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推荐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推荐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推荐

  农业现代化,近几年虽然已不再是人们谈论的新话题,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篇1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摘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国有企业,做好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从思想认识、制度体系、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打好反腐败的持久战和歼灭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

  国有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党的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根据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和的指示,制定发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3月28日《国务院工作规则》正式发布,包括民主决策、会议、公文审批、工作纪律、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等内容,为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相应的规定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反腐倡廉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面对的突出问题

  中央政治局制定发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国有企业也纷纷下发,但许多单位下发的实施细则只是按照国家的细则照抄照搬,只是一味的画框框,而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规定,结果只能使规定流于形式。

  对于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执行或不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党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招议标制度等现象依然存在。以工程建设招投标为例:尽管《招标投标法》、《招议标管理细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早已经颁布实施,但化整为零、明招暗定、以邀请招标代替公开招标、主体工程招标而附属工程不招标等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制度执行不力已经成为反腐倡廉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要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破解以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方向,找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点,在提高全员对反腐倡廉建设认识、不断创新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用权行为的监督、打好反腐败持久战和歼灭战等方面下功夫。

  (一)在提高全员对反腐倡廉建设认识上下功夫。

  加强教育是预防腐败的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一个企业领导干部从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需要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反腐倡廉建设、主动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带头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纪检监察部门要运用主题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等方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法规,提高了自我防范能力;集中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通过“看片思廉”,认真开展交流讨论,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吸取教训,以案明纪,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上下功夫。

  制度的出台,要让群众看到实效,所以对于能做的,出台规定赶紧做,而且一定要规定得越详细越好,大家好操作,群众好监督,让那些喜欢钻空子的人无机可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建设体系,重点建立一套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负责的问责制度体系,完善和健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责任制。要制定企业审计、法律、监事会等部门严格具体的工作责任制,注重处理条款的“刚性”,明确追究责任的办法,形成不仅对企业领导违规决策、失职渎职进行问责,同时也对监督部门不作为进行问责的制度体系。

  (三)在加强企业领导用权行为的监督上下功夫。

  抓好制度执行力,增强对企业领导监督的规范性,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同级监督、上下监督和内外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在企业中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等方面常常存在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如项目没有履行立项、环评、规划、预算等审批手续就已经进入建设投资阶段;项目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投资规模等;大额物资的采购没有进行公开的招标投标,而是通过拆分项目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设置限制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人为干预评标结果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和诚信体系建设,给一些领导干部谋取私利、收受贿赂创造了条件。这就需要强化监督检查,打击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对不执行制度、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立了规矩就必须守规矩,谁破了规矩就必须处理,决不搞“下不为例”、“区别对待”。如企业严格控制职务消费,那么除了这简单的“严格”之外,还应该将控制的内容、方法以及监督、检查、惩处等细化到具体的事具体的人身上。

  (四)在打好反腐败持久战和歼灭战上下功夫。

  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位呈现出易发多发的特征,“小官大贪”等现象增多,权力集中、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是“潜规则”、“惯例”盛行的主要原因。反腐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抓,又需要杀一儆百。坚持打持久战,是因为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企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和缺陷,只要有漏洞和缺陷,就可能产生腐败,所以战胜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逐步铲除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打好歼灭战,在腐败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及时解决、彻底根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从严从快惩处腐败是遏制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既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注重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分子。对于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的、不学无术瞎指挥乱作为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都要严惩不贷,以达到警示、诫勉、震慑的作用。而在处理涉及腐败的问题时,一定不能浮于表面,就事论事,也不能避重就轻,而应该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篇2

  《关于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摘要: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最大政治风险源。深刻认识与全面理解反腐倡廉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对于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70-02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和新要求,这种新提法除了充分体现党对反腐倡廉问题的重视之外,还在于反腐倡廉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到的保障作用所决定的。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政治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一、反腐倡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一)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要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把握和解决,但如果反腐倡廉建设搞得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吞噬改革成果。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三)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

  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讲的是社会公平和谐。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安定协调。而反腐倡廉旨在清除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腐败现象,要倡导社会和谐就必须做到廉洁从政,树立起为民、服务、清廉的良好形象。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以良好的党风引领社会风气,以党的团结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和谐社会对反腐倡廉的反作用

  (一)和谐社会为反腐倡廉提供新的目标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是单纯地为反腐而反腐败,而是把反腐败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宗旨和目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和谐社会为反腐倡廉提供社会道德基础

  一个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普遍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遍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为最大的耻辱,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反腐倡廉提供社会道德基础。

  (三)和谐社会为反腐倡廉提供民主法治保障

  一个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对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健全的制度和体制警示和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执政为民,防止进而消除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加强廉政思想道德教育

  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在社会诚信建设上,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对社会大众有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其行为关系到政府信用,影响到社会诚信。要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为推进反腐倡廉营造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就要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努力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党内权力;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清理;三是加强执行制度的教育与监督。

  (三)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发现和解决不和谐的问题人手的,当前滥用权力问题较严重,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要增强监督的意识;二是必须坚持权力分解、以权制权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三是对监督的重点对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四是形成对权力行使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制度化。只有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整体效能,才能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公职人员行为失范。

  (四)加大严惩腐败分子的力度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这就要求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纪律和政策的手段,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严肃惩处腐败分子,严格执法执纪,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只有毫不留情地查处各种腐败案件,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篇3

  《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

  摘要:党的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农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农;农村;金融;农业现代化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一直持续关注“三农”,强调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农业与工业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剪刀差,抑制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仍很低,农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实现四化同步发展,难点和重点在农业现代化,在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众多因素中,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不可或缺。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提供粮棉油购销贷款,并不面向一般农企、农户贷款,政策性功能未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方面,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工、中、建行大量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机构也将信贷业务重点转向城市,农行虽然确立了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但主要还是以城市业务为主,服务“三农”的机构基本上只保持在县一级,涉农贷款主要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贷款尚处于起步阶段;邮政储蓄方面,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原来只吸收储蓄,2007年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确立了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目前尚处于转型发展初期;农村合作金融方面,2003年我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在改革中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战略,农信社逐渐向商业化银行倾斜,本质上脱离了与农户、农企、农村的互助合作关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业态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有限,不能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用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长期的资金匮乏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仅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5.7%,真正针对农户的贷款更是少之又少。地处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农企由于偿债能力低,缺乏有效的担保措施,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经营策略是“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农村地区的存款远大于涉农贷款,特别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明显存在将农村地区资金转移到城市放贷的现象。另外,从金融机构分布的情况看,农村金融网点仍有许多空白,根据银监会年报,截至2011年尚有169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一些县域新设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涉农贷款不良率较高

  根据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4.5%,虽然近几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仍偏高,目前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左右。造成涉农贷款不良率偏高的原因较多,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讲,农村地区工作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意识不强,难以对贷款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者法制观念不强,不按规章办事,贷款随意性大,是形成不良贷款的内因。从外部原因讲,一是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监督和失信惩罚机制,借款人还贷意识不强,恶意逃债现象较多;二是借款人经营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能力不强,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倒闭;三是不可抗力因素较多,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程度较低,对一些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山洪等防御能力较差,增加了涉农贷款回收的不确定性。

  (四)担保措施难落实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担保难”一直是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提升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农民目前的财产主要以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为主,但这些财产在构成担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法律缺陷;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民的信用情况、生产生活及农产品等的销售了解程度不一,贷前评估和贷后管理相对困难。而对抵押物处分、追索的法律缺位以及担保物的缺陷,致使借款人违约后,担保权人对担保物实际处分和获得补偿困难。

  二、农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

  党中央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笔者认为,相比于传统农业,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以下方面存在较大的金融需求: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参照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我国农村区域广阔,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除靠政府财政和农村集体投入资金外,需要大量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

  农业现代化是从人畜耕作、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向机械化、集中化的生产模式转变的过程。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机械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催生了购置农机设备的资金需求。另外,随着农业集中化的推广,农户在化肥、农药、种子、农膜、饲料等农资方面的支出较大,存在流动资金的需求。

  (三)农业风险防范

  农业是一个风险较多但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的行业,如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保险意识淡薄,往往是看天吃饭。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后,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不可抗力风险。农业保险对提高农户、农企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农户和农企对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涉农保险将有较大需求。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

  传统农业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实行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强化农业对接工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路径。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尚处于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随着后续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将十分旺盛。

  (五)新农村零售业务

  农村个人金融业务一直被银行业忽视,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化集中,收入提高,衍生了大量的个人金融需求,也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关于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主流支农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政策性金融方面,农业发展银行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商业性金融方面,应坚持市场化原则,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二是大力推广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向民营、外资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配套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三是推进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尽早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

  对涉农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政府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涉农财政政策扶持。对金融机构在涉农贷款产生坏账损失时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二是分类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企业在涉农方面的不良率应给予一定的容忍,农村地区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应较城市适当下调;三是推进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点建设。筹集专项资金补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以扩大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四是加大惠农金融补贴。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的贷款进行贴息。

  (三)发展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

  农业价值链融资是以价值链为中心,把农业融资体现在农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参与者上来,针对价值链各价值活动参与者不同的融资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供给。一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依托龙头企业与上下游签订的购销、服务协议等,积极支持整个产业链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仓储、农资等环节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二是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生产阶段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工阶段支持精深加工,构建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分工协作体系。贸易阶段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农超对接、冷链配送等。

  (四)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代替直接补贴对我国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农业保险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配套发展农业保险,一是要鼓励保险企业开展涉农保险,开发适应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的产品,可以考虑对其涉农经营所得给予一定税收减免优惠;二是要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宣传,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直接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合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鼓励借款人对贷款抵押物进行投保,同时研究拓展涉农保险保单质押的范围和品种。

  (五)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村金融需求被全面激发的过程,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于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要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研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二是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地方实际,改进金融服务流程,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如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六)完善农村社区零售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收入低,居住分散,各银行机构都不愿涉足。农业现代化伴随着农民的市民化,新农村社区改造,农民收入提升等变化催生了庞大的零售金融市场,这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新的蓝海。完善农村社区零售金融服务,一方面是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营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改善硬件条件。二是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金融产品和工具,有条件地推广信用卡,加大POS机、ATM机、自动缴费机的布放力度,教育和引导农民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兴金融产品,满足农村个人金融需求。


猜你感兴趣:

1.2017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2.2017年国家形势与政策论文

3.2017形势与政策实事论文

4.2017形势与政策时事报告

5.2017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

3617721