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国内论文(2)

2017年形势与政策国内论文(2)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年形势与政策国内论文

  2017年形势与政策国内论文篇2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印度大力扩军,妄图称霸南非,美国在新加坡部署近海舰,越南就南海问题进行抗议,20xx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此类国家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像近期的湄公河事件、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钓鱼岛事件等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它各国对我国的敌对态度。

  2017年5月,中国社科院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中国周边局势的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与20xx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增多。

  (一)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周边国家对我国友好合作任然是主流,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比较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二)不稳定因素增多

  21世纪以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事件,国家安全环境恶化比较严重:

  1、 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与周边国家就出现了海上纠纷。进入21世纪以后,纠纷加剧,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最近两年来,矛盾已经突破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公开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东海,有中韩渔业资源之争、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资源之争;在南海,中国

  几乎与所有的东盟国家都有领土争端。对此我国在抗议的同时做了两件比较有分量的事一是瓦良格号航母试水;一是9月x日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政府白皮书。瓦良格号航母的试水是向外国彰显我国实力的一个表现,即我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包括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而我国也只是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谈到过核心利益。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南海和东海问题的态度,即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而国际社会则对此进行了片面的解读,导致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崛起表现出忧虑,使得我国与周边海洋国家的争端不断加剧。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20xx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xx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将朝鲜半岛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朝核问题阴云不散 朝鲜仍然坚持核试验,六方会谈终止。20xx年x月x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对此,中国政府游说于涉事诸国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3、日本“远交近攻”,加强美日同盟,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日本国土面积小,采用远交近攻战略,中国首当其冲。中日关系在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由于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以及日本“入常”的失败,日本“归罪”于中国,中日之间出现冰冻关系。后虽经安倍的“破冰之旅”和温总的“融冰之旅”,但“政冷经热”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

  4、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

  近来我国发展迅速,国力日益增强,国家的正常发展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恐慌,在军事上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加紧驻军,在经济上美国对中国实行各种制裁,口口声声说跟中国无关,但是个明事理的人都看得出它的意图:全面围堵中国,对中国实行战略大包围,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其它国家也是加紧扩充军备,整个世界开始了一场军备竞赛,对此我国应保持警惕。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恐怖主义挥之不去。

  缅甸之变不仅导致难民潮,而且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缅甸叫停密松水电站,实际上变成了政治问题;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长期发生交火,印巴关系将长期成为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美军从阿富汗撤军会增加中国反恐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问题;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都会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对策问题摆在那里,我们不能乱了阵脚,应该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解决问题,关键在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最根本的法宝。

  1、不回避、不着急。周边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经阶段,必须要过这一关,躲不过去的,不能回避。现在问题来了,或者挑战来了,就得去坦然面对,去有效应对,否则永远不会真正的崛起。

  2、要有发展战略,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政策要做调整。20xx年,我国提出了要“塑造周边”,但是要怎么塑造,我们自己先得有个计划,得先有个模子。连模子都没有怎么塑造?这方面我们得学学美国!

  3、“韬光养晦”与“敢做敢为”并重。做任何事情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整个过程中,“韬光养晦”一定要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有所作为”、要有威严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让一些国家觉得中国难以挑战、难以侵犯、难以“忽悠”。

  4、要讲“巧实力”,对周边国家区分对待。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3.2017年有关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4.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5.2017年国内形势与政策论文

358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