或者只有产业没有人居住的单一功能区。

  国家级新区的科创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要求上海浦东新区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要求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双创”示范基地,全力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要求重庆两江新区加快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新机制,发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集智汇力的乘数效应,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此次工作要点对大多数国家级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功能进行了强调。

  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复19个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发展水平各异,有的在世界上都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有的新区却只闻其声,实际产业发展很一般。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很多新区和自贸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都是捆在一起的,功能比较多,要解决功能碎片化的问题,集中一些有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不能看到别的地方做什么产业,我也跟风去做。一定要体现差异性,即便是同一个行业,也应在上下游上有所区别。”他说。

  国家级新区被赋予科创功能

  国家级新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

  这些新区都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明确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在上述工作要点中,要求各国家级新区着力增加创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除了前述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兰州新区也要求探索促进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新机制,广州南沙新区要求建立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长春新区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东北科技创新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滕堂伟认为,各个国家级新区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步伐,显得非常迫切。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新产业向中心城区、向大城市集聚是趋势。因为城市功能已经具备,实施产业更新,能实现高效发展。

  “所以很多新区需要反思过去的战略。有些规划的产业显得有些急功近利,结果让新区发展不可持续。”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新区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云南滇中、哈尔滨、长春、江西赣江新区和河北雄安新区等19个。这些新区除了河北雄安新区还在规划中外,其他的都已经在建设之中。

  国家发改委也要求各国家级新区实施创新方式,加快发展一些新兴的产业。

  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要稳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提升金融中心建设水平。天津滨海新区要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探索创新“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的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探索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系,打造内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兰州新区需要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培育提升发展动能。

  贵州贵安新区要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等,构建“研发+孵化+制造+融合+平台+应用”科技创新模式,形成闭合的产业生态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青岛西海岸新区要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举措,推进面向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索科技企业阶梯培育机制等。

  避免“睡城”或单一功能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各国家级新区,最核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产业和城市融合,也就是有产业发展,同时有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而不是单纯的睡城,或者只有产业没有人居住的单一功能区。

  在这方面,北京的通州和亦庄过去是典型,前者有人居住但是没就业机会,后者有产业,但是公共服务不够,在当地居住的人不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大多数新区建设不理想,原因是产城融合核心是要有产业和人,很多新区规划得大,没有多少人去。

  很多新区距离老城区远,交通不便,教育等配套跟不上,很难有人去。“有的新区有产业支撑,但是外来人口的服务问题也要解决好。”他说。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国家级新区在建设的时候,与老城区不能太远,这样有利于培养人气。加快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互动,还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也要求很多新区处理好老城区的关系问题。

  比如云南滇中新区被要求解决新区与昆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问题。福州新区要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健全两地共建共享机制。

  丁长发指出,对很多新区而言,核心还是要以人为本,比如发达国家很多城市的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医疗、教育、住房这作为基本服务都能跟上。对于国内新区而言,先要有产业和就业机会,再把各个服务提供好。

  国家大力扶持的热门行业

  1、节能环保产业

  为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表明随着中国政府发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同时,这也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出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以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软件产业

  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在出口持续低迷、外包服务继续放缓的情况下,却效益向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其中6月份增长25.4%,增速比5月提高4.5个百分点。

  以软件为核心,集成内容、应用、网络、终端、软件、芯片等要素的技术垂直整合不断涌现,成为新业态的主流,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下半年软件产业的表现将更加出色。

  3、城市园林绿化行业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可以带来丰厚的社会财富以及带动经济发展。由于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的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全国多数城市都将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力度。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国家重大产业政策”

346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